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58302
大小:56.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7
《浅析江南民歌的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江南民歌的特色朱德胜(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文化馆,浙江杭州310020)中图分类号:W文献标识码:A摘要:江南民歌主要是指以吴语为载体,富有江南韵律的歌曲,主要起源于我国长江下游南岸、东海之滨,以江苏太湖流域、上海和浙东、浙北为中心的吴语系地区,古称吴地,因此江南民歌也被称为吴歌。文章主要分析了江南民歌的语言、曲调、歌词、演唱、色彩特色。关键词:江南民歌;吴歌;特色1江南民歌的语言特色江南地区主要分为两大方言区,一是江淮方言区,一是吴方言区。江南民歌多用非常温和的吴语来演唱。吴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保持了浊声母和清声母的分别,浊声母的发音需要振动声带。语言的特点是没有清
2、声与浊声的对立,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很少。韵母最突出的特点是辅音韵尾比较少,声调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调类的数目较少。由于字调而引起的字前装饰和下滑音。听起来是细腻、温和,说话的语调委婉、曲折宮于变化。吴语方言特点对江南民歌旋律和音乐影响很大,声调类型较多的特点,是造成旋律线曲折细致的一个直接因素,单元音较丰富的特点,往往是要求旋律在句尾、腔节尾有较多的抒咏成份,以传达语意。众多的方言词语,表现了吴语那特殊的轻快、柔和、细腻、圆润加上活泼的间韵,增添了歌曲的地方风味和特殊的语言美。2江南民歌的曲调特色江南民歌的旋律中,以五声音阶级进为主,五音阶的特性很强,偶尔出现清角或变宫,
3、只做经过音看待,没有尖锐的半音音程和强烈的半音倾向。乐汇的间域不宽,因而旋律起伏不大。在江南的谣曲、山歌中,常常有连续下行级进的乐汇,有如一串多倚音向尾音作旋律倾向进行,较单纯地体现了江南色彩特征。江南民歌旋律中很少出现大跳音程,正因为少,在旋律中显得十分突出。偶有大跳,必然是受到语言声调的影响,音调亦表现出地方方言的色彩个性。如《小九连环》中“双手上前扑”一句中出现八度大跳。“团圆”“上前”等在吴语中读低降调,因其前后字的发音相关较远,造成旋律中音程的大跳。江南民歌中经常出现乐汇重复甚至句重复的手法,有人认为这是音乐素材单调造成的现象,.其实不然,这种有意进行重复的
4、方法,表现了对语气加重和欲诉不尽的特殊效果。有的还带有风趣或数唱的意味。3江南民歌的歌词特色江南民歌歌词大多具有水乡生活、农耕劳动的特色,词中常有江、塘、河、滨、水鱼、藕等字样出现,在表达中,总离不开农田、季节、秧稻、粮棉、花鸟、农活、气、年成等环境和场地,富有乡土气息。在表现上,常有抒情和叙事相结合,即兴编唱和依列表相结合,朴素的白描和生动风趣的比喻相结合的特征。善用谐单、双关语和运用大量的衬词、叠词、衬句造成句式、段落的丰富变化,是吴歌歌词形态的显著特点。4江南民歌的演唱特色江南民歌歌段异常灵活,和其曲调自由灵活奋关。不少吴歌都是能合乐的歌,其中多数又是山歌、渔歌
5、、船歌。这些歌的歌唱大多在野外,环境空旷,又不太多地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所以能灵活自由地抒发内心情绪,其曲调在口头歌唱中就会发生多种变化。当然这种变化首先是以歌词的内容不同为基础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样的山歌曲调,因歌者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常常出现许多衬字、衬词、衬句,还冇抢词、叠句,其至在原来比较对称的乐句中出现很多重叠节奏的滚句,因而,在歌词中衬词衬句的处理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演唱江南民歌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主要表现在对唱腔的所奋润饰处理方法上,它对小调色彩形成常常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润腔依存于旋律乐汇,旋律又需润腔来增添光泽、活力和表现力。江南民族的演唱,经常出
6、现很多装饰音,使润腔显得非常纤细、精巧。如字前的上下滑音或颤音,幅度较小,大多不超出三度。如果幅度较大,则往往形成多倚音,江南民歌的颤音不仅幅度小,而II快、细,大多功能单颤音,双颤音较少,多颤音更少见。由于幅度较大的快颤音不易唱,所以在五声音阶为主的江南民歌中,颤音以大二度居多,小三度亦有,但较少。小三度的倚音、滑音比颤音多。如《九连环》中宫、商、角、微三咅的上颤和羽、角、商三音的下颤较多见,就是这个原因。江南民歌的润腔一般纤细、精巧:字前的上下滑音或颤音的幅度较小,大多是不超出I度;它的颤音也是小幅度的,且快而细,大多是单颤音,以大二度居多,较少用小三度;小三度的
7、倚音、滑音则比颤音多。江南民歌的润腔具有南方幽雅、婉转的特点,又兼具了北民歌的热情、明快,演唱时声音明亮,流畅、抒情。5江南民歌的色彩特色江南民歌承吴歌之传统,具有细腻柔婉、清雅秀丽的风格。江南是鱼米之乡,风景秀丽怡人,迷人的园林景观,小桥流水。这样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酿就了吴地人民温柔敦厚的民风。歌曲是地方民俗民风具体生动的体现,可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一个地区人民的性格、气质、爱好及其它方面的东西。江南民歌的温柔娴静、婉约轻扬就恰如其分地体现出了这一点。参考文献[1】杨俊光.委婉清丽话吴歌[」].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22-2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