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探析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探析

ID:25074729

大小:5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8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探析_第1页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探析_第2页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探析_第3页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探析_第4页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探析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探析 摘要:中西社会背景不同,我国的行政管理改革只能借鉴西方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应当在审视自身国情的基础上,把握我国行政管理改革不同于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特殊方面。这至少包括:为行政管理改革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突出服务职能,同时强化必要的管制;大力培育非政府组织;有限制地引入市场机制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在促进规则制度建设的同时逐渐加大结果评价的权重;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而又提升管理者的政治责任感。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改革  .L.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

2、的成功方面及其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酝酿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形成了所谓新公共管理运动。时至今日,新公共管理运动还只是限于提出一些富有创新意义的思想及解决传统体制问题的某些重要向度,新的统一的管理模式尚未完全确立,但已显示出若干优于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点: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成功方面  1以结果而不是以规则、程序的正确性来评估管理水平。  新公共管理运动则强调行政结果即目的价值的优先地位,只要有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管理人员可不为僵化的规则、程序所束缚。新公共管理运动力图解除规制,增强管理人员的自主权,赋予

3、他们以更大的自由裁量权。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这些举措,使行政管理获得了空前的灵活性,提高了行政组织处理紧急情况、应对特殊问题的工作效率。2引入市场机制及相应的管理手段。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认为在政府管理的公共部门中,只宜于实行以权力为基础的从上到下的命令式的管理,而利用市场机制则是仅存在于私营部门的事情。排斥市场机制,导致了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追求预算最大化、官僚主义、腐败等问题。新公共管理运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积极寻求将市场机制引入政府的行政管理的途径,并在公共管理中大量采用对应于市场机制的私营部门管理方法。引入市场机制及采用私营部门的一些管

4、理方法,在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形成了竞争的局面,预算最大化为效率最大化所取代,提高了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并有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3重塑政治与行政的关系。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威尔逊、古德诺等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为理论基点之一,这对于解决所谓政党分赃制问题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正如欧文E休斯所说:要对政治与行政,或政策与行政进行严格的区分永远都是不现实的。[1]政府的行政管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政治性的,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管理人员的政治责任。新公共管理运动从行政管理的现实状况出发,力图将政治与行政结合起来。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

5、动下,许多国家开始了强化政府政策执行部门自主权的改革,形成了一股执行局自主化的改革潮流,从而重新塑造了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关系[2]。4职能限制与职能转向。基于韦伯式官僚制的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管制。无节制的管制扩张束缚了技术和商业的创新,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现象及政府规模的膨胀。新公共管理运动主张弱化政府的管制职能,将政府的职能严格限制在公共领域的确定范围之内。职能的限制必然使得政府规模趋于缩小。这样,政府行政管理的开支也会下降,而管理效率则会相应提高。5由集权走向分权。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以集权为中线[3]。官僚制体系的金字塔结构,导致了组织

6、内部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权力拜物教。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不是行使公共权力的唯一主体,因而主张分权而反对集权。分权的要求将一部分公共权力分给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分权使得管理组织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更迅速地对社会的公共需求作出反应,也能够更好地调动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张已显示出其优越性,但尚未发展成熟,故也存在着若干问题。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批评意见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市场化的过分崇拜。批评者认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市场化取向体现了改革者对市场价

7、值和市场机制的崇拜[4]。实际上,市场机制自身也有其内在缺陷,这一点就连经济学家也不否认。过分崇拜市场机制就会忽略市场的缺陷,从而无视公共部门市场化过程中可能附带产生的一些错误。[5]与此相联系,在公共部门中大量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也受到了非议。批评者认为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虽有相似性,但二者的差异却是本质的。由于公共管理在本质上不同于私营管理,故照搬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就很成问题。2顾客至上对公民主体的遮蔽。批评者认为,将公共服务的对象比作顾客,可能无法全面理解公民的角色,使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不健全、角色错乱[5]。公民不仅是公共服务

8、的接受者,而且也是公共服务的参与者和监督者。新公共管理运动的顾客至上导向的初衷也许是为了改进公共服务质量,但顾客这一隐喻在客观上却造成了对公民主体地位的遮蔽,使公民被简单化为公共服务的被动接受者。3政治化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