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91580
大小:5.24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1-14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1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水资源开发利用沿革2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都江堰工程专述坎儿井专述京杭大运河专述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1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世界各国都有着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悠久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促进和保障了各个时期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水利在中国也有着重要地位和悠久历史。历代有为的统治者,都把兴修水利作为治国安邦的大计,及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先后建成一些相当规模的水利工程。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1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孙叔敖、郑国、史禄、王景、
2、姜师度、苏东坡、范仲淹、王安石、徐光启、左宗棠、林则徐古代治水名人或水利专家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上古:大禹治水春秋战国:芍陂(安徽淮河)都江堰(四川岷江)郑国渠(陕西关中)西汉:漕渠、白渠两汉:治理黄河特色灌溉工程:坎儿井(西域)1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1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
3、度的灌溉效益。1.春秋时期芍陂简介芍陂工程在安丰城(今安徽省寿县境内)附近,位于大别山的北麓余脉,东、南、西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向淮河倾斜。每逢夏秋雨季,山洪暴发,形成涝灾;雨少时又常常出现旱灾。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1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孙叔敖根据当地的地形特点,组织当地人民修建工程,将东面的积石山、东南面龙池山和西面六安龙穴山流下来的溪水汇集于低洼的芍陂之中。修建五个水门,以石质闸门控制水量,“水涨则开门以疏之,水消则闭门以蓄之”,不仅天旱有水灌田,又避免水多洪涝成灾。后来又在西南开了一
4、道子午渠,上通淠河,扩大芍陂的灌溉水源,使芍陂达到“灌田万顷”的规模。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1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芍陂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1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2.战国末期郑国渠简介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郑国渠与白渠示意图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1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郑国渠郑国渠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1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
5、概述3.两汉时期东汉王景治理黄河王景治理黄河是在新河道上开展大规模治理工程,主要内容有修筑黄河和汴河堤防、建分水和减水水门、整治河道等,实施改河、筑堤、疏浚等工程。这次治理黄河施工一年,动员民工数十万,使黄河新河道与汴渠、济水分流。王景治理黄河以后,一直到唐朝,黄河安流了800年,没有出现过较大的水患。王景治河,千载无患王景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1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4.隋唐北宋隋朝投入巨大的人力,建成了沟通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一共四段,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把广大地区的水运
6、联系起来,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除了大力维护运河的畅通,保证粮食的北运外,还在北方和南方大兴农田水利,包括关中的郑白渠、浙江的它山堰等较大的工程共250处。尤为重要的是水利法规、技术规范已经出现,如唐《水部式》、宋《河防通议》等。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1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隋朝大运河4.隋唐北宋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1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元代建都北京,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明代大力治黄,采用“束水攻沙”,固定黄河流域,修建高家堰,形成洪泽湖水库,“蓄清刷黄”
7、保证漕运。这些措施对明清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5.元明到清中期主要是通过堤坝稳定河槽,相对缩窄河道横断面,增大流速,提高水流挟沙能力,利用水力刷深河槽,以解决泥沙淤积问题。把蓄积的清水用于用于冲刷黄河泥沙。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2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2.1都江堰工程专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境内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始段,是一座灌溉成都平原的大型古代水利工程。晋代称都安大堰、湔堰,唐代又名楗尾堰,宋代始称都江堰。都江堰相沿2200多年,是现存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引水枢纽布置示
8、意图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2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2.1都江堰工程专述都江堰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2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2.1都江堰工程专述一、都江堰水利工程构成都江堰创建于公元前256-公元前251年,由秦蜀守李冰主持兴建。早期的都江堰记载甚略,《校记·河渠书》只记李冰“穿二江成都之中”。后人对此有许多推测,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一为:根据现代地质调查,认为岷江原有一条支流,自灌县分出,流经成都平原,至新津归回岷江,李冰利用这里的地形条件凿宽进口,整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