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070684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具备圈点意识,掌握翻译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具备圈点意识,掌握翻译方法具备圈点意识,掌握翻译方法 圈点虽为小技,也简单易学易用,可平时阅读时并不为学生所重视。古人云,不动笔墨不看书,动笔墨就是从圈点开始的。从阅读层面讲,具备圈点意识可以快速抓住阅读重难点,理清阅读层次;从翻译层面讲,圈点意识其实就是学生辨析考点,将课内知识与考点融会贯通,通过知识的迁移以期做出答案的过程。 下面结合江苏高考卷解析: 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在翻译题上,三小题共10分。从历年得分看,学生间的成绩差距很大,大多数的学生成绩并不理想,翻译失分的原因也五花八门。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施教就显得犹为
2、重要。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从训练学生具备文言文翻译的圈点意识入手。 一、圈点出高考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与虚词 高中文言文的虚词和实词的考查是本文由论文联盟.L.cOm收集整理重中之重。高考大纲内共规定了常考实词120个,常考虚词18个。在2011年的全国及各地高考试卷中,实词的考查卷卷都有,共涉及60多个,涉及文言虚词也足有15个之多,并且将实词虚词的正确翻译当作重要的采分点。所以我们做题时,也应树立对高考大纲实词虚词的圈点意识,找出句中所包含的全部实词虚词,作重点翻译,才能避免在采分点上的无谓失分。例如: (江苏2009)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3、译文: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本题的翻译要点:然而(虽然这样,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上。 (江苏2010)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译文: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本题的翻译要点:所交、一时、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 上二例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卒然而与所邪都是大纲明确要求掌握的,在课本内均设置有练习题,如果我们能够回忆它们的各个义项,然后根据文章的前后联系,不难推出它们在句中的具体意思。 二、圈点出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及通假字 词类活用、古今
4、异义、一词多义及通假字,历年来均是文言翻译考查的重点。2011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中,多个省的试卷涉及到词类活用与古今异义词的考查。所以,平时的复习中,首先,我们要熟练掌握各种词类活用,尤其是五种最常见的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其次,凡是课本中涉及到的古今异义词与通假字我们均应了熟于胸。这样一来,在做文言翻译时,我们只要存有清晰的审题意识,便能明辨文言句中所包含的各种词类活用及通假字、古今字,翻译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例如: (江苏2011)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译文: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
5、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这题得分要点在家居(在家居住)异之(认为他是奇特的)上。 (江苏2010)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译文: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这题得分要点是:使、累其心、抑(副词,表示语气,相当于或许、或者)、判断句。 三、圈点出特殊文言句式 对特殊文言句式的理解是文言翻译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几种特殊文言句式如: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我们翻译时应该将倒装的部分还原回去,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应熟练掌握各种文言句式,考试中,对翻译语句逐个排查,看句中到底有无特殊句式,以便翻译时有所体现。如:
6、 (江苏2010)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译文: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这一题的得分要点分别落实在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矣上。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每种句式都有其特定的标志,我们要识记一些典型例句并加以归纳整理。文言文中还有一种极其特殊的现象:文言文固定格式,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固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结构,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一旦你没有准
7、确判断出固定结构,那么你的翻译就会差之千里。 当然,文言文翻译要能达到信达雅这个标准,做好圈点工作是基础,掌握基本方法是手段,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是原则。除此之外,还要对整个语段进行揣摩,对整篇文章总体把握。有些同学在初读文言句段时,不去圈点、不抓重点、不分层次、不用方法,第一遍没有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词语上纠缠,结果反而难以明其意,翻译出的句子错误很多,得分很低,这些在平时教学中,教师都应该对学生特别纠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