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61572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关于历史文化保护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面临的危机与出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历史文化保护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面临的危机与出路 3.1重建城市建设的伦理,立法保护历史文化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城市?走在中国的大地上,从南到北,从繁华的上海、北京到偏僻的西部小县城,只要再建城市,都是推倒了建设,换上钢筋混凝土,所有的城市都是一样。城市建设的领导者,如果没有勇气和眼光承担起重建城市建设的伦理的责任,平等而善待我们城市里不会说话的胡同、四合院和我们城市里会讲话却没有多少话语权的普通百姓,那么,象东四八条这样的拆迁风波还会一起再起。对城市建筑、历史文物的保护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制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法令、法规来约束人
2、们的行为,指导人们合理有效地保护好城市文物、继承城市历史、发展城市建设。 3.2设置国家建筑与规划师制度、拆除许可证制度 为了实施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机构共同制定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政策,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设置国家建筑与规划师职务专业人员必不可少。国家建筑与规划师,需经国家严格考试,并接受为期一年的各国历史文化等人文素质的专门熏陶,持证上岗。他们代表国家利益,从专家的角度出发,一切建造、拆除、砍伐树木、改变和改造已建空间和未建空间的工程,都应征得他们的同意。在被保护的地区,法律赋予国家建筑与规划师在项目审批中很大的否决权,有权拒绝他们认为
3、不应该被拆除的建筑的拆除申请。 3.3处理好城市特色与历史的关系 一个失去传统文化根基的民族,是一个肤浅的民族;一个失去历史遗存和记忆的城市,是一个令人悲哀的城市。城市的发展是有过程的,未来是过去的延续,没有历史的城市是空洞内涵、冷漠而无人情味的城市。城市作为一个保护体,作为更多历史真实信息的载体,不同于某一个建筑群或街区、地段的单体保护,它是一个活的机体,始终处于新陈代谢中。城市中不同时代的建筑、桥梁、城墙、道路等,都铭刻着历史文化的痕迹。不同城市的建筑,尤其是居住建筑,由于受到不同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民俗文
4、化的影响,应显现出千姿百态的形式。如福建省的客家楼、浙江的水乡民居、陕西的窑洞、北方的四合院等等。即使是北方的四合院,北京的、东北的、山西的又有区别。从这些绚丽多彩的历史建筑中,人们可以寻找历史的记忆,追索城市发展的轨迹。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的历史过程,城市只有沿着历史文化的轨迹发展才会有“根”,才具特色。每个城市要根据自身的历史性、民族性,有自身的定位,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个性,拒绝平庸与翻版,不搞“千城一面"。 3.4处理好城市特色与现代化的关系 每个人对“现代化”有不同的理解,我赞成一本书上的解释:“所谓现代化,就是不同社会
5、的人们,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改造和创造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的过程”。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不是以牺牲文化遗产,破坏文化、生态为代价的。现代化合理的实施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求,根据本地的条件,循序渐进地推进,城市现代化是一个过程。面对人类日益严重生存危机的灾难,英国学者彼得·罗素寄希望于最原始的、物质匮乏的地域中保持着的当今世界最为淳朴高尚,最能和谐自然的“土著人”的文明。绝对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地,以高等文明的姿态去教化他们,改造他们,强求他们接受我们的文明理念和价值观念。这种“好心”也许会适得其反地将我们文明中的某些疫病传染给他们,毁掉这些仅存
6、的最可宝贵的“诺亚方舟”。这样不仅玷污了他们的文明,还有可能断绝了我们文明最后再生的希望。如何区分我们的行为是在“保护”还是“破坏”?美国一位六次到过西藏,并关注印第安文化的莎拉女士认为:“干预和帮助之间的区别在于对方是否在寻求……帮助必须是他们所寻求的:希望的、已经提出来的。”我想这样的理念同样可以用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在“建设控制区”,在“重点保护区”,挂牌保护的四合院,没挂牌的四合院,同样面对如何拆迁的问题,值得每一个人思考。更值得政府相关部门考虑的是,老城还剩下多少这样富有浓郁历史文化含量的老胡同、老院落,禁得起我们如此挥霍,让铁镐
7、和推土机一次次轮番交错地练手?不要只迷信于一种“强势”,傍着“危改”一条道走到黑。不妨心存几分顺其自然的“无为”,给人们居住需求、审美需求多保留几种选择就会多增加几分安全。 3.5资金扶持,加大宣传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 纳税方面,规定向公众开放的国家文物lO0%免交房地产税,同时还通过减税鼓励个人和企业单位资助文物保护事业。遗产的重点在遗字而不在产字上,产是容易制造出来的,我们每天都在制造许多不动产,但是遗产是今天制造不出来的。文化遗产是祖先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资源,这些建筑遗产如果被破坏掉了,就再也不能再生了,能再生的就不是遗产。
8、这个道理只有让国人都知道才能起到对遗产的保护作用,要充分调动公众的参与意识,自觉参与保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