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74466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4
《从“徽商”没落看到“浙商”崛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徽商”没落看到“浙商”崛起本文从崛起、发展、兴盛和衰落几个角度出发,通过引用一些具体实例,分别阐述了“徽商”和“浙商”各自的发展历程,从而分别分析其失败与成功的原因,并期能对现代经商理念有所启示。关键词:徽商;浙商;发展;没落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有叱咤风云的四大商帮——“晋商”、“徽商”、“浙商”和“粤商”。 商业的发展能促进社会的繁荣,社会的发展也同样对商业起了一定程度上的反作用。历史上一度活跃的“晋商”与“徽商”,如今都已渐渐在商海中消沉,而“浙商”,却日益崛起,其原因何在?下面就让我们从徽商与浙商的对比中,寻找答案。 一.“徽商”的没落 1.何为“徽商”
2、在中国皖南山区,有个名叫“徽州”的如今已消失在中国地图上的地方,那里曾出现过一批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徽商”。 “徽商”生于东晋,长于唐宋,盛于元明,衰于清末。“徽商”,是指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徽州府辖地(包括歙县、休宁、绩溪、黟县、祁门、婺源)经商的商人集团,是特指“徽州地区”的商人,而不是所有安徽籍商人。 2.“徽商”之崛起和衰落 说到徽商的兴起,要追溯到唐代。那时徽州祁门茶业发达,很多商人就带着故乡的茶叶外出行商发家致富。到了宋代,徽纸开始远销。除此之外,徽商还善于发放高利贷,这使资本大幅度增加,随后,徽商打入盐业领域,于是在中国商界雄飞。形成了“无徽不城镇”的商
3、场盛世。 明中叶之后,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人数、行业、资本、领域,都是同期其他商帮无法企及的。经商成了徽州人的主业。有个歌谣,唱的就是徽州商人悲苦的命运:“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 随着清末封建统治日趋没落,徽商陷入困境,盐业衰败了,茶、木两商也连年亏损。帝国入侵,外资渗入,徽商的领地几乎全被占领。同时,广、浙财阀的兴起,使徽商逐渐失去其操纵地位。历史的车轮滚滚,终究挽救不了徽商穷途末路的命运。 二、“浙商”的崛起 1.关于“浙商” “浙商”,是指浙江籍的商人、实业家的集合。古往今来,浙商在中国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经济学家公认:浙商,是当
4、今中国最会赚钱的人群。调查显示,浙商是市场上最活跃的群体,他们在全国各地的投资总额、企业总数和资产总额,均居首位。甚至在欧陆各国,也到处活跃着浙商的身影。他们难懂却好听的吴越口音,已随处可见。 2.“浙商”的发家史 《史记》载,中国最早的大商人“陶朱公”范蠡,就是战国时期越国的名臣,越国,就是如今的浙江绍兴。18世纪,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更是为浙商提供了历史舞台。浙江有着悠久的民间经商史。这里,有个家喻户晓的例子——义乌的小商品市场。 当家乐福、沃尔玛等大企业纷纷进军中国的时候,在浙江义乌,一座世界级的超市悄然崛起,有人专门对它进行了统计:如果一天逛8小时、每家店铺前停
5、留1分钟,要120天才能逛遍这里;这里有40多万种商品可供采购;每天有20万客商在此洽谈,有10万吨商品从这里流向全国260多个城市、世界212个国家…… 让人震惊的是,这大规模的超市,前身竟是义乌人挑了上百年的货郎担,摇了几代人的拨浪鼓!两只竹筐,一副小木箱,装着各种杂货。男孩们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走村串寨讨生活。想必当时的人们,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样的货郎担,挑出了浙商的致富之道;就是这样的拨浪鼓,摇出了一个发达的浙江。 三.“徽商”衰落的原因与“浙商”的成功之道 1.“徽商”衰落的原因 徽商历时四百多年,逐渐衰落,究其原因,有以下四点: 1)“票法”实行。
6、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个名叫陶澍的总督,主张实行票法,使政府亏欠商人的千万两盐课得以销除,盐商利益受到重大打击。 2)“典税”增加 清康乾时,政府对典商加增典税,税卡林立,使得向来以长途贩运为能的徽商,赚钱越来越难。 3)帝国的入侵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用机器生产的商品瞬间打败了徽州的手工业制品,就算是一枝独秀的徽墨,也受到钢笔和墨水的冲击。同时,国内买办阶级勾结官绅,也成了徽商的劲敌。 4)落后的理念 徽商是封建社会经济的产物,历史虽长,但由于泥古于封建生产经营方式,没能适应社会,终于不可避免地衰退了。 2.“浙商”的成功之道 知晓了徽商的没落原因,那么,
7、浙商又是怎么获得成功呢?总结出来,有如下五个原因: 1)善于学习、懂得吃苦 有人将浙江商人概括为十个字:“做得了老板,住得了地板。”在“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浙商没人看得起,但是他们可以忍受肉体和人格的双重痛苦,为了事业为了赚钱,什么都可以忍受。? 2)白手起家,积少成多 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历史来看,浙江算是把小生意做到了极致。再比如温州的钮扣,销售量也是占了世界的40%以上,一个小小的钮扣能有多少微利,如此的薄利多销,足见其商业头脑!美国人说,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