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77268
大小:80.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1-16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民族工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民族工业.L.编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情况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分析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这个阶级与其他各阶级的阶级关系的变化。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革命的低潮时期。毛主席及时扭转了这个局势,他不仅在革命的困难时期,坚持了战斗,而且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学说,具体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关系的变化,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找出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把中国革命引导到正确的和胜利的方向。就在中国托洛茨基派机会主义者叫嚷“革命
2、业已死亡”的论调的时候,毛主席指出:“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毛主席从当时“全国工农平民以至资产阶级(按指民族资产阶级——作者),依然在反革命统治底下,没有得到丝毫政治上经济上的解放”这一具体情况出发,规定革命的具体任务,正确地组织革命的阵线。在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上,毛主席一方面指出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一方面则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并没有得到解放,因而预见它在不同程度上还有重新参加革命的可能。以后在各个革命阶段上,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统一战
3、线的形成,主要就是根据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并没有得到解放的事实出发的。十年内战期间民族工业的情况,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事实。一首先,就整个民族工业来说,这一个时期中民族工业的总的情况是破产或半破产的境遇,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察。第一,从工厂设立和变动的情况来看,根据国民党实业部发表的材料,1928—1934年历年注册工厂的数目和资本额,有如下表①(表1):————————①转见《申报年鉴》,1936年,第806—807页。原统计还包括农林、矿业、交通、贸易、金融等方面。属于工业方面的,有机械器具、化学、
4、染织、土石、公用、饮食品七项,包括在本表之内。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1928年起,历年注册工厂,无论是厂数(除少数一两年外)或资本额,都在逐年下降,而资本额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这就是说,一方面新设工厂的数目减少了,另一方面,数目日趋减少的新设工厂的规模,也更加缩小了。其次,新工厂的设立必须与原有工厂的改组和闭歇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然后才能判定整个民族工业是发展了还是衰落,下表就是1934—1936年间中国工业中心上海一地新设、改组和闭歇的工厂数目的统计①(表2)。从这里可以看出,闭歇的工厂,无论在绝对的数量上和
5、增长的趋势上,都超过了新设的工厂,这说明在新设工厂有某些增加的场合下,也不能得出民族工业有了一些发展的结论。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一下工厂闭歇和改组的原因。根据另一统计资料,上海工商业由于“市面萧条、发生亏蚀”而引起闭歇者,在1934年占闭歇总户数35%,而1935年则上升为49%;由“财政周转不灵”引起闭歇者,在1934年占总数13%,而1935年则上升为25%。同样,在改组的场合下,属于前一原因的由5%上升至17%;属于后一原因的由0.3%上升至2%②。————————①《上海市年鉴》,1936年,第N,第17页
6、;1937年,第N,第4—7页。②《申报年鉴》,1936年,第796页。我们知道,在旧中国的工业结构中,轻工业是占绝对优势的。整个民族工业的情况,实际上就是纺纱、缫丝、卷烟、面粉、火柴几项主要轻工业的情况。因此,我们还可以拿这几项轻工业部门的变动情况作个别的考察。下面一表(表3)我们选出其中三项最主要的轻工业——纺纱、缫丝、卷烟——从厂数和设备两方面考察它们在这一段时期中的变化情况①。这三项民族工业的资本,在1933年占整个民族工业资本的44%②。从上表中,首先可以看出,卷烟业在这十年中表现了极度的萧条,缫丝业在1
7、932年前是上升的,以后才开始下降,而纺纱业则有了一些增长。如果再深入地加以考察,我们就可————————①资料来源,纺纱:《中国纱厂一览表》。缫丝:《上海市年鉴》,1937年第N,第32页。卷烟:1927—1932年《中国实业志——江苏省》,第412—421页;1933年《上海市工厂名录》;1935年《上海市年鉴》,1937年第N,第45页。缫丝、卷烟系上海一市数字。②《中国工业调查报告》,中册,第2表,原统计包括一部分国民党官僚资本,已剔除。发现,这三个工业部门的变动,表现在统计数字上,虽然有了一些差别,但实际
8、的情况,却是完全相同的。例如:从缫丝业看,在统计表上,1930年还是向上发展的,然而,就在这一年,国民党官方所作的一个调查中,发现上海被调查的97家丝厂中,停工的达65家,失业工人达31500人①。纺纱业的情形,也是这样。虽然纱锭的数目有了一些增加,但纱锭的开工率,却并没有随着增长,实际上在1931—1936年这一段时期中,纱锭的开工率指数和纱锭指数却呈现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