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 摘要介绍了鸭传染浆膜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及诊断等,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指导。 关键词鸭传染性浆膜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近年来,随着肥西县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广大农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大力发展鱼塘养鸭。由于鸭源渠道混乱,造成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及蔓延,经济损失严重。 1流行病学 传染性浆膜炎,也叫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败血症和鸭疫综合症,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1]。1932年该病首先在美国的纽约、长
2、岛及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发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又在亚洲的日本、印度以及我国的苏、浙、皖、冀、鲁、豫等地发病。目前,在世界各地所有的规模性、集约化、现代化的养鸭场(户)均有发生。引起该病的病原菌鸭疫里默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其血清型众多,有16种血清型能感染发病,主要是侵害1~8周龄、集中饲养的雏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2发生特点 2~8周龄雏鸭易感,尤其2~3周龄最易感[2]。被细菌污染的空气是重要的传播途径,鸭舍内环境卫生差、密度大,灰尘粉末、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超标
3、,通风不良等,感染率高达90%,死亡率达5%~80%。塑料尖锐、粗硬,及经皮肤、皮下、肌肉接种疫苗引起皮肤外伤,感染致病;日粮中VA、VE等营养成分不足,肠道感染的鸭群发生球虫病时都可能诱发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比较多发。 3临床症状 最急性病鸭突然死亡时看不到任何明显症状,急性病例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嗜睡、缩颈或嘴抵地面,腿软弱,不愿走动或行动蹒跚与共济失调[3,4],不食或少食。眼有浆液或黏液性分泌物,常有眼周围羽毛粘连脱落。鼻孔流出浆液或黏液性分泌物。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部分小鸭
4、腹部膨胀。濒死出现精神症状,如痉挛,摇头或点头,头颈歪曲和两腿伸直呈角弓反张状,尾部轻轻摇摆,不久抽搐而死。还有部分小鸭出现阵发性痉挛,短时间内发作2~3次后死亡。病程一般为1~3d。4~7周龄雏鸭,病程可达1周或1周以上,且多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主要表现为沉郁、困倦、少食或不食、伏卧、腿软弱、不走动、站立呈犬坐姿势、共济失调、痉挛性点头运动或摇头摆尾,前仰后翻,翻倒后仰卧不易翻转。少数病鸭出现头颈歪斜,遇有惊扰时,小鸭不断鸣叫,颈部弯转90°左右转圈或倒退。当安静蹲卧或采食饮水时,头颈稍弯曲,伸颈
5、,尤如正常,这样的病鸭能长期存活,但发育不良、消瘦。此外,也有少数病例呈呼吸困难,站立张口呼吸,病鸭消瘦后死亡。还有的病鸭出现跗关节肿胀。俯卧不愿走动。 4解剖变化 明显的肉眼病变是浆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主要在心包膜、肝表面和气囊。渗出物除纤维素外还含有少量炎性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异嗜性白细胞。病程较久的病鸭尚可观察到肌化或干酪化渗出物,即构成纤维性心囊炎、肝周炎或气囊炎。急性病例心囊液增量,心外膜表面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随病程的延长,心囊液呈淡黄色,心膜与心外膜粘连,渗出物干燥,最后干酪
6、化。肝表面包盖1层灰白色或黄色纤维膜,极易剥离。多数病例气囊上均有纤维素性膜。稍肿,表面多有纤维素性膜。有神经症状的慢性病例脑膜充血、水肿和小点出血。个别病例见有肺炎变化,肺淤血,小叶间质水肿;上呼吸道呈弥漫性出血。少数病例见有输卵管炎,输卵管肿大,内有干酪样分泌物。跗关节肿胀,触之有波动感,关节液增量,乳白粘稠。 5实验室检测 在疾病急性期,采集病鸭肝脏或脾脏等病变材料,接种于血液琼脂或接种于加有0.05%酵母浸出物的胰酶大豆琼脂上,置于恒温中37℃培养24~48h,可看到血液琼脂上菌落直径1
7、.0~1.5mm,凸起,边缘整齐,透明,有光泽,呈奶油状,用斜射光观察时有虹光。涂片镜检:菌落革兰氏染色可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芽孢,不运动,纯培养涂片经瑞氏法染色,可见部分菌体两端浓染。 6防治措施 8~10日龄鸭苗,用鸭传染性浆膜炎油乳苗皮下注射1mL进行预防,有效率达90%以上。用多种维生素和葡萄糖水溶剂饮水或黄芪多糖粉饮水,同时用土霉素粉、四环素粉、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林可霉素等粉拌料,疗效显著;病重的幼鸭用庆大霉素、黄芪多糖注射液注射,或用氟苯尼考注射液注射[4]。对鸭舍、用具及地面进
8、行喷雾和喷洒消毒,每天1次,连续喷6d,死鸭深埋或焚烧。调整饲养密度,保持鸭舍通风良好,做好幼鸭的保暖工作。通过以上防治措施,4d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患鸭大部分治愈,食欲及生长发育良好,但有个别因有摇头、转圈等神经症状后遗症而被淘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