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079819
大小:6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8
《女娲补天上课心得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女娲补天上课心得[女娲补天上课心得]语文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一开始给出的教学目标过大:“本课研究人物形象中的人物性格,请同学们自由阅读以后,总结归纳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女娲补天上课心得。”或者“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诸如此类。 当然,以前的教学目标设计,都是要求在一开始就有着这样的宏伟目标的,如果没有,那么你的教学就是不成功的。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功利性目的性非常的强。当学生还无法感知课文的内容与情感的时候,就被迫在老师的带领下,领悟到了高深的教学、写作的理论,完成了课文的学习。回想一下,
2、学生时代所学习过的课文,所经历的课堂,有多少是让我们念念不忘、回味无穷的?又有多少的文学理论被我们所铭记?一切都是浮云罢了! 我们的课文学习,常常是为了教给学生某个知识而学习,根本就不管学生是否应该去感悟文学的魅力,去体会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所昭示的哲理,让我们轻松地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所以,语文常常成为枯燥的学科,成为学生轻视的学科,教语文的人,那是比较无用的人,因为能干的文人,多半都是政客或者官员去了,谁还在文字中游泳? 我们扼杀了语文,我们扼杀了自己的想象力,扼杀了我们对生活的敏感与
3、对美的追求欲望。我同样如此,但我不希望永远如此。 最近上《女娲补天》这篇神话故事,这是由袁珂根据古籍中的文段,整理发挥想象而改编的。课后习题中有一个比较阅读,同时有对女娲形象分析的题,还有如何发挥想象力的启发式问题。解决了这些,应该说全文的重点问题就解决了。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上课思路是:学生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分析人物形象,课后题分析讲解。 我是这样上的: 首先,投影出《风俗通》中有关女娲的两则短文 1)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4、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纟恒(ɡēnɡ)人也。 2)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心得体会《女娲补天上课心得》(..)。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文段,互相讨论,翻译文段,了解文段所叙述故事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同时又根据文段中的一些词语,回顾课内文言文的相关知识。比如:“引”,联想到学习过的“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解决“引:牵,拉”;然后解决“因”字,“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那里的“因”是“凭借”的意思,然后讲解其他的意项,在这里是“于是”
5、的意思。这样就复习、拓展了文言文的知识。 在翻译完成之后,紧接着说,这是古文中所记载的女娲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中,也有这样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把文言文中的句子,标注到课文中去,看看作者引用了那些内容。朗读之后,给时间让学生在课文中标注。 传统的问题当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地方是作者发挥想象写出的?如果直接去找,肯定不好找,但是当我们把文言文句子在文中标注之后,很快发现,凡是没有文字标注的地方,当然就是作者发挥想象而写成的了。一切都顺理成章,显得非常的自然。 紧接着,又
6、提出一个问题:那在文言句子中,有哪些地方被作者舍弃了呢?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很快就可以找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纟恒(ɡēnɡ)人也。”“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作者没有引用。于是我们分别探讨:为什么作者舍弃了富贵人和贫贱人的说法?学生展开了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个问题的讨论,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人生而平等”的现代观念,更让学生了解“在封建社会里,有人借用此神话把人剥削人现象说成是命中注定、天经地义的。他们说女娲用揉团黄泥做成的人便是社会上那些有钱有势的统治阶级的前辈,那些
7、用柳条甩出的便是无权无势的下层百姓的先人,持这种邪说的人根本上看是在为维护封建社会人剥削人的不平等的制度服务,是存愚昧、麻木人民群众思想的险恶用心的。”为启发学生,联系到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观点,说明人的高低贵贱的区分,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让人民逆来顺受,不反抗的伎俩。新的神话故事,把女娲的形象提升了,同学们可以再深入的研究,新的女娲是个什么形象?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得出“一个母亲形象”,怎么样的母亲呢?通过对女娲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描写,我们分别找到了语句,得出是“勤劳
8、、智慧、慈爱、伟大的母亲形象”。省却“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直接自己思考并作出决定,更体现出对自己创造的人类的喜爱与关心,更丰富了母亲形象。 由此,文章学习的几个重点问题就顺理成章地解决了。 我觉得这样的课堂,不仅是完成了课文的学习,还把文言文也学习了,把如何利用古文创造新的形象、故事,做了比较和指引。 课堂的设计中,最好是从比较小的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创造一个情景,或者说通过小问题的不断解决,积小胜为大胜,最终解决比较深刻的问题。前面的小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开启了思维,最后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