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85766
大小:18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6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单元质量检测(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光现象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现象是 ()2.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 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现象B.色散现象 C.反射现象D.折射现象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A.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漫反射B.看到池子里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彩色光是由白光组成的4.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倒立实像 B.蜡烛的正立实像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5.下列成语涉及的光现象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3、 ( )A.凿壁偷光——光的反射B.一叶障目——光的折射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6.下列应用不属于应用红外遥感技术的是()A.在卫星上利用红外线勘测地热、寻找水源B.在气象服务中应用红外线预测台风、寒潮C.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烘干物品D.利用红外线进行远距离摄影CABD7.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8、我们把筷子放入水中时,你看到的筷子的“像”应该是 ()9.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4、.漫反射时反射角小于入射角B.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D.用玻璃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10、如图所示为从平面镜里看到墙上电子钟示数,这时的时间应是 ( )A、21:05B、21:15C、20:15D、20:05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1、光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 中传播速度最快,通常取c=。12、反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时,反射角为 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90°时,入射角为 度;当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是 度。13、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
5、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适当的 线照射可促进人体骨骼生长。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白布做成的,因为白布能反射________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14、你在湖边漫步,你同时能看到水中的白云和水中鱼,前者是由于光的____ 形成的,后者是由于光的____ _而形成的,它们都是____ 像15、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发生了反射;而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其作用是利用光发生了反射将光线尽量集中照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因此灯罩内表面应尽量做得些。16、身高1.70m的人站
6、在竖直的大平面镜前3m处,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 m,镜中的像高 m。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变大”、“变小”“不变”)。17、百米赛跑中,如果终点计时员听见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填正确或错误)假如终点记时员听见起跑的枪声后才开始记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是11s,这种记录对运动员的成绩会造成(填“偏高”、“偏低”),以看到发令枪烟雾计时成绩应该。18、太阳灶是用镜制成的,它对太阳光有作用,从而用来烧水、煮饭。汽车的后视镜是镜。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9分)19、如图所示,一
7、束光沿AO方向斜射到平面镜上,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大小.20、如图所示,光线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画出水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2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图15图16图17四:实验题(22题每空2分,23题每空1分,共27分)22.下图甲,是小芳和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___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2)、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8、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________关系;(3)、该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_________ 的关系;(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填“虚”或“实”);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_______侧(选填“M”或“N”)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5)、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