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98708
大小:55.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五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五法江丙省乐平市塔前中心小学333300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必须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状况分析,常用的有以下五种方法:一、单元整体教学法它是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通盘考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强调突出每种课型(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和基础训练)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把在讲读课中获得的读写知识运用到阅读课和独立阅读课中去,使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以切实提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要着眼于以下
2、四个方面:1.视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教学之前,应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木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木册所处的地位、作用,理清木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2.弄清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类课文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结构。教学时,既要注意全册读写训练项目之间的横向联系,也要注意与前几册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纵向联系,做到前后的知识内容逐步深化、不断提高。3.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则是零散的,不利于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因此,应在教完一个单元的课
3、文之后,以“读写例话”的内容为线索,复习该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加深印象,提高运用的能力。4.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除在课内抓好各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外,还可开展丰富的学科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写作素材。二、变序教学法这种教法不是按教材内容结构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和分析,而是采用“切入式”、“逆推式”(倒置法)等变序形式教学。其特点是单刀直入、直奔文章的中心,克服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这冇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冇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的教学,运用吋,要从课文特点
4、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三、整体阅读法这种方法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其课堂结构可分“整体感知一一具体分析一一总结深化”三个环节。第一步,要着眼于整体,开讲后通过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掌握梗概,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应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0标,懂得学习的基本方法。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读课文,剖析重点词、句、段的内涵,使其为突出文章中心这个“整体”服务。与此同吋,又要从文章中心这个高度来探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从中领悟其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第三步再冋到整体进行强化训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成知识向智能的转化。最后,联系首尾段落,概
5、括出中心思想。这样教学,能与该单元的重点训练项B“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循序渐进地领会什么是中心思想,基本掌握概括中心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四、导学式教学法这种教法的特点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其教学基本结构是“自学一一解疑一一精讲一一演练”,让学生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学习实践中学懂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自学”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内自学;“解疑”包括提出问题、互相探讨、教师辅导;“精讲”包括对重点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和示范;“演练”包括课堂复习、作业练习或实际操作训练。以上四个环节
6、之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五、情境教学法它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其分类有:1.实体情境一一即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苏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涉及的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教学内容。2.模拟情境一一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和录音带,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冇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
7、、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3.语感情境一一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这里所说的“语感”,是指对语言的内容、感情和表现方法等的感悟。语感越强,对作品的艺术形象感受越深,也就越能体味作者的情感。4.想象情境一一即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当然,教无定法,以上方法在具体运用吋可同吋运用,也可只选择苏中几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