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59656
大小:119.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1-17
《保密知识测试试试题库参考答案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现场审查保密知识测试试题库一、通用题1.填空题(共50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1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0年4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2)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内的人员知悉的事项。3)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最小范围范围内。4)涉密人员是指因工作需要,接触、知悉、管理和掌握国家秘密的人员。5)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三级。6)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
2、重的损害。7)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8)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9)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10)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11)机关、单位应当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护措施,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加强保密检查。12)国家对在保守、保护国家秘密以及改进保密技术、措施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奖励。13)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简称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
3、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14)涉密人员脱离涉密岗位必须实行脱密期管理,其中核心涉密人员脱密期为3-5年,重要涉密人员为2-3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2年。15)涉密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行,具有胜任涉密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16)涉密人员因私出国(境)的,应当经单位同意,出国(境)前应当经过保密教育。擅自出境或逾期不归的,单位应当及时报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17)机关、单位对承载国家秘密的纸介质、光介质、电磁介质等载体以及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应当做出国家秘密标志。18)涉密信息设备应当按照存储、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进行管理与防护。19)不得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
4、算机上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20)涉密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连接国际互联网,必须实行物理隔离。21)携带涉密计算机和存储介质外出,应当履行审批手续,带出前和带回后应当进行保密检查。22)涉密信息设备不得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连接,不得具有无线互联功能。23)涉密信息设备的维修,应当在单位内部进行,并指定专人全程监督,严禁维修人员读取或复制涉密信息。24)存储在涉密计算机或存储介质中的电子文件,只要内容涉密,就应当标明密级。25)高密级的移动存储介质禁止在低密级的计算机上使用。26)严禁将用于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具有打印、复印、传真等多功能的一体机与普通电话线连接。27)国家秘密载体印
5、制资质实行分级管理。不同类别、等级的资质单位应当在规定的范围内从事国家秘密载体印制业务。28)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分为涉密文件资料、国家统一考试试卷、涉密防伪票据证书、涉密光电磁介质(含档案数字化加工)四类。29)从事国家秘密载体印制业务的生产经营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管理办法》,取得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30)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审批遵循安全保密、公平公正、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的原则。31)甲级资质单位可以在全国范围承担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印制业务。32)有境外(含港、澳、台)组织、机构、人员投资或者参与经营管理的,不得授予涉密文件资料、涉密光电
6、磁介质印制资质。33)有境外(含港、澳、台)组织、机构、人员控股或者参与经营管理的,不得授予国家统一考试试卷、涉密防伪票据证书印制资质。34)通过审批的单位,在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实际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保密负责人接受保密培训并签订保密责任书后,由作出审批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资质证书》和标牌。34)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单位应当具备具有自有产权或者租赁期3年(含)以上的固定生产经营场所。35)保密工作经费分为保密管理经费和保密专项经费。36)资质单位印制国家秘密载体需要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的,应当取得委托方书面同意,且合作单位应当具有相应资质。37)资质单位应当成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
7、为本单位保密工作领导机构。38)甲级资质单位设置专职保密总监,此职为单位领导班子成员。39)保密管理办公室为资质单位的职能部门,负责人由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担任。40)资质单位应当建立规范、操作性强的保密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保密制度的具体要求应当体现在单位相关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中。41)资质单位应当定期对印制业务、人员、资产、场所等主要管理活动进行保密风险评估。42)资质单位各业务部门应当按照业务流程对保密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论,提出具体防控措施。43)资质单位应当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