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教案及教后记

《后赤壁赋》教案及教后记

ID:25174797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8

《后赤壁赋》教案及教后记_第1页
《后赤壁赋》教案及教后记_第2页
《后赤壁赋》教案及教后记_第3页
《后赤壁赋》教案及教后记_第4页
资源描述:

《《后赤壁赋》教案及教后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后赤壁赋》教案及教后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流畅地翻译全文,掌握相关的文言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理解文章主旨。3、情感目标:从写景状物中读出的情感变化,并与《前赤壁赋》联系,理解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成因。教学重点: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苏轼儒、佛、道在两赋中的反映教学过程:导入:时年45岁的苏东坡所写的赤壁二赋在我国文学史上传为美谈。文天祥《读赤壁赋》云:“昔年仙子谪黄州,赤壁矶头河漫游。”王世贞《前赤壁二首》“赋是双珠可夜明。”看来只有两篇赤壁赋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把握苏轼当年的所思所

2、想。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苏轼在《前赤壁赋》中的未尽之意。一、通过诵读来体会蕴涵在景物描绘中的情感我们先来看一张表,同样是黄州赤壁,所游的时间是不同的,那么景色也发生了变化。在《前赤壁赋》中的情感变化是乐——悲——乐,那么在《后赤壁赋》中的情感脉络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将自己对情感的理解读出来。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时间七月既望,初秋十月之望,初冬地点黄州赤壁黄州赤壁景色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霜露既降,木叶尽脱,月白风清,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心情乐—悲—乐乐—悲—惆怅迷茫分组讨论的情感变化再推荐代表诵

3、读全文并简述节奏及重、弱读处理的理由。(事先予以必要指导:叙述的句子要读得平缓,描写的句子要注意语境,议论抒情的句子要注意的主观感情色彩,以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调读出的情感)游前(1节):乐(优游自在)——语调舒缓轻快游中(2—3节)悲(景非往昔,山景的阴森险峻让人悲恐压抑)——语调由感叹渐入悲伤沉重游后(4节)惆怅(失意苦闷,茫然无绪)——语调深长缓慢二、复杂感情的探讨Q:在游赤壁的过程中,何以会悲?(由最初的“乐”转向稍后的悲叹与沉重)明确:1、季节不同,景物相异(客观环境让人触景生情)景物色彩由秋季的

4、明朗清丽、平宁悠远转为冬季的阴暗压抑、险峻肃杀(巉岩、蒙茸、虎豹之石、虬龙之木、栖鹘之危巢、冯夷之幽宫、风起水涌)景物的阴森恐怖让苏轼联想到自己生活的政治环境,没有出路前途。截然不同的景物也使对世事转瞬变迁感慨不已,从而联想到自己一生大起大落,顷刻间经历了由地方长官到阶下囚的异变。2、只身一人登山,无友人相伴(主观的精神寂寞)此时此刻的孤寂与下狱乌台,贬谪黄州前后险恶困窘、独立无援的处境何其相似——精神上的孤苦无告。独游的豪兴变为激越的悲哀,悲哀无法抑制,于是长啸。此处简介生平,在理解了悲情的基础上散读第三节

5、。总结“景中有情”的写作手法。Q:比较前后赤壁赋,我们会发现《前赤壁赋》中在游览赤壁时的情感变化是以乐始以乐终,那么《后赤壁赋》中的情绪在悲恐之后的发展是怎样的?(首先明确“我知之矣”中的“之”指的是鹤乃道士所化。道士笑而不答意味着什么)鹤的象征义: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传说中修道之人可以化而为鹤。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写了梦见所遇道士为鹤的化身这一情节暗示希望在精神上升腾入自然,将自

6、己升华而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旷达之思。此时孤鹤、道士、已经三位一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