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康复

浅谈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康复

ID:2486481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浅谈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康复_第1页
浅谈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康复_第2页
浅谈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康复_第3页
浅谈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康复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康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康复  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是智障儿童。培智学校的教育应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及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从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入手,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  一、开设生活适应课程是培养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基础  1.关注生活情景,为生活适应课程提供支撑。我们将低年级学生的生活适应定位于进行简单的生活技能训练,如穿脱衣服、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简单的

2、交流等,注重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尝试生活化情景教学,为生活和适应课程提供支撑。如我在教《有礼貌的孩子》这一课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模拟生活场景,让智障生向课文中的“小红”学习,上学时向家人告别,利用学校这一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练习到了学校怎样与老师、学生家长、同学打招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从而带领学生连续情境体验,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理解,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2.打破固有格局,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空间。学生的学习时间是由学校统一规定的。因此,教学活动中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往往因所谓的“时间紧迫”

3、无法进一步探讨,他们的点滴发现,也由于作息时间的“一环扣一环”4而无法进一步深入。虽然教育看起来处于有条不紊的运作之中,而孩子们却几乎没有自己的空间,因此,我们要把空间还给孩子,打破固有格局的限制,为了孩子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  3.联系生活实际,为编写校本教材提供素材。紧紧围绕为了生活、根据生活、提高生活的这一理念,我们不仅开设了生活适应课,还尝试进行自编教材,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同时,笔者还注重社会生活的变化,以时空条件最佳结合点作教育活动的主题,大大增加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例如有一次我校的学生到超市购

4、物,在超市门口的储物架存放了东西,出来时拿着条码不会使用,拿不到自己的东西而呜呜大哭。针对这一状况,我们编写了《我去超市》一课,让学生亲身实践存取物品的过程,帮助学生在相应的环境中就生活学生活,使学生提高了适应生活的能力。  二、生活化主题教学是培养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关键  1.主题的确定。对中度智残儿童教育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智残儿童将来进入社会,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对中度智残学生进行教育训练必须教他们学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或将来参加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必备的能力。例如低年级侧重于个人生活方面,像认识自己的物品、

5、认识身体各部分名称等;中年级侧重于家庭生活方面,像认识、使用家庭物品、认识家庭成员、学习家务劳动等;高年级则以社会生活为主,认识、使用公共场所的设施,遵守公共秩序等。这样从生活中选择素材,确定主题,再学以致用,服务于生活,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4  2.主题单元教材的组织。在确定主题之后,教师要依据主题来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材,教材要尽可能地囊括生活适应、实用语算、活动训练三个领域,同时还要根据主题的侧重点进行删减并有机组合,形成此单元的教材。单元教材要求内容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学生易于

6、理解接受,内容涉及面广,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主题组织教材,可以弱化学科界限,将学科内容进行整合,能使智残学生对事物形成完整的认识,并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类型的确定。生活化主题教学的课型有准备课、综合课、实践课三种形式。  准备课:准备课是综合课的基础,是利用教材本身的相互联系,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某个内容的强化教学。它主要采用直观手段,通过设置情境、录像、实物、模型、示范等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准备课中,要求教师把握好教学节奏,注意小步走、多循环,使智残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7、 综合课:综合课要联系生活实际有所侧重,突出教学的主题,体现学习的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它综合了丰富的信息刺激,能促使智残学生脑功能的整合能力得到改善。另外,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利于他们获得生活经验与能力。  实践课:是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场景和社会场所中去,亲自尝试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其实践应用能力。4  4.教学程序。授课中教师要遵循以下程序:(1)创设情境,呈现问题;(2)展开讨论,质疑解疑;(3)尝试操作,解决问题;(4)反思训

8、练,实践迁移。  由于智残学生思维缺乏抽象性,因此教师通过设置情境、观看录像、演示、示范等形式呈现学习内容,激发其解疑的欲望;在第二、三环节,教师既当参与者,又做引导者,对学生进行同质或异质分组,培养其合作学习的能力,并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第四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