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137058
大小:5.54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8-11-18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不能忘记的屈辱》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不能忘记的屈辱课程解析被掠走的中国国宝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圆明园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
2、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国宝,也被帝国主义者掠夺了,大家可以举几个例子喔!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1937年南京大屠杀村濑守保拍摄的下关江边尸体堆积如山的情景日军将失去战斗力之中国军人反绑双臂、集体杀戮后掷入池中。这是被杀后的血池村濑守保拍摄的下关江边尸体堆积如山的情景在江边惨遭日军杀害并焚尸的南京市民尸体.日军将中国人活埋的现场中日关系中日两国历史上的友好交往中日两国文化渊源相同,都信奉儒家文化。日本文化更多的来源于中
3、国。日本奈良市唐召提寺扬州鉴真纪念堂日本自古崇尚中国文化睦仁-明治天皇嘉仁-大正天皇裕仁-昭和天皇明仁-平成天皇日本天皇的年号多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明治”出自《易经》中的“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大正”出自《易经》中的“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昭和”出自《尚书.尧典》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日本的南进政策日本的大陆政策1894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占领朝鲜和台湾;第一次世界大战取代德国,占中国青岛;1931年“9.18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安倍访华----
4、破冰之旅2006年10月8日,安倍晋三就任日本首相后首次访问中国。中日领导人对改善和加强两国关系的重要性达成了新的共识,标志着中日关系打开政治僵局。温家宝总理访日----融冰之旅2007年4月11日至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中日双方就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达成一致,并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融冰之旅”实现了两国领导人互访,使中日关系有了新的良好开端,增强了人们对中日关系未来的信心。福田康夫访华----迎春之旅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进行正
5、式访问。中日领导人就中日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并一致同意推动中日关系发展到新阶段,对于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胡锦涛主席访日----暖春之旅2008年5月6日,胡锦涛主席开始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后再次访日,与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历史问题日本计划驻军与那国岛中日关系不正常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与德国的彻底“改过自新”不同,长期以来对二战、特别对侵略中国所犯下的罪行一直
6、没有进行过真正的反省,一再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历史问题日本新教科书的谎言关于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关于南京大屠杀:在后来的东京审判中,认定这时日本军杀害多数中国民众,关于这一事件的实际情况在资料上也出现了疑点,有各种各样的见解,现在仍在争论。日本计划驻军与那国岛日本《东京新闻》2日报道称日本计划派遣日本大陆上自卫队进驻与那国岛,日本防卫省随后证实了此一报道。报道称,与那国岛距台湾地区的花莲县只有110
7、公里,距钓鱼岛170公里,距日本现在驻军的冲绳却有500公里,是日本最西南的门户,居民只有1600人,日本过去并未在此驻军。与那国町长外间守吉与町议会议长崎原孙吉,原孙吉上月30日交付一份要求日本自卫队前往驻军的请求书。日本防卫省发言人说,“政府正在研究这项自卫队部署,以便列入年底修订的基本防卫计划内”。大家学完这课,有什么感受吗?不如与我们讨论讨论吧!起来,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魏羽辰,焦翕然,肖萧,胡禧童课程解析林则徐与虎门销烟抗日烽火三元里抗英魏羽辰,焦翕然,肖萧,胡禧童林则徐与虎门销烟1839年3月
8、10日,奉命为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在广州禁止鸦片的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英国殖民者不肯放弃罪恶的鸦片贸易,而且蓄谋要用武力侵略中国。为抗击鸦片侵略,战胜敌人,他进行了大量的的军事变革实践。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又组织翻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