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是安全之本

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是安全之本

ID:24899360

大小:69.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是安全之本_第1页
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是安全之本_第2页
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是安全之本_第3页
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是安全之本_第4页
资源描述:

《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是安全之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是安全之本-----12.23井喷事故之反思今年,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开展“12.23安全警示日”的第五个年头。发生在重庆开县的建国以来最为惨烈的矿难,仅源于一次远非摧毁性的井喷。历史再一次用生命与烈火警醒人们“安全生产”的深刻含义。就是在12月23日夜晚,高桥镇小阳村,一口正在开发中的含有高硫化氢的气井发生剧烈井喷,临近四乡镇沉睡中的百姓突然受到致命毒气的袭击。井喷持续了84小时之久。  由企业生产事故而伤及驻地民众,波及近十万人口。这场特大事故,正是一起可怕的公共性灾难。  一位曾看过井喷事故原始记录的中石油集团工作人员(这份原始记录目前已

2、经被呈报给了国务院调查工作组)给记者描述了如下的一幕:  2003年12月23日晚上9点多,罗家16号井钻井现场。在完成了钻机的顶部驱动马达的百日检修之后,钻机进行起钻,但此时泥浆发生了冒泡,由于当时的气流喷涌量相当于平时的四倍左右,日喷涌量从100万立方米激增到400万立方米,虽然工人当即增加泥浆,但事故终于酿成。  21时55分,井喷最终爆发,巨大的气流把矗立的钻杆抛到天上,钻杆和附近岩石或机械的碰撞所溅起的火花,将喷涌出的气体点燃,但随后喷涌出的大量泥浆,旋即把刚刚点燃的气体熄灭。于是,富含硫化氢(H2S)和二氧化碳(CO2)的天然气就这样在冬日的暗夜中,开始

3、肆无忌惮地蔓延。  现场的工人打算去取防护器材处理现场,但为时已晚,储放这些器材的地方,硫化氢的浓度已经极高,没有任何防护的工人根本无法前往。  这是一口高含硫量的天然气井,正在喷发的气体中,每立方米硫化氢含量超过120毫克,这意味着一旦吸入或接触这些气体,短期内即可刺痛眼睛和喉道,继而转向死亡。比硫化氢的迅速推进更可怕的是,这些居民毫无逃避硫化氢袭击的常识,甚至以为无需离开,关上门窗就可以挡住毒气;有些人甚至还拿报纸甚至被子来堵门窗,试图阻挡硫化氢的脚步。可惜,这是不管用的。同时,由于居民居住地非常分散,在没有应急救援方案的情况下难以组织应对。尽管当时蒙难的细节至

4、今还不完全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井喷发生最初也是最关键的约一个小时内,开县的政府系统对这场即将来临的劫难一无所知。事故发生地所在的高桥镇距井架不到一公里,直到晚上11点多,镇长才接到开县政府而不是钻井队打来的紧急电话,显然石油系统与地方系统并未在应急救援问题上有过合作经验。同时,现场形势比较混乱,虽然高桥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全力以赴,但由于缺乏准备预案和必要的设备,加上当时整个村庄陷入了混乱状态,很难做到整体有序地撤退;更多的人,对外面发生的事情并不了解,更不熟悉硫化氢的习性。尽管石油技术工人后来传授的三条撤离原则并不复杂——“背离井口;向高处走;逆风走”,但自行组

5、织逃生的人们却无从获知这些常识。一些人甚至是从相对安全的地方,走向了死亡之地。  硫化氢不是一种神秘气体,井喷事故也不鲜见。然而,究竟是何种因素,将一次远非摧毁性的事故演变成建国以来最大的工业惨剧?是谁放大了灾难?  当一切终归平息,我们要痛定思痛,为的是这样的灾难不再发生。  在石油天然气行业,提起井喷,业内人多不陌生。专家称“根据现有的信息判断,与同类井喷相比,罗家16号井事故并不属于特别严重的一类。”这位专家的判断依据是,在井喷后的两天内即成功压井,由此可以断定,事故对设施的破坏有限,至少井口完好。在新疆曾发生过一起井喷事故中,井口被气体破坏,事故处理足足用了

6、两个月时间。   根据井喷的原理,井喷一般有三个阶段:先是钻井内的液柱压力低于地层的流体压力,地面循环系统的液面出现上涨,这被称为“溢流”;接着,泥浆涌出地面井口,这被称为“井涌”;如果这时还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成为“井喷”。  也就是说,井喷不是突如其来出现的,从溢流到井涌到井喷,时间在20分钟至60分钟不等。在这个时间内,如果能及时发现、有效处理,井喷事故则可以避免。  天然气井喷通常伴随着起火。一般情况下,处理井喷,首先是灭火。罗云告诉记者,如果喷出的气体中不含硫化氢,或者硫化氢含量低,可以直接压井,甚至要先灭火,再去压井,这在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里有所

7、规定。但是,如果这口气井硫化氢含量高,那么点火是制止硫化氢气体扩散的重要途径。很显然,早点火,有助于减少伤亡。  一位多年从事一线钻井工作的油田工程师提出,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必须在企业安全预案中明确,有毒气的气井一旦发生井喷,任何一个现场的工人都可以、也必须立即点火,而不必为此承担责任。“即使附近没有居民,点火也可以减轻有毒气体对环境的损害,而这正是HSE(健康、安全、环保)精神的实质啊。”他说。   几乎不需要推理和判断,对“12.23矿难”的追问,直接指向了一个环节——安全预警体制。毫无疑问,这是一次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对事故原因的科学分析尚待时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