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身份验证和安全性

ipv6身份验证和安全性

ID:24943445

大小:156.01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1-17

ipv6身份验证和安全性_第1页
ipv6身份验证和安全性_第2页
ipv6身份验证和安全性_第3页
ipv6身份验证和安全性_第4页
ipv6身份验证和安全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ipv6身份验证和安全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IPv6身份验证和安全性作者:unknown更新时间:2005-03-21      很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论IP层是否需要身份验证和安全性及相关的用法问题。本章将讨论如何在IPv6中通过身份验证头(AH)和封装安全性净荷(ESP)头来实现身份验证和安全性,包括安全密码传输、加密和数据包的数字签名。但在探讨IPv6的安全性头之前,本章将首先介绍IP安全性体系结构以及在IPv6中该体系结构可能实现的部分。该体系结构在RFC1825(IP的安全性体系结构)中首次进行了描述。9.1为IP增加安全性    IPv4的目的只是作为简单的网络互通协议,因而其中没有包含安全特性。如果IPv4仅作为研

2、究工具,或者在包括研究、军事、教育和政府网络的相对严格的辖区中作为产品型网络协议而使用,缺乏安全性并不是一个严重的缺陷。但是,随着IP网络在商用和消费网络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攻击所导致的潜在危害将具有空前的破坏性。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    人们已经为IP定义的安全性目标。    这些目标如何满足。    这些目标和相关论题如何在IP中定义。    下一节将介绍IP的安全性体系结构(又称为IPsec)本身的细节以及为完成上述目标而安装的一些工具。    应注意,RFC1825以及后续文档中所定义的IPsec提供的是IP的安全性体系结构,而不是Internet的安全性体系结构。两者

3、的区别很重要:IPsec定义了在IP层使用的安全性服务,对IPv4和IPv6都可用。如果在适当的IPv4选项格式中实现AH和ESP头,IPv4也可以使用这种安全性功能,只是在IPv6中更容易实现。9.1.1安全性目标    对于安全性,可以定义如下三个公认的目标:    身份验证:能够可靠地确定接收到的数据与发送的数据一致,并且确保发送该数据的实体与其所宣称的身份一致。    完整性:能够可靠地确定数据在从源到目的地传送的过程中没有被修改。    机密性:确保数据只能为预期的接收者使用或读出,而不能为其他任何实体使用或读出。    完整性和身份验证经常密切相关,而机密性有时使用公共密钥

4、加密来实现,这样也有助于对源端进行身份验证。    AH和ESP头有助于在IP上实现上述目标。很简单,AH为源节点提供了在包上进行数字签名的机制。AH之后的数据都是纯文本格式,可能被攻击者截取。但是,在目的节点接收之后,可以使用AH中包含的数据来进行身份验证。    另一方面,可以使用ESP头对数据内容进行加密。ESP头之后的所有数据都进行了加密,ESP头为接收者提供了足够的数据以对包的其余部分进行解密。    Internet安全性(实际上任何一种安全性)的问题在于很难创建安全性,尤其是在开放的网络中,包可能经过任意数量的未知网络,任一个网络中都可能有包嗅探器在工作,而任何网络都无法

5、察觉。在这样的开放环境中,即使使用了加密和数字签名,安全性也将受到严重的威胁。对IP业务流的攻击也包括诸如侦听之类,致使从一个实体发往另一个实体的数据被未经授权的第三个实体所窃取。此外,IP安全性还应该解决下列安全性威胁:    否认服务攻击:即实体使用网络传送数据,致使某个授权用户无法访问网络资源。例如,攻击者可能使某主机淹没于大量请求中,从而致使系统崩溃;或者重复传送很长的e-mail报文,企图以恶意业务流塞满用户或站点带宽。    愚弄攻击:即实体传送虚报来源的包。例如,有一种愚弄攻击是由攻击者发送e-mail报文,报头的“From:”指明该报文的发信人是美国总统。那些在在包头携

6、带错误源地址的攻击则更加阴险。    密钥处理问题则更加复杂。为使身份验证和加密更可靠,IP安全性体系结构要求使用密钥。如何安全地管理和分配密钥,同时又能正确地将密钥与实体结合以避免中间者的攻击,这是Internet业界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这种中间者的攻击是指,攻击者(假设为C)将自己置于两个通信实体(假设为A和B)之间,拦截A和B之间传送的所有数据,冒充A把数据重新发送给B,也冒充B把数据重新发送给A。如果C能够以类似B的公共密钥进行身份验证,从而让A确认它就是B,同样也让B误以为它就是A,那么A和B就会误认为他们之间的传送是安全的。    IPsec本身不能使Internet

7、更加安全。本章只提出与Internet安全性相关的几个最迫切的问题。对Internet安全性的细节感兴趣的读者,请参考本书作者的另一本书《PersonalEncryptionClearlyExplained》(APProfessional,1998),书中讨论了加密、数字签名和Internet安全性问题。9.1.2RFC1825及建议的更新    RFC1825于1995年8月发布,共有22页;其第5版修改草案完成于1998年5月,已经达到6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