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24316
大小:72.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关于张院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张院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鲍微(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5地质队安徽淮北235000)摘要:淮北市张院废弃矿山位于淮北市杜集IX境内,现已纳入淮北市东部新城规划区。该地区地质环境的治理主要是将原宏基采石场及周围治理为建设用地,且进行山地边坡绿化。因该地区离高速过近,采石厂己经全部关闭。根据矿山现状及地质环境治理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些情况提出治理方案,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恢复自然环境。关键词:环境治理项目;地质环境治理现状;环境治理方案引言淮北市张院废弃矿山紧邻主干道梧桐路,距离淮北市政府新区500m,合徐高速公路淮北出U北1
2、.5km,已纳入淮北市东部新城规划区。木文通过简要介绍了张院废弃矿山的地理、地质背景条件及环境问题。目的是充分利用矿山废弃土地,彻底改变淮北市新政府周围地质环境,消除高陡边坡可能产生崩塌的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恢复自然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1矿山现状为露天废弃采石场,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其附近有多家个体户开釆,开釆时间十多年,开釆岩石量数百万方,主要用于建筑石料。因该矿山处于淮北市杜集区,紧邻梧桐路合徐高速公路淮北出口北约1.5km处,根据《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市区和以上公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为禁止开釆区,于2008
3、年对该治理项目区采石场统一关闭,现属无主矿山。由于原矿山开釆技术和设备落后,该处矿山开釆秩序较为混乱,乱采滥挖,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釆坑部分属淮北宏基釆石场,开釆标高100.7〜45.0m。因淮北市城市规划范围扩大,2008年宏基采石场关闭。矿山地形地貌遭受严重破坏,采场杂乱。采场周围边坡陡,倾角80°左右。采场中间遗留残山多处,坍塌、崩塌现象常有发牛.,特别是降雨时间危岩随时塌落,威胁人员安全。丙部紧邻梧桐路的搅拌中心厂区,建筑物未拆,影响城市新区面貌,急需予以拆除、清理。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2.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2.1.1
4、自然地理概况气候矿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4.5°C,极端最高气温41.1°C,极端最低气温为-21.3"C;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47.2mm,历年最大降水量达1441.1mm(1963年),历年最小降水量502.4mm(1966年)。降水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7—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8%,11月至翌年2月降水量最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年平均蒸发量为1743.1mm,年平均相对湿度70.4%,全年无霜期202天。最大冻土深度260mm,最大积雪厚度30cm(见图1)。图1治理项S区多年
5、月平均气象要素图地形地貌矿区地形为低山丘岭,山脊线走向NE向,地形起伏较大,地面标高为34.24〜100.7m,山坡坡度约18°左右。因采矿工程活动,使得矿区原始地形地貌遭受严重破坏,造成山体边坡角普遍大于70°(部分达到80°左右),陆崖林立,低珪采坑多处。形成不规则陡坎6处,台阶相对高度5〜20m左右,最大陡崖高达30余米,其中采坑间孤峰4处。2.1.2矿山地质、水文地质工程概况矿区内出露的地层简单,主要为奥陶系下统萧县组碳酸盐岩石,矿层赋存于其中。第四系分布面积小,主要在治理项0区的西部。构造矿区所处构造竿元为皇藏
6、峪复式背斜中南段西翼闸河向斜东翼,张院背斜部。地层走向NE,倾向南东,倾角42°〜60°左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采石场采用露天开采方式,矿床充水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矿床开采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基岩不含地下水,对治理后建设用地无影响。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其残坡积层、岩石风化破碎带最大厚度5〜8m,采场边坡岩石强烈风化,风化裂隙较宽达20〜30cm,边坡不稳定,岩石为中厚层白云质灰岩,致密、坚硬,强度高,区域抗压强度达120Mpa以上。2线与3线间和东部(5线)闪长玢岩风化强烈,岩石呈块状土状,挖掘机可开
7、挖。2.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2.2.1破坏和占用土地淮北宏基露天采石场生产压占旱地约70503.9m2(105.75亩),•其余大部分山地被多家采石场乱挖乱采造成高低不平,山崖陡立,乱石成堆。总计破坏I类旱地70503.9m2(105.75亩);破坏II类山地面积183436.3m2(275.14亩)。2.2.2植被、地貌景观的破坏矿山开采破坏大量的植被,对矿区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弃土、废石凌乱堆放,绿草树木无法成活,II又邻近梧桐路,造成环境破坏和视觉污染严重,遇暴雨加剧水土流失。矿山开采使得地表植被基本完全被破坏,山体坡度增大,在
8、降水作用下,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据有关资料测算,在原有的山地上,坡度每增加l°,水土流失量约增加30%。2.2.3岩土体边坡的不稳据野外实地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