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48000
大小:5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7
《对李贽思想的分析与探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李贽思想的分析与探源摘要 李贽以“童心”说为理论基础,要求人们摆脱理学框架的束缚,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求真理,去追求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从而使人们回复到纯粹本然的状态。他要求圣凡平等,不以成圣为唯一的目的,寻求多元化的个性发展。要求顺人们的自身的条件随其自由发展,实现个体自身的价值。李贽的这种观念,并不是他首创的,在孟子那里可以找到相对应的观点。 关键词 “童心”说;德性;至善 李贽(1527~1602),本姓林,原名载贽,后易姓李,名贽,字卓吾,号宏甫,福建泉州晋江人。因泉州为宋温陵禅师居地,故又自号温陵居士。回族。著书极多,其中最主要的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2、李温陵集》等。 李贽青年时受学于王艮之子王襞,又从罗汝芳问学,顺此潮流他自然而然地提出了“童心”说,以强调个性的张扬。但对于李贽而言,他的所谓“童心”并不单纯是顺王学及泰州学派脱下来的,可以说他的“童心”说吸取了胡宏“性本体”论的思想。他以“性”为无善无不善的至善,来作为他所提倡的个性原则的理论基础。另外,在他为个体原则的彰显作论证的时候,他的观点与孟子的某些观点有着相似之处,可以从孟子那里找到根源。 一 李贽认为只有用“童心”才能表述人性的本然状态。“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也。”在李贽看来
3、,童子是人之初,童心是人之初。唯有童子,保持了人心纯真的本原。童子之心是未受外来污染的绝假纯真之心,是无善无不善的至善,是不分善恶的,是超善恶超是非的,是一种纯然的本性状态。保持童心,就是保持本真自我;具有本真自我,才能立言行事皆真。如果过于强调一个“善”字,则未免陷于僵化。“孟氏之学……犹未免执定说以骋己见,而欲以死语活人也。夫人本至活也,故其善为至善,而其德为明德也。至善者,无善无不善之谓也。惟无善无不善乃为至善。惟无可无不可始为当可耳。若执一定之说,持刊定死本,而却印行以通天下后世,是执一也。” 李贽又称“童心”为“德性”,“人之德性,本是至尊无对,所谓‘独’也,所谓‘中’,所
4、谓‘大本’也,所谓‘至德’也……德性本至广也,本至大也,所谓天下莫能裁是也;而又至精焉,至微焉……中则无东西南北之可拟,无方所定位之可住,是故不得焉,强而名之日中。”在这里不难看到,李贽将“童心”提高到了本体论的高度,是“大本”,是“至德”,是“至尊无对”,是不能单以“善”来形容它的。李贽的“童心”说可以说继承了胡宏性本论的思想,胡宏在《知言疑义》中道:“凡人之生,粹然天地之心,道义完具,无适无莫,不可以善恶辨,不可以是非分,无过也,无不及也,此中之所以名也。”胡宏以“性善”为叹美之辞,李贽以性善为“迹”,“夫日善人,则不践迹矣……夫人之所以终不成者,谓其效颦学步,徒慕前人之迹为也”。
5、不同的是,胡宏以性体为天赋,抬高了“性”的神秘性和神圣性,拉开了天人的距离,而李贽则综合王阳明的心本思想,以心即天,指出这个至善的童心乃是“吾性之故物”,为本心所具有的,且人人同之,可以说又是对胡宏“性本论”的发展。 二 李贽认为“童心”不分圣凡,乃人人同具的。“德性之来,莫知其始,是吾性故物也,是由今而推之于始者,然也……故圣人之意若日:尔勿以尊德性之人为异人也,彼其所为亦不过众人之所能为而已。人但率性而为,勿以过高视圣人之为可也。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李贽又道:“言而日‘近’,则一时之民心,即千万世之人心,而古今同一心也。中而日民,则一民之中,即千万民之中,而天
6、下同一中也。大舜无中,而以百姓之中为中;大舜无善,而以百姓之迩言为善。则大舜无智,而唯合天下通古今以成其智。”从时间上说,古今同此人心;从范围上说,天下人人同此一中。千古人心,也即天下人人之中。圣人之中、圣人之善、圣人之智,就是以天下古今百姓之中为中、百姓之善为善、百姓之智为智。天下人之心,就是匹夫匹妇之心。从个人的人心,从个人的同,可以窥见天下古今的人心、天下古今人人的中。历史上的哲学家都要凡人上同于圣人,要凡人向圣人学习,而李贽则要求按愚夫愚妇的标准,凡人就是圣人。李贽将此称之为“致一之理”,他在《老子解》中说:“候王不知致一之道同庶人同等,故不免以贵自高。高者必蹶下其基也,贵者必
7、蹶践其本也,何也?致一之理,庶人非下,候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候王可言贱,特未之知耳……人见其有贵有贱,有高有下,而不知其致之一也,曷尝有所谓高下贵贱者哉?彼贵而不能贱,贱而不能贵,轻吾所见,而不能致之一也,则亦碌碌珞珞,如玉如石而已。”李贽在此直指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认为人不分贵贱,因为致一之道如此,此可谓是民主制度的萌芽。 孟子虽道:“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但他不同意圣人是不思而得,生来就符合天道的“诚”,他认为虽然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