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来源分析及应对方式研究

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来源分析及应对方式研究

ID:25009882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来源分析及应对方式研究_第1页
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来源分析及应对方式研究_第2页
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来源分析及应对方式研究_第3页
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来源分析及应对方式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来源分析及应对方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来源分析及应对方式研究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31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各大院校的医学教育不断扩招,面对护理人才需求的“缺U”与相对“饱和”的现实,护理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木文对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压力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及对策,以缓解就业压力及引导毕业生成功就业。关键词:压力;压力源;应对方式1.压力压力不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疾病而是身体“战备状态”的反应,这是当意识到某种情形,或者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具有潜在的威胁性和紧张状态时候做出的反应。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的过程[

2、1]。2.压力源2.1内因性压力源2.1.1学历。随着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层次不断提升,以前单一的中专扩展到现在的专科、木科、硕士、博士等多种层面。但是,目前医院对护士的需求仍以大专毕业生为主,而且大专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年龄较木科毕业生小,最主要的是大部分大专学生愿意扎根基层工作。相比较而言,木科毕业生往往对自己的人生定位较高,目标锁定于市级二甲以上医院,鉴于大型医院对毕业生提出的苛刻条件,部分毕业生压力很大。2.1.2性别。男护丄•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一方面,男护士容易接受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对不断提升护理业务水平和质量很有好处;另一方面,男护士有较强的克服困难的能力,有很

3、强的心理素质。男护士在生理及心理方面的优势,是女护士无法取代的,这会给女护士造成就业压力。2.2外因性压力源2.2.1就业压力基本情况。0前,护理专业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每年不同学历水平的护理专业毕业生逐渐增多,但招聘单位对毕业生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倾向于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筛选,如是否取得相关专业的资格证书,英语和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如何,口才,社交能力,形象气质等,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对毕业生构成了压力[2]。2.2.2护理工作的性质2.2.2.1工作负荷量大。选择护理行业就得适应不规律的生活状态,由于倒夜班、加班、延迟下班,长期工作不规律既扰乱护士的正常生理规律,对护士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

4、造成极大影响。2.2.2.2心理压力大。研究表明:在十种易患抑郁症的职业列表中,医护工作者排第四,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冇受到职业伤害的危险及发生职业暴露的潜在风险,压力巨大。2.2.23工资报酬低。护士职称低,晋升难度大,待遇提高缓慢,合同制护士与在编护士干一样的活,可工资待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2.2.2A社会对护理服务价值的认知度不够。传统观念使病人认为护士的工作就是被动执行医嘱,部分病人认为自己的病都是医生治好的,只尊敬医生,不信任护士,对护士的工作持怀疑态度[3】。3、应对方式研究3.1内因性压力源的应对措施3.1.1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5、基本知识,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方向与动态,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査的基本方法。3.1.2以我为主,积极应对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外在压力并不等同于内在心理压力。对于就业者来说,没有必要被外界传言吓倒,应该以积极地面对。3.1.3合理归因,自我提升大多数毕业生认为更多的压力源于学校、社会、家庭等外在因素,而对于内在因素相对忽略。这种外归因虽可缓解一部分压力,但却不利于挖掘个人潜能和自我提升。只有采用合理的归因模式,才能达到提升个人能力、挑战就业压力的0的。3.1.4适应需求,自我完善每一个求职者只有

6、在满足社会需求后才能更好地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因此,了解用人单位及具体岗位的实际需求,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3.2外因性压力源的应对措施3.2.1了解相关专业就业形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本科层次护士到一线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在择业吋既要考虑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要兼顾个人的专业特长,还要调整就业定位,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3.2.2了解职业了解环境医院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的场所,护士既要完成平凡、琐碎、繁重的护理工作,又要与患者家属、探视人员等打交道,经常超负荷工作。选择从事护理工作,要了解其工作环境,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3.2.3正对工作压力

7、,树立健康心理3.2.3.1保持积极向上的心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4]。要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客观合理地评价自我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使心理处于平衡状态。3.23.2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升华积极情感。在特定场合,采取恰当方式,选择合适对象,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努力将自己的消极情绪转化为具冇社会价值的积极情绪。3.23.3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合理充分利用业余吋间。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坦诚、豁达、不封闭自己,缩短与他人、与社会的距离,积极利用人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