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岭南建筑的地域性研究

现代岭南建筑的地域性研究

ID:25178165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8

现代岭南建筑的地域性研究_第1页
现代岭南建筑的地域性研究_第2页
现代岭南建筑的地域性研究_第3页
现代岭南建筑的地域性研究_第4页
现代岭南建筑的地域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岭南建筑的地域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岭南建筑的地域性研究第一章绪论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1.1研究的背景对建筑发展而言,全球一体化同时也为地域性建筑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信息传播日益便捷,跨文化交流途径拓宽,使人们可以广泛吸收各种文化优点,新材料与新的建造技术可以为地域性建筑注入新鲜的血液,发展新的地域和民族性建筑文化。国内外一些建筑师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岭南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岭南建筑师对如何进行建筑的地域性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但是在与前辈建筑师进行创作的时代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

2、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层出。岭南建筑如何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既保有地域特色,又能体现出应有的时代性,需要我们不断在建筑创作中进行持续的思考,不仅要继承前辈建筑师的积累,更要应对当前的形式对建筑的地域性表达方式进行新的尝试与探索。1.1.2研究的意义建筑与特定的地点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地域性是建筑的本体属性之一,它伴随着建筑发展的全部历史,有关这方面的探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所体现。同时不同地区人们由于所面临的自然环境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建筑作为人们活动的容器,必然在形态上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建筑

3、的地域性探索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延续地方文化传统的反映,在历史上的各个阶段都有所体现,而且在现在和未来依然有它存在的意义。在现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全球信息化,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文化与社会不断趋于同化,传统文化的固有特征不断弱化、消亡,体现在建筑上,就是各地城市风貌的趋同,建筑本应具有的地域性特点消失。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对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的探索具有与日俱增的时代意义。岭南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地形和气候特征,传统建筑有着自身显著的地方特色,前辈建筑师在吸收传统民居和园林建筑的基础上,为岭南特色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何在新的时代背

4、景下,以前辈建筑师们所做的实践探索为基础,对岭南特色建筑继续创新发展,使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新建筑走上持续发展之路,是当代岭南建筑师应当给予积极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广州亚运棋院这一实际工程项目的创作设计为起点,对岭南前辈建筑师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以及再实践,同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在建筑创作中探索对岭南地域特色建筑新表达的可能性,以期能为岭南地域性建筑创作提供一点借鉴意义。第二章当代岭南地域性建筑的创作基础2.1岭南现代建筑地域化发展的历史阶段纵观建国后岭南现代建筑地域化发展历程,前辈建筑师继承传统建筑适应气候的特点,同时结合时代特征,引入新材

5、料、新技术,开创了具有岭南特色的新建筑之路。从时间上来看,岭南现代建筑地域化发展是从建国之后的五十年代初开始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萌芽期(1951年1958年):林克明教授主持设计的华南土特产展览馆(1951年)应该是岭南现代建筑地域化发展最早出现的建筑作品,它具有典型的现代建筑的特征,同时又体现了岭南的地域特色。这一时期的建筑,从整体上看,仍然较多地使用中国传统建筑的符号,但是在平面的设计上,更多地借鉴了岭南传统建筑的自由布局形式,立面设计上也更多地考虑了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采用了遮阳百叶,拱形通风口等技术对传统的建筑立面进

6、行改进创新。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夏昌世先生的水产馆、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陈列馆。2探索期(19581971):这一时期岭南建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时间上看,这一时期是中国建国之后较为封闭的一段时间,但是在这一时期,岭南的前辈建筑师却在探索建筑的地域化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莫伯治的北园酒家和双溪别墅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些建筑的一个特点就是建筑的规模不大,但是与环境,园林的关系紧密结合,另外就是在设计受到现代建筑的影响,强调功能的作用,在细部处理上采用了简化的传统建筑构造做法。第三章有机结合的环境观...................

7、.........................213.1自然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223.2有机结合的环境观的基本内容.....................................253.3广州亚运棋院尊重自然环境的设计手法.............................313.4本章小结.......................................................46第四章适宜运用的技术观.......

8、.....................................484.1适宜技术的选择.................................................484.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