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72822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6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 重庆市合川区三庙镇中心完全小学陈智 【摘要】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应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形成课外阅读场。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提供适合其阅读的读物,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指导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又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既没有风,也没有帆。阅读就是独立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可有关专家指出,我
2、国儿童阅读进入慢,阅读量小,阅读能力不强,分析概括能力低,诸如此类的问题表明,我国的阅读教学急待改进和提高。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怎么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一、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建立在热爱阅读的基础之上的。兴趣是阅读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去阅读,有滋有味地去读,从中汲取知识,汲取有益于成长的养料。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故事激趣,通过讲孩子感兴趣的故事,激发起孩子读课外书的兴趣;让学生表演课外书中精彩的故事;诵读优美的故事、韵文,感受语言节奏、韵律的美。利用各节日
3、、班会定期举办开展阅读汇报,展示阅读成果。例如:朗诵比赛、成语故事会、手抄报、读书笔记展示等比赛活动。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及时鼓励,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课余时间也要阅读,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交流互动时,老师所释放出的知识能量,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飘香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二、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孩子的阅读习惯自觉的养成。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制
4、定读书计划。平时,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另外,告诉学生,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寒暑假时间长,可以阅读大部头的作品。在这当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三、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阅读讲究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
5、“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我们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孩子进行定期的个别指导。教孩子记笔记时,分一下类,以便于梳理。还要让孩子有空时,去浏览自己积累的精华,让这些知识存入自己的脑海,要用的时候才能顺手拈来。 教会学生做阅读笔记是重要的,主要有下面几种方式: 1.卡片式 便于归类整理、管理、使用,主要记录经典的语段,收藏价值大的史实、事件。 2.摘评式 在摘抄过程中注评,发表自己对人、事的看法、观点,阐释理由。可通过此方法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最好的方法。 3.剪贴式 主要是针对整篇文章而言,摘抄费时,文章又确有保存价值,采用此法
6、。收藏资料可按下面的类别整理:祖国新貌、国际风云、海外风情、历史空间、科技长河、当今体坛、动物世界、书林画苑、音乐无限、军事天地、风流人物、异域珍闻、生活常识、名人轶事等。 四、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非常很重要。《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且对每一学段的阅读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成为文学的爱好者,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
7、,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享受阅读的精彩,品味阅读的愉悦,他们才会自主地去看、自觉地去学,那么他们的知识视野才会变得开阔,他们的道德情操才会得到陶冶,他们的人生境界才会得到提升。阅读是增强语文能力最根本的环节。要让学生学会精读。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精读感悟的能力。反映在我们的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