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与音乐批评论文

音乐欣赏与音乐批评论文

ID:25175025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8

音乐欣赏与音乐批评论文_第1页
音乐欣赏与音乐批评论文_第2页
音乐欣赏与音乐批评论文_第3页
音乐欣赏与音乐批评论文_第4页
音乐欣赏与音乐批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音乐欣赏与音乐批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音乐欣赏与音乐批评论文音乐欣赏与音乐批评是听众对音乐作品的具体掌握和评价的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再创造。在欣赏过程中,人们对音乐的本身得到一种认识,发生一定程度的共鸣,产生审美愉悦,从而满足自己的审美要求。音乐音乐欣赏与音乐批评是听众对音乐作品的具体掌握和评价的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再创造。在欣赏过程中,人们对音乐的本身得到一种认识,发生一定程度的共鸣,产生审美愉悦,从而满足自己的审美要求。音乐批评,则是在欣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作品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各有其特点。和其他的艺术欣赏活动一样,音乐欣赏也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活动,也有一个

2、由浅入深的反复过程。但音乐欣赏又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它比其它艺术更需要听众主观方面的配合。如前所述,音乐是具有多种层次的复杂艺术。从其具体形态来看,它表现为用感官可直接接受的音响及形式,与形式凝合在一起的内容首先以情感与情绪表现出来,在这种情感及情绪的后面又包含了作曲家对现实的选择、认识以及态度,使其成为一个和谐的艺术品,作曲家使用了一系列比拟、暗示、象征、联想的方法,并保持其结构的有机完整性。这样在欣赏音乐时,听众不能不经历一个与作曲家相反的过程,即要通过已存在的客观音响,由表及里来理解、认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家的心灵(可参阅第三章中的两个图)。显而易见,没有良好的乐感和相应的知识结构

3、以及对音乐所具有的再创造能力,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这一过程的。音乐欣赏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主观色彩。由于音乐首先诉之于情感,而情感的激发必然有强烈的主观性。这样,就产生两种后果:①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被听众接受并作为自己的感情体验,而却又难以用具体的概念来表达清楚,往往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②由于同样类型的情感可以有不同来源,这样每个听众可以根据自己当时的心境、生活经验、知识水平作出各不相同的联想,产生相当不一致的感受和认识,即使对标题音乐的理解也可出现相当大的分歧。对音乐的欣赏不能停留于对感情的体验,还必须立足于探索作曲家之何以会产生这种情感的心理基础与其客观原因。于是,就有

4、必要进一步理解作曲家的生活、立场、态度、以及其具体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亦即要从感性认识阶段进入理性认识的阶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比较准确地理解这种情感,从而使音乐欣赏走向深入。但是也应注意,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对音乐的理解还是可以有其多义性,不过其范围缩小,相对集中而已。由此可见,音乐欣赏是一个复杂的感情与理智的综合体,对于音乐的认识会由于个人的音乐素养起相当大的变化,重要的是要使听众尽可能地对音乐由浅入深地做出较为准确的解释。同时也不能推除在欣赏时由于个人情况不同而产生的一定差异,这是音乐不能产生直接明确概念的必然结果,也正是音乐的魅力所在。音乐欣赏的另一个特点是特别易于引起共鸣。在

5、共鸣现象出现时,听众几乎与音乐成为一体,达到忘我的状态。乐曲中的感情全都转化为听众的体验,使听众完全随音乐的流动而沉醉在其中,得到高度的审美享受,产生满足感和愉悦感。引起共鸣的原因是多式多样的,最自然的是由于听众的思想情感与作曲家的思想情感相当一致或极为接近。有时,听众对音乐的理解尽管还不够深入,仅仅从情感上接受时也会引起一定的共鸣。特别对于历史上的一些优秀作品,更是如此。例如,尽管我们不处于十九世纪沙皇统治下的帝俄时代,也未必能对柴可夫斯基当时的心境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但对《悲怆》交响曲仍会产生共鸣。随着音乐欣赏而来的是听众对于音乐的评价。这种评价活动既发生在欣赏过程之中,也出现于欣

6、赏结束之后,它表现为听众对音乐所引起的兴趣、愉悦感和满足感的多少,经常是直觉的反应。一般听众的这种评价往往不很具体,也未必能说出什么原因或理论根据。因此,有些人便认为"萝卜、青菜各人所爱","趣味无可争辩",对音乐的爱好、兴趣纯属主观的因素,难以具体解释。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椎的:如前面各节所述,音乐的评价是受到每个人的具体条件所制约的,它虽然以直觉形式出现,实则上仍是一种理智与感情综合在一起的活动,不过其整个反应过程极为迅速,难以区别罢了。评价意味着,听众是否承认音乐作品的思想及艺术性,作品是否符合、适应他的审美趣味、审美要求及审美理想,从而得到积极或消极的反应。显然,这当中即有个性因素

7、,也有社会因素,因而不是无可捉摸、漫无边际的。音乐评价对于欣赏具有重要意义。对乐曲欣赏能否由浅入深,取决于听众的评价;不为特殊目的,人们是不会多次去聆听那些评价不高的作品的。反之,评价的改变(例如欣赏水平的提高,或接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就可能使人们去更仔细深入地欣赏某部作品,或因而贬低某部作品的价值。音乐评价如作为文字或言论公开发表时,就可以算是音乐批评。但真正的音乐批评不应单纯理解为公开发表的个人观感,它是一门具有科学性的专门音乐社会活动,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