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校园文化对拓展语文教育资源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校园文化对拓展语文教育资源的影响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小学语文教育资源影响论文摘要:新时期,校园文化对小学语文教育资源有着深远影响,本文从物质层次的校园文化和精神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两方面进行了论述,论证了校园文化对拓展小财会论文,..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小学语文教育资源影响论文摘要:新时期,校园文化对小学语文教育资源有着深远影响,本文从物质层次的校园文化和精神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两方面进行了论述,论证了校园文化对拓展小学语文教育资源的空间、明确语文教育的导向、提高语文教育资源的感染力、提高语文教育资源的灵活性等
2、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传统语文教育往往把语文课程的作用狭义地定义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基础、工具。虽然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但2003版的《普通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论述课程性质时,终于确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强调:“小学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语文课程除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外,还肩负着人文教育
3、的使命。不论工具性也好,人文教育也罢,要实现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都必须从语文课程资源上体现,也就是语文教育资源。所谓语文课程资源,朱绍禹先生认为:“是指能够转化为语文课程和服务于语文课程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称。”而传统语文教学往往把语文教材狭义地等同为语文课程资源,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的资源基本上是一本教材,一个大纲,一册教参,一个课堂。语文教学内容的封闭性和枯燥性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和生活体验不相适应。一方面,小学生处于成长的青春年华,他们心中对语文学习充满着想象、憧憬和期待,他们希望语文教学不
4、局限在教室的狭小环境里,而应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面向真实生动的生活世界;他们希望语文学习能够放飞自己的思维和心灵,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想象和体验真善美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语文教师往往固守于课堂教材,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能力培养,语文教学程序化、刻板化,严重脱离学生的思想、生活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往往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学生难以体验教材中的一些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的脱离现实的语法分析、段落分析、归纳中心和缺乏语境的文言练习,等等,扼杀了学生学
5、习语文的兴趣和想象的空间,把语文学习变成了纯技术的训练方式。在写作上,不少小学生的作文存在着无病呻吟、虚情假意、言不由衷、胡编滥造甚至抄袭等文风不正的现象,假话、大话、空话屡见不鲜。其原因在于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时,过多地强调内容要有意义、有思想性,侧重于它的社会价值取向。美国教育家华特·乃·科勒涅斯克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凡有过语文教学经验的人士都有这样的体会,那些语文成绩突出、写作能力强的同学,哪个不是有着广阔的阅读面和丰富的知识积累。所以,仅把语文教育、语文课程资源禁锢在规定的统
6、一的教材中,那是不会有灵动、和谐、创新的语文教育的。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打破传统语文教育中的樊篱,就必须首先从语文课程资源入手,要以教材为依托,拓宽语文课程资源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素材。《普通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第四部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中指出:“小学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
7、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加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向前推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完美的课程改革也难以变成实际的教育成果。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本土的资源和经验、让学生的日常生活进入教学之中。校园文化作为当今学校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
8、部分,直接进入学生的经验世界,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校园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仅是指学生的课外活动或者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包括学校环境、组织制度、人际关系、舆论风气等多方面的内容。校园文化充盈于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一个学生从进校到离校,可以说每天都生活在校园文化的氛围之中,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无论是个体活动,还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