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障碍综合干预体系研究论文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障碍综合干预体系研究论文

ID:24822934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5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障碍综合干预体系研究论文_第1页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障碍综合干预体系研究论文_第2页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障碍综合干预体系研究论文_第3页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障碍综合干预体系研究论文_第4页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障碍综合干预体系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障碍综合干预体系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障碍综合干预体系研究论文论文关键词:心理障碍干预体系高职院大学生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障碍表现为轻微心理失调、轻度心理疾病和严重精神疾病三种情形,自我认知偏差和家庭贫困是其主要原因。本文构建了物质保障论文关键词:心理障碍干预体系高职院大学生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障碍表现为轻微心理失调、轻度心理疾病和严重精神疾病三种情形,自我认知偏差和家庭贫困是其主要原因。本文构建了物质保障为基础与能力干预为核心的心理障碍综合千预体系,在实践中应协调物质保障和能力千预的关系,并突出主动干预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高职教

2、育发展迅速,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02008年,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168所,在校生近880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在2009年611万应届高校毕业生中,高职学生有近300万。而高职院心理健康工作尚待加强,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共性,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认真分析高职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心理障碍综合干预体系,具有积极意义。一、商职院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心理障碍((mentaldisorder),是指个体无法有效地按社

3、会规范或适宜的方式去适应环境要求,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一种异常状态。根据本课题组对南京两所高职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高职院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①有轻微心理失调。如情绪波动大,自卑烦恼,由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等。②有轻度心理疾病。如神经衰弱、社交恐怖、紧张焦虑、强迫、抑郁、神经性厌食,或由人际危机、情感危机、学习危机引起轻生念头等。③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精神幼稚病(低能),情感性精神病乃至变态人格等。这种心理障碍已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和活动,需住院或长期治疗。从所占比例看,第一类数量居多。不少大学生

4、误认为只是心情不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这种情形不仅构成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而且潜伏着进一步恶化的危险。第三类数量较少,需要借助药物治疗。我们仅接触到一例,已经办理休学。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是学生、家庭、教育和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的。而高职院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突出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认知出现偏差。不少学生认为就读高职学院低人一等,产生压抑、苦闷、困惑等心理,进而贬低自己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等,将来就业时也注定成为一线操作技术工人。他们校园生活中精神萎靡不振、缺少青年人应有朝气和活力,对学习生活无兴趣

5、,还伴有不满的牢骚,甚至有不少大学生直接给院领导写信,建议把校名中的“职业技术”四个字去掉。学生的这种心理一方面是由于客观实际与自我意识中的理想差距大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对职业教育宣传不够而让大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如不及时调适宣泄,长期压抑,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形成某种程度的心理障碍。二是家庭贫困导致心理障碍。近年来,高校收费标准逐年攀升,一些高校的热门专业或者民办本科院校的学费每学年已达万元,高职院校也在4000一6000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大学生一般每年需要花费8000元到15000元。这对于一般低收人

6、家庭、农村家庭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来说,是无法承担的,致使贫困生队伍越来越大。在高职院校,不少高考分数已经超过民办三本录取分数线的考生选择到高职院就读,主要是因为家庭贫困无力支付民办三本高昂的学费。而这些贫困大学生也是心理障碍高发群体。我们调查中发现,在校贫困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占在校贫困大学生总数的47%,问题相当严重,是帮扶的重点人群。二、高职院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对策分析高职院大学生心理障碍综合干预体系是根据高职生的特点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所采用的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是由多维系统的干预途径、多样渗透的干预方法、丰富全面的干预内容、

7、众多的机构和严格的责任制度等五要素组成的完整系统。这个系统是针对高职院大学生最易产生心理障碍的两个原因而设计的,由物质保障和能力干预有机组成。其中,能力干预是核心,化解由自我认知偏差而产生的心理障碍;物质保障是基础,解决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图1)(一)保障系统贫困家庭学生群体最先遇到的问题、也是最严重的问题是心理上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一些经济困难学生与人交往时总是心存芥蒂,常常回避社交活动,因而养成了独来独往的性格,很少与同学们接触,更不愿在公共场合露面;一些经济困难学生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与同学相处难以掌握分寸,心理过于敏感,

8、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大多比较被动、封闭和挑剔,不爱交际,不愿参加集体组织的活动,也不愿参加需要经济上有投人的活动,慢慢形成退避所有活动的不良行为模式,这在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交往范围,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从而导致了人际交往能力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