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03064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十二指肠壅滞症的诊断和治疗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十二指肠壅滞症的诊断和治疗论文【关键词】十二指肠壅滞症诊断治疗十二指肠壅滞症是指因任何原因阻碍食糜顺利通过十二指肠所产生的一种综合征。阻塞常发生于十二指肠的第二、三段或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阻塞部位以上肠段有扩张和食糜滞留,临床主要表现是肠梗阻,可见间歇性反复发作性上腹部闷胀、嗳气、疼痛、呕吐,呕出物中含有胆汁或宿食,常于进食后2~3小时或晚问发作。俯卧、胸膝位、右侧卧位或抬高床脚时,症状得以缓解。发作时上腹部可见蠕动波,偶可扪及扩张的十二指肠..,于右侧腹直肌上部、肝与结肠之间可叩及鼓音。若呕吐频繁,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去平衡。【诊断】(一)症状呃逆、恶心、呕吐是常见的消化不
2、良症状。饱餐后1~4小时出现中上腹重压感,仰卧时加重,改变体位可使症状减轻。部分患者可突然发病,表现为餐后喷射状呕吐,吐出宿食和胆汁。体格检查可发现下垂的。肾脏、肝和脾,沿十二指肠触摸时有压痛。腹部可见蠕动波。由于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也可出现血管神经异常,如偏头痛。(二)体征(1)体型细瘦。(2)腹壁松弛无力。(3)有上述症状时,可见上腹部胀满,有时见有胃型或肠型,有上腹部压痛,上腹可闻及振水声。(三)检查l.实验室检查一般无异常。但病程长者,可有血红蛋白下降。2.特殊检查(1)全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对诊断具重要价值。常见的征象有十二指肠水平部见钡柱中断,
3、见“刀切征”,受阻近端肠管强有力的顺向及逆向蠕动构成的钟摆运动,俯卧位时钡剂顺利通过、逆蠕动消失。(2)胃镜:一般对本病诊断意义不大,但可排除胃溃疡、胃癌等其他疾病。(3)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动脉造影侧位片证实肠系膜上动脉与十二指肠间的角度过小,常呈锐角,这一征象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四)诊断要点(1)病程一般较长,呈周期性反复发作。(2)间歇发作性上腹胀痛,呕吐物为胆汁及宿食,进食后1~4小时或晚间发作,俯卧、左侧卧位、胸膝位或抬高床脚时可缓解症状。(3)常伴乏力、消瘦、营养不良、便秘、贫血等征象。(4)全消化道x线钡剂造影及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证实有十二指肠壅滞症。(五)
4、鉴别诊断1.消化性溃疡有慢性、复发、节律性的上腹痛,伴有泛酸等,胃镜检查可证实本病。2.幽门梗阻常因幽门区水肿、痉挛或瘢痕引起,呕吐含酸臭味的未消化食物,呕吐物中无胆汁,胃镜检查可有助于本病的诊断。3.十二指肠内结石、毛粪石、蛔虫团、异物所致十二指肠梗阻,有上腹胀痛、呕吐,与体位变化无关,全消化道X线钡剂造影可证实。【治疗】治疗原则为无明显症状者可不必处理。急性发作期给予静脉营养包括脂肪乳剂,鼻饲管减压和抗痉挛药物治疗急性胃扩张。如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可采用手术治疗。(一)一般治疗无明显症状者可不必处理,应嘱咐患者注意少量多餐,餐后膝胸位半小时,加强腹肌锻炼。改善营养,积极治疗慢性
5、消耗性疾病。急性发作或梗阻严重时、呕吐频繁时,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急性发作时,应住院对症支持治疗。(二)其他治疗有报道针灸治疗可有一定疗效,如在梁门、中脘、双侧天枢、双侧足三里穴针灸,每日1次,3~4次后症状可缓解。【注意事项】1.医患沟通根据病史、临床特点、体征,疑及本病者,应向患者及家属如实告知本病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如需行X线钡餐检查,则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此检查过程、意义等,以便能理解、配合。内科治疗方法不多,效果并不满意,对此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如需外科手术治疗,则应将手术风险、利弊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提请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方能进行。2.经验指
6、导(1)本病所有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临床症状可为急性发作或慢性间歇发作。上腹胀痛多发生于餐后,俯卧位或左侧卧位常可获得缓解,呕吐的特点是溢出性呕吐,没有痛苦貌,呕吐物中含有胆汁,这些临床特点可为疑诊本病提供依据,也是与其他疾病(如幽门梗阻)鉴别之处,幽门梗阻多为呕吐隔夜宿食,呕吐物中不含有胆汁。(2)体检时患者多为消瘦无力体型,或有内脏下垂体征,有时见有胃型及肠型,亦可闻及上腹部振水音,如有这些体征,结合病史,往往能提示本病的可能。(3)X线钡餐检查是诊断本病的常用方法。如有上述特征性的表现,多能确立诊断。选择性动脉造影因其为创伤性检查,一般仅限于X线钡餐检查难以肯定本病诊断
7、时考虑施行,并需征得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4)本病临床并不常见,如诊断本病,则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并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如症状是否缓解);对有贫血、电解质紊乱者,应予以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常无效,针灸治疗可以一试,如反复频繁发作,患者及家属同意,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无论采用何种治疗,均应注意观察治疗疗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