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16940
大小:79.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走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认识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走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认识误区》摘要认识不到位是贯彻、落实新课程精神的最大障碍。新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因教法改革否定了“讲授法”;二是认为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越多越好”;三是落实“三维目标”形式化;四是学生分组实验被削弱。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认识误区讲授法学生活动分组实验从对新课程实验区教学调研情况看,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新课标精神逐渐深入人心,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化学课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方面有了新的起色。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对新课改基本理念和精神的理解不够深刻,在新课程实施
2、过程中存在一些认识误区,甚至在某些方面与新课程精神背道而驰,严重影响了新课程精神的贯彻与落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尽快走出这些认识误区。1否定或摒弃传统的“讲授法”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法改革首当其冲,从教学调研情况看,一些高效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令人耳目一新。但是,也有不少教师的做法过于“偏激”,认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否定传统的“讲授法”,并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和要求,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讲“多”者往往会被冠之以观念陈旧、不和时宜等罪名。更有甚者,说什么新课程不能再说“讲课”二字了,好像讲课就意味着老师独立
3、的“讲”,所以应忌讳这个“讲”。如有的校长要求老师课堂讲解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甚至更短,否则就通报批评。老师们只能盲目照办,课堂上小心翼翼,唯恐讲多了。看,简直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更糟糕的是,由于老师控制讲的时间,把一些很难理解的重点概念原理,如“物质的量”、“盐类的水解”等概念,及“化学平衡”、“化学键”、“原电池和电解原理”等理论性强的内容,放给学生自学,让学生去“死啃”,结果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却收效甚微,甚至一无所获,还得等着老师讲。或者为了节省讲的时间而讲不透,强调不扎实就闪过去了,学生根本弄不懂,生米做成了“夹生饭”,教学效果大打折
4、扣。还有的老师采取了“少讲多做题”的办法来应对,如“物质的量”的教学,老师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以及它们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轻描淡写,讲得很粗糙,学生理解的不深不透,认识模模糊糊,而在此时急忙抛出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让学生做,试图靠多做习题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由于学生对这些知识还没真正弄懂,多数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结果题做不对,或不会做,事倍功半,甚至白白浪费时间,劳而无功。专家曾指出:“由知识传授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在中小学教学中,讲授法永远是主要的,但不等于是唯一的,也不等于满堂灌与死记硬背,注重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但并不
5、是取消讲授,也不应是用自主探究发现学习来取代讲授。”可见,我们提出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树立“三维目标”新课程理念,绝不是完全否定原来的做法,相反,对以前的一些优秀的理念和做法,还应继续发扬和进一步强化。因此,那种“谈讲色变”者,是对新课改精神的一种误解,是对教学规律的一种歪曲。当然,我们应当加强研究讲解的方式方法,如要熟练把握教材和学情,提高讲解的针对性,特别是对重点、难点、疑点不但要讲,而且要多讲,讲深讲透,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讲解时要注意多采取启发引导的方法,讲学生所需,把握好讲解的时机,注重讲解的实效性。如有些老师总结出了“三讲”、“三不讲”,就很好的体现了讲
6、解的实效性。所谓“三讲”,即“一是讲学生提出的有普遍性的问题,二是讲学生不理解且通过讨论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三是讲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点”;“三不讲”,即“一是学生已会的不讲,二是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不讲,三是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还要注意把讲练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等,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师生合作的参与者。2课堂教学片面追求以“学生活动”为主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活动
7、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正是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在这种课改理念之下,特别是为了体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精神,很多教师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例如,原来那种老师拼命讲、学生被动听的4“满堂灌”现象基本不见了,而看到更多的是“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实验探究、合作探究、讲练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也有不少老师对此产生误解,认为课堂上学生活动的越多越好,只观其“形”,而不管其“实”。如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小组合作成为形式;或者在不需合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