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164149
大小:63.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低碳宝鸡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低碳宝鸡发展的必然选择市委政研室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生产性的碳排放受到有效控制,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为宝鸡建设低碳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条件。建设低碳城市面临的挑战降低GDP能源强度和碳强度,是我市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切入点。但作为西北地区的一个重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能源消费城市,经济总量小、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传统资源高消耗、产业发展不均衡的弊端也在发展中不断显现,向低碳城市转型,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发展方式较为粗放。2009年全市实现GDP806.56亿元,人均国
2、民生产总值32⑻美元左右,三次产业结构为10.6:60.9:28.5。我们每创造1美元产值,消耗的能源是美欧发迗国家的4-8倍;每万元GDP消耗标准煤,约是宁波、苏州、西安等城市的1.5倍。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碳排放主要源于交通、建筑、工业,其中工业能源消耗和排放占六成以上,属于典型的工业型排碳。按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标准煤消耗,2009年我市C02排放量约为2500-26⑻万吨,人均约6.8吨,高于全国和世界人均水平。未来经济增长和城市规模扩张的刚性需求,使宝鸡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将呈一定速度的持续增长。能源结构单一环保压力大。宝鸡能源储藏的特
3、点是“有煤无油无气”。煤炭、煤电、石油、天然气是宝鸡的主要能源,煤在一次能源消耗中占八成以上。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时间内不可能根本改变,同石油、天然气相比,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更高(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不断增长的能源使用将导致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产业结构不符合低碳发展要求。我市工业内部以资源和能源密集型的重工业为主,装备制造、金属冶炼、能源化工等高耗能传统行业比重较大。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工业占比过大、三产比例偏小,既影响经济的协调性,也不利于降低碳排放。近年来,太阳能光伏、风
4、电、核电原材料等新能源产业初步开始发展,但还未形成生产规模。总体上看,我市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还远远不符合低碳发展的要求。要尽快建立提高传统能源效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低碳城市发展战略建设低碳城市的十条建议建设低碳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管理层面的规划指引、政策规范,还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同时还依赖于包括企业、民众广泛的意识提高和参与,宝鸡在十二五期间应从各个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低碳城市的建设。一、科学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发挥规划的综合指导作用,将低碳城市建设的思路纳入“十二五”规划当中,把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节能减排、
5、增加碳汇等工作结合起来,完善低碳评价指标,明确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和具体措施。通过城市布局设计、产业规划、交通规划、建筑规划、土地能源资源使用管理等,切实将城市发展转变到低碳的发展模式上来。二、因地制宜制定配套政策。立足市情,从开发新能源改变能源结构、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提高能效、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耗、建立城市绿色消费模式四个方面入手,加紧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低碳实施方案。坚持以理念创新带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积极运用政策手段、财政工具,市场机制,培养和支持低碳城市的关键要素形成。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类主体的作用,形成三方合作,
6、全杜会共同参与的低碳发展治理结构。三、调整结构实现低碳产业布局。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钢铁、化工、电力、水泥等高耗能行业,促进企业向低耗能转变。二是大力发展三产。更加注重旅游休闲、文化教育、商贸物流、中介服务等三产发展,实现增加方式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增长向工业、第三产业协调带动增长的方式转变。三是建设低碳农、Ik。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降低对石化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四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园区化承载的方式,做好太阳能光伏、多晶硅、风电、半导体照明产业、核电材料制造等新兴、环保产业发展,支持海
7、浪锅炉等高效、节能、低碳产业扩大规模。四、构建适应低碳发展的能源供给。加快推进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应用新型清洁节能技术做好煤电转化,加强电网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清洁能源的输送与发展。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泵、天然气、沼气等多元化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逐步降低煤炭直接消费比例。合理开发水利资源,推进小水电。及时引进、利用成熟的清洁高效能源技术,为未来低碳发展提供可靠的清洁能源。五、促进科技创新掌握核心力量。加快重点产业领域低碳技术自主创新,推进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增强竞争力。加强与发迖地区的项目、技术交流合作活动。统筹整合科技资源,创新产学研结合的
8、体制机制和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开展碳捕获、碳封存、替代、再利用、生态恢复等基础技术研究。大力推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