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年学佛心得

五十七年学佛心得

ID:25134100

大小:62.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18

五十七年学佛心得 _第1页
五十七年学佛心得 _第2页
五十七年学佛心得 _第3页
五十七年学佛心得 _第4页
五十七年学佛心得 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十七年学佛心得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五十七年学佛心得[五十七年学佛心得]五十七年学佛心得2008/3/3澳洲净宗学院净空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大德,诸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五十七年学佛心得。今天是章嘉大师圆寂五十一周年,韩馆长往生十一周年,我们另外还有两位老师,李炳南老居士跟方东美先生。我们纪念老师,每年就在这个时候一次举行追思的法会,希望藉这个活动提倡尊师重道,这个对于现代教育就有很深的意义了。现代的社会动乱,动乱的根源在迷失了孝道,不知道孝顺父母,不知道尊重师长,所以学术的承传就没有根,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想到,一定要重视到。为什么说学术承传没有根?这点我们要很冷静的去思考。圣贤

2、的教育,我们在整个世界上去观察真的衰退了,不但是衰退,衰退到底谷,甚至于可以说是存亡兴绝的最后底限。如果我们这一代要不能够承传,传统文化就绝了,就灭了。我们把尊师重道的道理跟诸位简单的做个报告。在古时候,中国历史有记载的至少也有五千年,五千年的传统,祖宗说过一句话,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是不是说有了后代,在家庭里面有儿子、有孙子就有后了?在社会上各个行业都有继承人了,所谓有接班人,是不是这就叫有后?圣人的话他有很深广的意义在里面,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千万不能把这两句话误会了。这个后是有道、有业,在家庭里面,有没有子孙能够继传祖宗的

3、家道,有没有儿孙能继承家业,是要这种人;子孙再多,没有人能继承,那还是无后为大。各个行业,尤其是学术界,一个好的老师,一生当中唯一的一个愿望就是有传人,他学生再多,没有人能够继传他的道统,这个道会灭绝。我们要体会到这个深层的意义。家里面儿孙再多,什么人能够继承?儿孙里面你就看孝顺,孝顺的儿孙就能继承;学术里面的道统什么人能继承?尊师重道的人能继承。所以老师绝对不是希望学生对他尊重,如果老师有这个心,他不是好老师,为什么?名闻利养没有舍掉,不是个好老师。老师确实没有这种意念,但是他尊师,他为什么尊师?他重的是道,所以内里是重道,外面是尊师。

4、从尊师你就能看到他对道业重不重视,然后再仔细观察他是不是真的落实,学到是不是做到。学到做不到,这不是真正的传人,真正的传人是要自己亲自做到。佛法讲信、解、行、证,要做到证的时候,那就真的是传人,做到行没有证,还不是真正的传人;换句话说,传人一定要有结果,这个才有传人。所以家里面,长辈选择家庭的传人,这观察孝子,标准在此地。学术界里面,老师要找传人就找真正学习的,重视道业的,重视他所学的,他能够彻底落实,他都做到。把所学的理论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把所学到的教诲变成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处事待人接物都不离规矩,这个是传人。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真

5、正讲好的老师没有了,学生也没有了,在这个时代怎么办?我的老师教我学古人,以古人为老师,认真的向古人学习。古人有典范,你看儒家,孔子是集大成者,孔子之前,他老人家常说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在孔子那个时代称为古圣先贤。孔子是承传他们的道,承传他们的学术,这叫传人,这叫有后。传人一定是个老实人,孔孟老实,老实到什么程度?自己一生没有创作、没有发明。有人问孔子求学的心态、方法,孔子说得很好,他一生「述而不作」,述就是完全讲的是古圣先贤的,自己没有创作、没有发明;「信而好古」,对古圣先贤的东西他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非常爱好。这叫老实人,要创些新

6、花样,问题就出来了。在现代学术界里面,总是要创新,决定不能够泥古,没有创新,没有新的发明,就没有成就。在中国几千年来讲的跟这个恰相反,没有创新,心得体会《五十七年学佛心得》(..)。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修学的心态,跟孔子所说的一样,我是在《华严经》清凉大师《疏钞》解释经题里面看到的,这是清凉大师说的。他说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一切经都是古佛所说的,世尊没有在古佛经典上多加一个字,比孔子说得还要精彩,一个字没有加。怎么说的?我们学了半个世纪,今天才恍然大悟,佛给我们说得很好,《华严经》上说了多少次,「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佛道同,哪里会有两样?

7、你怎么可能加一个字?佛佛道同。我们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的?佛说得很清楚,你只是被妄想、分别、执着这三样东西障碍了你的自性,你自性里面有无量的智慧、德能,统统透不出来。这三样东西都叫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叫见思烦恼,这三样东西放下,你就成佛了。所以你要问你哪一天成佛?你哪一天放下,哪一天就成佛,你现在放下现在就成佛,明天放下明天就成佛,成佛的时间表不是别人给你定的,是自己定的。放不下,成不了佛,佛还教给我们一个方便方法,就是慢慢的放,你没有办法一下放下。一下放下,彻底放下,我们只看到两个代表,三千年前菩提树下,释迦牟尼佛给

8、我们做了个示范,夜睹明星,那是一次放下的,就成佛了。在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个榜样,他在五祖方丈室里面听五祖给他讲开示,听完之后也是彻底放下,成佛了,五祖把衣钵传给他,那一年他二十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