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16375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5
《现代体育教学课堂重在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体育教学课堂重在创新现代体育教学课堂重在创新 罗甸县云干中学张良菊 【摘要】在创新教育理论和学校体育教学特点的指导下,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处理好体育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创新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体育教学;创新意识;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章标识码】A【】1326-3
2、587(2012)10-0046-01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环节,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反思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根据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在教育过程中被教师塑造和完善的对象,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只是
3、被动地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以掌握某种运动技能。由于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缺少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甚至反感,对学习更谈不上兴趣了,忽视了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描述21世纪的教育有这样一句话:“扩大了的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而在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今天,具备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就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体验创新 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
4、径。应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初步掌握和应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所以,创新教育已成为目前和今后学校教育的主题之一。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关注的核心就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和情感体验,教学中要实行教学民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主动参与学习,使创造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发展。体育教学要适应课程标准,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下功夫,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合理地添加兴
5、趣点,大胆地结合生活点,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经验,艺术性地处理教材,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创新。例如,创新投掷教学中,可以安排上手投、双手上抛、下手投、前抛、胯下后抛等多种多样的投掷活动,还可以以竞赛的形式(投远、投准)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创新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将激情、启趣、蕴理结合起来,多层次、多渠道创设情境,活化教学内容,为学生的体育学习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平等、充满生气与活力的氛围,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环境中,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
6、亲自去感受、去探索的欲望,以教促学、以学促教,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练。例如,在发展学生躲闪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的游戏中,让学生想象情境,自己变成动物进行躲闪游戏,“摸兔尾巴”“踩龙尾”“反应能力的追逐跑”等。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一定要尽可能地以学生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使学生受教师的感染,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发展自主性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
7、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教学论文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师不仅能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包含着各种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组织教法、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等。这些要素之间,既互相对立,又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