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高二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ID:25046183

大小:66.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7

高二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1页
高二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2页
高二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概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等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1)内容:①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2)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56)(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2)内

2、容: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4、文革”对经济的严重破坏(1966-1976)5、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①应实事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发展经济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

3、度;④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⑤经济建设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二)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四)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五)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的制定的史实,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中

4、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前提: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特点:包产到户;③过程:小岗村自发包产到户→安徽、四川试行→全国推广④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①经济特区:(广东)深圳、珠海、汕头、(福建)厦门、海南)②沿

5、海开放城市:福建的福州。③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4、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指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5、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