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119109
大小:46.1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8
《“三思三观”讨论之后的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思三观”讨论之后的感悟“三思三观”要求我们深刻反思自己与百姓的感情深不深、与百姓的距离远不远、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着力解决党性认识不强和群众观念不深的问题,牢固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在开展“三思三观”专题讨论之后又有了新的感悟。知道百姓、了解百姓,是“感情深、距离近、分量重”的基础。我常常回头看自己,也深刻反思自己,由于自己是农民出生,知道农村、了解农村、当过农民、知道农民。参加工作之后,自己成了中下层知识分子中的一员,对中、下层的工人、知识分子有所接触、有所知道,可以说自己与百姓有着
2、特殊的情结。但要增加百姓在心中份量的基础,还得充分了解他们。通过学习教育,更加明白了强调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进一步深入去了解、去体验、去感悟百姓的冷暖、悲欢和离合的用意。要让“饱汉知道饿汉饥”,前提是要饿过才能知道饥的难受,要让“骑驴的知道赶脚的苦”,前提是要赶过脚才知道苦在何处,才能真真切切地感悟百姓的冷暖,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对百姓有感情、近距离、重份量。但千万不要搞形式,形式主义不可能有真实体会。简单的道理:要对一个陌生人产生感情,除非是假惺惺的、或一见如故的、或自欺欺人的,否则是很难做到的。尊重百姓、以人为本,是党员干
3、部的立身之要处事之本。对于百姓和群众我是这样理解的,除了一般的老百姓,也就是农民,应该还包括我们所有工作的对象、接触的对象,包括组织和领导。且不要站在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这样的高度去讨论,就把每一个党员干部放到自己是没有“一官半职”的普通人来“三思”。百姓、群众与党员干部其实是没有太多的区别,要说有,那就就党员干部多了一个让组织了解自己的机会,组织给了我们坐在这个岗位上的机会罢了,没有半点值得骄傲或可以盛气凌于他人之上的“官僚主义”的地方。不要一看到门口的上访者就说是“刁民”,不要一看到冲着我们发脾气的来者就是“混蛋”,我们要先
4、想想,自己处在他们这个处境、这个状况,会是怎么样?这不是低调、不是唯唯诺诺、更不是卑躬屈膝,而是将尊重他人作为与人交往的基础与前提,将彼此都放到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去审视问题,否则,一切的感情、距离、份量都是形式主义的。尊重是相互的,以人为本也是相互的,这个道理谁都懂。将己视作百姓、时时换位思考,是树立正确“三观”的有效方法。自己本来就是百姓,只是现在所处的位置不同,但也要视已为百姓,只有这样,才能在所思时常有百姓、才能在所想中常念百姓、才能在所行中常为百姓,才能在戎马一生、解甲归田时有的是那种自然融入的轻松与惬意,不会有“不群之马”的那种失落与茫然。只有将
5、已视作百姓,才能在为人处事中站在百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处理问题,角色才能转换到位。把自己当作百姓,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就是在做任何事时都用普通百姓眼光去审视这样说、这样做有没有问题,如果自己就是工作的对象会怎么看,行得通不?“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位不易、失一位不难,勿说一位不懈,百姓盯着这位”。领悟透了、躬身行了,树立正确的“三观”也就没有问题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