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红枣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红枣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摘要:以滴灌为条件设置不同水肥处理,分析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比对红枣植株各器官中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枣树年生长周期中,不同施肥处理枣树对N、P、K的吸收总量都表现为N>K>P,同时,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P的吸收变化比较平缓。枣树植株各器官中的养分含量因氮、磷、钾施肥配比不同而产生了较大差异。 关键词:施肥配比;红枣;植株;养分含量 InfluenceonPlantNutrientContentofZizyphusJujubeunderDifferentTreatmentsofN,P,K CHAI
2、Zhong-ping1,Jm-2,年均气温10.7℃,≥10℃活动积温约为4113.1℃,极端最低气温-28.4℃,无霜期约为197d。土壤类型主要为风沙土,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5.85gkg-1,碱解氮17.44mgkg-1,速效磷11.48mgkg-1,速效钾72.57mgkg-1,全氮0.27gkg-1,全磷0.61gkg-1,全钾3.08gkg-1。 1.2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本研究选择红枣为研究对象,进行生育期滴灌和N、P2O5、K2O肥效试验。滴灌总量(350m3667m-2)为固定值,而以滴灌施N量、滴灌施P2O5量、滴灌施K2O量为决策变量采用三因子
3、五水平正交组合设计,m=3的场合下,共设15个小区,每小区9株树。氮肥选用尿素(N含量46%),磷肥选用磷酸一铵(P2O5含量64%),钾肥选用硫酸钾(K2O含量50%)。萌芽-开花期滴灌施入70%的氮肥、40%的磷肥、30%的钾肥,果实生长期滴灌施入30%的氮肥、60%的磷肥、70%的钾肥。全生育期共滴灌7次,每次灌水量相同,萌芽及新梢生长期滴灌4次(萌芽前、萌芽后、新梢生长、开花前),果实生长期滴灌3次(坐果、果实膨大、果实成熟期)。供试树种为5年树龄的灰枣(JuJuba),15个试验小区的立地条件相同,土壤水分、肥力等条件相近,均生长良好。 1.3测定方法 于果实
4、膨大期采集枣叶、枣头、枣吊、二次枝样品,通过对植株样品杀青、烘干、粉碎后,分析其全量氮、磷、钾养分。样品经H2SO4-H2O2浸提,全氮用奈氏比色法测定、全磷用钒钼酸氨比色法测定、全钾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6]。 1.4数据处理 利用MicrosoftEXCEL软件计算植株全量养分指标的平均值,并完成制图。 2结果与分析 2.1氮、磷、钾施肥配比对枣叶中N、P、K含量的影响 由图1分析可知,枣叶中氮浓度,在氮钾肥相对丰富而磷肥相对亏缺的第3组处理中最高,为34.29gkg-1;在氮磷钾肥都相对亏缺的第8组处理中最小,为27.75gkg-1。枣叶中磷浓度,在氮
5、肥相对亏缺而磷钾肥相对丰富的第5组处理最高,为3.87gkg-1;在氮钾肥适度而磷肥极度亏缺的第12组处理中最小,为2.95gkg-1。枣叶中钾浓度,在氮磷肥适度而钾肥极为丰富的第13组处理中最高,为26.18gkg-1;在氮磷钾肥都相对亏缺的第8组处理中最小,为19.99gkg-1。对9~15组处理枣叶中氮、磷、钾浓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在磷钾肥适度的条件下,随氮肥施入量的增加氮、磷、钾浓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说明氮肥施入量过高会抑制枣叶对N、P、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在氮、钾肥施入量适度的条件下,随磷肥施入量的增加枣叶中氮、钾浓度先增大后减小,磷浓度逐渐增大,说明增加土壤
6、磷肥能促进枣叶对P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而施入量过高时则抑制N、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在氮、磷肥施入量适度的条件下,随钾肥施入量的增加枣叶中氮磷浓度先增中国.L.大后减小,钾浓度则逐渐增大,说明增加土壤钾肥能促进枣叶对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而施入量过高时则抑制N、P元素的吸收和积累。 2.2氮、磷、钾施肥配比对枣头中N、P、K含量的影响 由图2分析可知,枣头中氮浓度,在氮磷钾肥都相对丰富的第1组处理中最高(37.52gkg-1)。在氮磷肥相对亏缺而钾肥相对丰富的第7组处理中最小(26.71gkg-1)。枣头中磷浓度,在氮磷肥相对丰富而钾肥相对亏缺的第2组处理中最高(3.22gk
7、g-1);氮磷钾肥都相对亏缺的第8组处理最小(2.68gkg-1)。枣头中钾浓度,在磷钾肥适度而氮肥极为丰富的第9组处理中最高(25.68gkg-1);氮钾肥相对亏缺而磷肥相对丰富的第6组处理最小(18.31gkg-1)。对9~15组处理枣头中氮、磷、钾浓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在磷钾肥适度的条件下,随氮素施入量的增加氮、钾浓度逐渐增大,磷浓度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增加土壤氮肥,能促进枣头对N、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氮肥施入量过高则抑制P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在氮、钾肥施入量适度的条件下,随磷肥施入量的增加枣头中氮浓度逐渐减小,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