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待诏翰林及其影响考述

李白待诏翰林及其影响考述

ID:24835026

大小:6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16

李白待诏翰林及其影响考述_第1页
李白待诏翰林及其影响考述_第2页
李白待诏翰林及其影响考述_第3页
李白待诏翰林及其影响考述_第4页
李白待诏翰林及其影响考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白待诏翰林及其影响考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李白待诏翰林及其影响考述【内容提要】李白待诏翰林是其一生中的重要活动,本文从李白与天宝初政治、李白所学与所用、李白与酒的关系诸方面论述了李白在长安时的生存状态和失败原因,分析了待诏翰林失败对李白其后的生活、思想以及作品的格调产生的影响。【关键词】李白待诏翰林生存状态影响李白由东鲁入长安,心情非常复杂,婚姻不幸、鲁文化的排斥等,使李白心情压抑,他急于要摆脱困境,经过多方游说,终于在玉真公主等人的推荐下兴高采烈地又一次进入了久已向往的政治、文化中心长安,但进入长安并不如他想象的那样美好如意。因为李白第一次入长安,未能有机会接触到上层社会,对李白影响

2、不大。这次是玄宗诏征,不同寻常。但是,生活在长安这样的唐代上流社会环境中,对李白将是一次严峻考验。这里主要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以下几点:(一)天宝初政治与李白被谗。李白入朝供奉翰林之时,李林甫为相。因此,李白在翰林受谤容易使人们想到李林甫的作用。郭沫若先生在《李白与杜甫》中说:“李林甫为了巩固自己的相位,凡是稍有骨气的人都受到他的排斥和杀害。”①并举李适之、李邕之事作证明,但李适之、李邕事皆在李白出翰林之后。王运熙先生在《李白集校注》前言中指出:天宝元年,“玄宗征他到朝廷,命他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起草一些文件。李白开始心情非

3、常兴奋,以为实现抱负的机会果然来到。然而,唐王朝的政治这时已日趋腐败,玄宗陶醉于过去的成绩和表面的升平,荒淫昏聩。‘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把持着政权,任人唯亲,打击异己,比较正直和有才能的人往往受到迫害。李白对这种现象表示痛恨和愤慨,同时,他那种蔑视权贵的大胆行为又深为当权派所憎恨,遭到了他们的谗毁,不久即被迫离开长安,结束了前后不满两年的帝京生活。李白这一次政治活动是失败了,但他对唐王朝统治阶层的腐朽黑暗却获得了比较深刻的认识”②。李白之进退与李林甫等有关,我以为这是一大误解。据《新唐书·玄宗纪》载,开元二十二年五月,黄门侍郎李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

4、书门下平章事,《旧唐书·玄宗纪》载,天宝元年八月壬辰,吏部尚书兼右相李林甫加尚书左仆射。《资治通鉴》卷二一五载,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但应当注意李林甫阴险奸诈,善于权术,他所谮之人都是他政治上的对手,如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李林甫所谮出为荆州长史,天宝五载李适之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守太子少保。如果说李林甫连李白这样的政治稚才也作为异己排斥,恐怕太小看了李林甫其人。与文学有关系的一件大事发生在天宝六载,《资治通鉴》载,天宝六载正月诏征天下士人有一艺者皆得诣京师就选,李林甫命有司精加试练,使无一人及第,又上表贺野无遗贤。杜甫、元结皆在落选举子之中。在

5、天宝五载前尚有政敌李适之牵制李林甫,李适之罢相后,李林甫引“但给唯诺”的陈希烈为相,大开杀戒,天宝五载七月至天宝六载正月六七个月间,被害者就有韦坚、皇甫惟明、杜有邻、李邕、裴敦复等。因此发生了天宝六载无一人及第的现象,更不足为奇了。天宝最初几年,李林甫还未敢肆无忌惮,朝廷文事亦盛,如天宝三载百官饯送贺知章归越,保存在《会稽掇英总集》卷二《送贺秘监归会稽序并诗》中自李适之、李林甫以下三十余人。顺便提及的是,此中并无李白,《李太白集》中《送贺监归四明应制》诗,是晚唐人的伪作③,而李白此时还在长安。再说如果李白被放逐是李林甫所为,李阳冰、魏颢序中应有

6、所提及,李林甫后来臭名昭著,如李白被逐是李林甫所为,倒成了李白可骄傲的事件,李、魏序焉能不记。李白供奉翰林,为谁所谗?魏序写在李序之先,魏颢《李翰林集序》云:“白未绝笔,吾其再刊。”作序时在上元末,李序时在宝应元年十一月,两序相距约一年时间,魏序云:“以张谗逐。”李序云:“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张垍谗逐之说大有可疑,参见傅璇琮文④,甚至李白自己也不能准确知道,致使说法纷纭。我比较倾向“同列害能成谤”的说法,李白有《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诗,诗云:“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

7、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此诗写于供奉翰林之时。李白在京呈官员之作不多,直接说自己不遇的更少,只有在《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中说出自己“屡贻褊促诮”的话,如果说讥诮李白的人不是翰林学士,他为何要呈集贤诸学士,而不直接呈翰林诸公。李白是写过一首赠翰林诸公的诗,那是在离开翰林之后,即《东武吟》(一作《出金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此诗可谓是对入京的小结,奇怪的是却一字未提“被谗”之类的话,这与他后来屡屡表述的被谗恩疏的观点大不一样,此诗题又作《还山留别金门知己》,微有不同,一诗三题,这一现象也值得探讨。李白写这首诗是最清醒的,他知道使自己“

8、还山”的原因是“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果真要重返翰林,首先要和这些“同列”妥协,谬称其为“知己”,这是可以理解的。同列中何人谗谤李白,二待诏翰林的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