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 诗歌与小说

高二历史 诗歌与小说

ID:25055495

大小:141.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18

高二历史 诗歌与小说_第1页
高二历史 诗歌与小说_第2页
高二历史 诗歌与小说_第3页
高二历史 诗歌与小说_第4页
高二历史 诗歌与小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 诗歌与小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的作用、《诗经》反映的社会状况及楚辞、汉赋的形成和特点。 2.掌握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时代的变迁对唐朝诗风的影响及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 3.掌握时代的变迁对词、散曲的风格的影响,宋词和元散曲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4.解传奇、小说的特色,知道明清小说成就主干知识归结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歌的产生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在劳作或生活时,为了提高效率和减轻疲劳,或表达喜怒哀乐的心情,常常发出有节奏的呼声,最初的诗歌就诞生在这些劳动号子之中。后来诗歌进一步发展、成熟,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2.《诗经》   (1

2、)地位:《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反映的历史信息:西周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他们掌握了知识文化,通过文学创作来反映和规范当时的统治秩序。《小雅·鹿鸣》中记载了天子宴群臣的盛况,“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表现了宗族间相亲相爱的脉脉温情。当时的平民也往往通过歌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硕鼠》篇中,劳动人民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统治阶级的寄生虫本质,控诉自己身受的苦难:“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关雎》篇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则表现了对美满爱情的赞美和追求。   3.楚辞  

3、 (1)含义: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屈原:本是楚国的大夫,热爱祖国,后因小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他把满腔悲愤化为诗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国都城郢被秦攻陷后,屈原百感交集,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下《哀郢》:“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4.汉赋   (1)产生背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   (2)含义:是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它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

4、带韵散文。   (3)特点:此时的赋多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之作。如司马相如为汉武帝游猎之事作赋:“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干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讴歌了汉天子游猎场面的富丽堂皇、无比声威重难点突破1.《诗经》的特色和影响:《诗经》的特色:一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二是《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极少数几篇,具有完全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三是《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 影响:《诗经》是中国的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早期

5、诗歌,开辟乐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2.楚辞的特点: 与诗经质朴的现实注意创作方法不同,楚辞是浪漫的,它感情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细枝末节说明   1.楚辞   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2.屈原   屈原(约前340一约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我国的大诗人。他在吸收民间文学

6、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一新形式,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公元前278年,因楚国政治腐败,国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传说这一天为农历五月初五,后人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   知识之窗透视   1.古代“采诗”的目的何在?   讲析:在于统治者从中体察风土人情,了解民间疾苦以及老百姓对朝廷政治措施的反映。   2.《诗经》是怎样的一部书?   讲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的诗篇。它记载了我们祖先的劳动、生活、爱情、欢乐和哀伤。是

7、中国先民最早的歌唱。《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发端。   延伸探究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方未唏,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一—《诗经·齐风·东方未明》   请回答:此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讲析:它描写了在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下,奴隶们被强迫服苦役的痛苦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残暴,诉说了奴隶们受压榨的痛苦,反映了奴隶阶级的怨恨和反抗心声。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