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在亚洲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与对策论文

论中国在亚洲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与对策论文

ID:25029785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7

论中国在亚洲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与对策论文_第1页
论中国在亚洲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与对策论文_第2页
论中国在亚洲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与对策论文_第3页
论中国在亚洲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与对策论文_第4页
论中国在亚洲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与对策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在亚洲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与对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中国在亚洲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与对策论文..摘要:亚洲区域的生产网络正在形成,中国在这一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需进一步提升:在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重新审视生产要素的培育;通过跨国兼并与收购控制附加值高的生产环节,提升我国企业在亚洲生产网络中的地位;通过干中学和国际生产网络的知识扩散,推动产品链的升级。关键词:亚洲生产网络;国际分工地位;产业近年来,亚洲新的区域分工形式——亚洲生产网络开始形成并快速发展。在过去的分工模式中,中国处于较低的国际分工地位,这对中国的产业升级十分不利。如何在亚洲分工模式转变过程中,抓住机遇来提高中国在亚洲生产网络中的分工

2、地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亚洲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近年来,随着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需要,由日本主导的“雁行模式”已开始衰落。但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往来的原因,亚洲区域需要一种更新的分工模式来替代过去的“雁行分工模式”。因此,区域生产网络便逐渐形成。衡量亚洲区域生产网络形成的重要指标是出口产品的进口中间投入品(VS)比重。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06)提出的用于衡量产品内分工程度的VS改进指标,按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第三版行业分类标准,计算出中国出口贸易中来自别国的中间产品比重变化,如表1所示。

3、从表1中可看出,在1992~2007年中国出口产品的生产中来自亚洲诸国的中间投入品的比重变化。1992年以后的12年中,中国出口贸易中来自外国提供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比率上升50%,从1992年的14.2%上升为2003年的近22%。而在这一进程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用20年左右才完成,即从上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OECD主要国家的出口贸易中的产品内分工程度从10%左右上升到20%左右。特别是在世纪之交的4~5年间中国的产品内分工程度大幅度提高,而在整个90年代,VS比率基本上是平缓的,这说明中国正在加速融入区域生产网络中。数据

4、UNCTADTRADE数据库历年数据我们对表1中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看出,在中国产品贸易提高幅度中,约有2/3来自日本、韩国、东盟其他国家对中国提供的中间投入品的增加,其中日本占1.5个百分点,韩国占2个百分点,东盟其他国家占1.7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生产的出口产品中有2/3的产品价值是来自从亚洲各国进口的中间投入品的增加。而来自其他国家的中间投入品的增加在中国出口品产品内分工比率上升中只相当于1/3。因此,中国在过去10多年的出口产品中,其中间投入品来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如,2007年,在中国出口总额中,仅日、韩两国提供的中间品价值就占6.

5、5%,相当于中国出口品的产品内分工比率的1/3。在中国的出口产品生产中,来自于日本的进口贡献最大。来自日本的中间品在中国向世界出口品的产品内分工比例中所占比重约为1/5。如果加上来自韩国的中间品进口,日、韩对中国的中间品出口在中国向世界出口的产品内分工程度中约占1/3。而日本、韩国部分地把中国作为它们生产过程的延续,使中、日、韩等亚洲国家处在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上,中、日、韩、三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体系向世界出口。这说明亚洲区域生产网络在不断向前发展,而中国正成为这一区域生产网络中的重要成员。二、中国在亚洲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与存在的问题中

6、国参与亚洲生产网络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环节的生产分工。如表2所示:1992—2007年,亚洲地区零部件进出口比重在逐年上升、中国零部件出口比重逐步增加的同时,更多的是零部件的进口快速增加。2007年,中国零部件进口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已达43.2%,远高于出口零部件的比重,这与亚洲其他国家零部件进出口较为平衡的情况有区别,表明中国在当前区域内生产分工中处于较为低端的加工组装环节,而一些附加值较高的零部件则从日、韩等国进口,这与中国蓬勃发展的加工贸易实际情况是相对应的。在目前亚洲生产网络发展情况下,中国仍按照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参与生产环节分工,这虽然对中国的

7、经济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可高估其效应,中国仍面临一定的挑战。数据UNCTADTRADE数据库历年数据(一)中国目前在亚洲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处于劣势,不利于中国参与生产网络所创造的财富分配。无论是在“市场驱动型”还是“生产驱动型”的生产网络所创造的财富分配上,研发、营销等环节总是获得更大的财富,而处于加工环节的国家在这场财富分配中处于明显劣势地位。一旦中国不能像韩国等亚洲新型工业化国家或地区那样,在参与中通过学习实现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的静态比较优势在区域生产网络中易于被固化,从而锁定在一个只能承担加工装配环节的下游生产商角色,从而不利于

8、我国分享区域生产网络所带来利益。(二)比较落后的技术水平使中国难以成为生产网络中的主导者。在国际生产网络中,产业技术标准至关重要,是组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