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校园文化中理想主义的缺失论文

浅论大学校园文化中理想主义的缺失论文

ID:25153463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浅论大学校园文化中理想主义的缺失论文_第1页
浅论大学校园文化中理想主义的缺失论文_第2页
浅论大学校园文化中理想主义的缺失论文_第3页
浅论大学校园文化中理想主义的缺失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大学校园文化中理想主义的缺失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大学校园文化中理想主义的缺失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受社会转型的巨大影响,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开始从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这一转向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各个子系统未能协调发展、主体文化浮躁和教育自身发展的的一个反映,较之以往【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受社会转型的巨大影响,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开始从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这一转向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各个子系统未能协调发展、主体文化浮躁和教育自身发展的的一个反映,较之以往是一种进步。同时大学教育的特殊性和国际教育的实践也呼唤大学校园文化中理想主义的回归。【关键词】校园文化;理想主义;教育期待在本

2、文中大学校园文化是指“高等院校以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具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大学生参与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沙龙及其他文化活动和各类文化设施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1大学校园作为时代的晴雨表,其校园文化不仅在横向上是社会价值观念的折射与观照,在纵向上也必然反映出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和社会整体的演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大学校园文化也在价值取向和群体心态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一、反思与断想:对大学校园文化变迁的历史审视当前,我国正处在巨大的社会

3、转型期,所谓社会转型就是指“中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由经济的基础性地位变化所引起的整个社会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剧变”2,纵观我国新时期以来大学校园文化热点的变迁,大致可将校园文化分为三个时期:1978~1985年可以看作是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的反思与凯歌高奏时期。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的第一代大学生走进校园,带着对历史和时代的反思,他们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通过“潘晓的来信”所引发的人生观大讨论,大学生们确立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等奋斗目标。崇高的历史和时代使命感使

4、他们如饥似渴的吸取着科学知识和各种精神食粮。“求知热”成了这一时期大学校园文化的主流,大学校园文化中充满了理想主义与奋发向上的精神气质。1985~1992年可以看作是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第二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深化改革的受阻,社会上出现了“知识贬值”、“脑体倒挂”、“全民经商”等现象。这样的社会风气使读书成了清贫与无奈的代名词,知识的价值受到怀疑,教育被挤到了边缘地带,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沉重打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大学校园出现了“经商热”、“厌学风”、“读书无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加上国际环境的变化,在80年代末大

5、学生中非理性主义的思潮占了上风,终于导致了对社会震动极大的89年学潮。89风波平息以后,沉闷的气氛笼罩着青年,灰色人生泛起,调侃文学,文化快餐,校园搓麻风盛行,校园中也到处回荡着“一无所有”、“跟着感觉走”等歌曲的旋律,可以看作是这一时期大学生们颓废心态的反映。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使社会转型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确立,知识的价值重新得到社会的确认。同时,国家关于大学实行并轨收费和自主择业政策的出台,以及20世纪末的高校扩招等都使大学生的生存压力加大;再加上80年代末期群体性政治行为给大学生带来

6、的经验教训,使青年大学生开始从高高在上的理想境界回归到现实生活。大学生关心的已不再是“改造社会”,而是如何“充实自己”,更好的“适应社会”。校园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此起彼伏的“考级热”、“考证热”、“考研热”和各种各样的外语、计算机、广告、营销等实用技能“辅导班”的火爆,青年大学生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掀起了新一轮的“读书热”。不过,仔细审视今天大学校园中的“读书热”,却发现这迥然不同于20年前大学校园中的“读书热”。因为今天大学生学习的兴奋点随着外界的影响而不断变换,学习的目的日趋功利化、实用化、短期化。许多学生的学习都有一个具体

7、的实用目标,思考的是如何学(HO.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3邱云岳.高校多校区条件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1,(6).4(日)岸根卓郎著,何鉴译.我的教育论——真、善、美的三位一体化教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1).5鲁洁.道德教育:一种超越J.中国教育学刊,1994,(6).6鲁洁.走向世界历史的人—论人的转型与教育J.教育研究,1999,(11).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