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01065
大小: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以天下为己任学业分层测评12齐桓晋文之事鲁人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业分层测评(十二)齐桓晋文之事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25812096】A.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B.挟太山以超北海超:超过C.度,然后知长短度:衡量长短D.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恒:守道不变B [B项,超:跳过。]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A [A项,副词,相当于“本来”;B项,介词,表方式,相当于“拿”“用”/连词,同“而”;C项,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可不译;D项,连词,相当于“却”;连词,连接并列关系的词组。]3.对下列句
2、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B.C.D.A [A项,“诸”为兼词,相当于“之乎”。]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25812097】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何以异C.树之以桑 D.臣未之闻也C [C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桑树之”。A、B、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5.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牛何之 ②反而求之 ③舆薪之不见 ④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⑤然后驱而之善 ⑥莫之能御也A.①⑤/②⑥/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⑥/②③④/⑤D.①②/③⑥/④⑤A [①⑤
3、动词,到,往。②⑥代词,它(他)。③宾语前置标志词。④助词,的。]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4、。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A [孟子是孔伋的再传弟子。]7.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运于掌。(2)权,________________;度,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谨庠序之教,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2)然后知轻重 然后知长短 (3)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4)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导学号:25812098】(1)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因此,后代没有传述下来,我没有听说过他们的事。如果不能不说的话,那就说一说行王道好吗?(2)使人民(生活)安定就(可)施行王道以统一天下,没有人能抵挡他。9.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为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中国知识分子
8、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