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084848
大小:66.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18
《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意义简介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意义简介[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意义简介]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意义简介 各位家长、老师、各位来宾: 你们好,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意义简介。今天我很荣幸能向大家说明“儿童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 我想,大家初次接触这个题目,心中都有个大问号。就象一首诗描写的情景:“一阵乌鸦噪晚风,诸生齐放好喉咙。赵钱孙李周吴郑,天地玄黄宇宙洪。三字经完翻鉴略,千家诗毕念神童。其中有个聪明者,一日三行读大中。”一大群孩子在那里死记硬背。经典的含义孩子根本就不懂,非要逼他们囫囵吞枣。这不是硬拿棍子往孩子口里塞吗?这个办法也太笨拙了,能有什么用,还耽误孩子学功课。 在这里我念一封信的几段,请大
2、家听听一位老师的心声: 钟积成,马来西亚全国华校教师总会幼教组主任 西班牙有句名言:「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远。」打从初二那年我就对之熟记,至今叫我一生受用不尽。它警戒我务必虚怀若谷,切忌妄自尊大。 然而,在儿童古典文化导读(简称「儿童读经」)这件大事上,我又摔了跤,以至于两年前它就擦身而过,与我结不上缘。 当时朋友满腔热情地向我推介,还送了我一些读经材料。我以自己一点皮毛学识,便想当然地断言;「孩子这么小怎么可能理解四书五经这些深奥的学问,去背诵它干么?最多也不过提高其机械记忆能力罢了。与其如此,倒不如让他们去背诵一些他们还能理解的优秀儿歌,不是一箭双鵰吗?」今
3、天想来,真为自己的傲慢与偏见汗颜!许多不像我这般中毒已深,因而抱着空怀心态,老从零点出发的「无知」朋友,比「偏见」的我早几年起步,他们的孩子也多受了几年读经的恩惠。想到此,真愧对我幼儿园内和自已的孩子们。 这位老师他意识到了什么呢?“儿童诵经活动”到底有什么意义? 归纳起来,它的意义有两点:一是“大巧若拙”,最高明最巧妙的办法往往看上去很笨拙。二是“蒙以养正”,孩子在启蒙时期最适合培养他的人格。下面我具体汇报自己对这两点意义的心得领会,与大家分享。 “大巧若拙” 先从我国目前的语文教育谈起。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早几年去世了。他生前对我国语文教育成绩非常不满,他说他
4、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学时教语文,学生的语文水平那么差,有的学生写的作文让人笑破肚皮,甚至连一些常见的字词意思都搞不懂。他怪罪于老师们没有尽心。实际上,吕先生不明白自己正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之一。他提倡主语、谓语、宾语之类。一篇文章一拿出来就是中心思想、组织结构之类。好端端一篇文章,非要拆开了、揉碎了,告诉你这是肺部,这是肝脏,割裂了文章的整体、意境、韵律之美和人文精神。据说毛主席当时就有意见:我们不懂这一套,还不是写出好文章来了?吕先生不以为然,这样教学可以让孩子的思维明明白白,句子怎么编、文章怎么编,蛮好呀!结果呢?适得其反!事实证明这只是一种偏见。儿童主要是感性思维,这种理性思
5、维的灌输扼杀了他们的灵感、悟性和创造力。再看看那些白话文学的开山祖师们:施耐庵写了《水浒传》,曹雪芹写了《红楼梦》,都是流芳万世的白话文学经典之作。近代提倡白话文学的胡适、鲁迅、郭沫若等一大批人,他们的白话文学成就,也使今人无法望其项背。但这些先辈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谁也没有进过一天白话文的学堂。非常奇怪。根本不学那一套语法、文章解剖之类,反而语文好。使劲去学,语文竟然差得臭。我们都从学生阶段过来的,可能大家都碰到过一些学生,几乎没有看见他正经学过语文课,他的语文成绩却一直拔尖。大家可以去调查一下很多的成名作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觉得语文课没用,在小的时候有很多受家庭影响
6、背诵了一些古诗文。从这些情况看来,这里面有大道理。语文教育根本不是目前这种搞法,是在误人子弟。 根源在哪里呢?他们不懂得孩子实际上是很聪明的,虽然没有知识,但是感知能力、领悟能力甚至比大人还强。如果把孩子当作傻子一样去教,用低劣的文章、低劣的语法之类喂给孩子,就会真的把孩子教成傻子。标准的“大拙若巧”!一上来就应该把最优秀的作品呈送给孩子去感触,去吸收营养。我们可能经常听到一些消息,某某神童下象棋、下围棋怎么怎么厉害,大人都不是对手。其实,这些孩子并非什么神童,也是普普通通的孩子,只不过学习下棋激发出了他们的智能罢了。围棋就是我国古代舜帝发明给孩子开发智力的。下棋的战略战术还
7、不高深吗?孩子学起来比大人还要快。前些天,电视播出有一个小孩不上学,才九岁就写书出版了。这是不是天方夜谭?如果你用简单而不累赘的方法自己教孩子,你的孩子能不能做到?同样能够!现在我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心得体会《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意义简介》(..)。 我在小学三年级学了几篇古文,蛮有意思的寓言故事。当时班上还有两位同学同我竞争,比我学得更多。有一位还拿了一本《论语》在我面前炫耀。于是他的作文第一,我只能排第三。到了五年级,我们三个的作文就写得很不错了,很有灵气。在全镇作文竞赛上我们包囊了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