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70084
大小:4.49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15
《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你好-新时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你好,新时代我讲习爷爷的故事1、青少年时代的习爷爷在送习近平爷爷上大学时,梁家河村民和习近平爷爷的合影(前排中为习近平)(资料照片)1968年12月,毛主席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上千万的青年积极响应号召,奔赴农村广阔的天地,以他们血与火的青春践行着革命理想。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是当年千万知青中的一员,当时的习近平年龄还不到16岁就下乡到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1)习近平爷爷下乡时不到16岁梁家河
2、村40岁以上的村民至今还记得,那年隆冬,公社通知说,上面派来15名北京“知识青年”,当中包括习近平,要生产队派人接走。1969年1月13日,吃过早饭后,大队支书一声吆喝,社员们就拥进了公社大院。公社已经把知青名单提前分好,各大队支书根据单子招呼分给自己的人,点名确认后,社员帮助知青拿箱子铺盖行李,知青跟在社员后面回大队。搬运行李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当时有个后生,平时村里人都知道他精明。那天给知青扛箱子的时候,他率先挑了一个看起来比较小的棕箱,结果在路上还是落在了后面。等歇息的时候,他随手掂量了一下别人扛的
3、大箱子,才发现远没有自己的沉,他嘴里嘀咕说,这北京知青是不是带了金元宝。后来证实,那个箱子是习近平带的,里面装的不是金元宝,而是一箱子书。”(2)习爷爷带着一箱书下乡(3)“吃苦耐劳好后生”习近平下乡的梁家河村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河,只有一条沟渠,雨季的时候沟渠里才流淌一些泥水。沟渠两侧是陡峭的山坡,先人们利用这种山坡地形顺势挖出一孔孔土窑洞。全大队200多名社员就住在这些土窑洞里。习近平在梁家河村插队时住过的窑洞(3)“吃苦耐劳好后生”习近平下乡插队梁家河村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基建队劳动。基建队的主要任务是打坝淤
4、地。梁家河村村民梁新荣那时只有十多岁,今天回忆起习近平在基建队干活的情景时,还是历历在目:“他是真干呢!穿一件蓝色的旧棉袄,腰里系一根点炮时用过的导火索,没有一点书生的架子。今年79岁的梁有昌,用“吃苦耐劳”来形容习近平。在他的印象中,那是农历二三月的时候,陕北冰雪刚刚融化,寨子渠打坝,习近平经常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冰水里干活,当时社员都评价他是“好后生”。1972年,插队回京探亲时的习近平1975年,习近平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学习。在梁家河村人看来,习近平以后取得的这些学业成绩是顺理成章的——几乎梁家河的
5、每一位记得习近平的村民在提到他时,都用“爱看书”、“好学”来评价他。在他们的记忆中,习近平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马列,好像也有数理化。“那时候不通电,他就在煤油灯下看书,有时候吃饭也拿着书。他看书有个特点,喜欢把几本书摊在桌子上看,不让人动。有一次,我翻起来看了看他的书,他不让我动,说要是其他人动,他就生气了。他不仅比我们爱看书,和其他知青比也不太一样。”石春阳说。(4)“爱看书”“好学”的习爷爷2、入党后的习爷爷入党后不久,习近平即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有一天,习近平在报纸上看到四川绵阳一些
6、农村在搞沼气,用来做饭、照明,既方便,又廉价。想到村里年年拉煤的日子,他再也坐不住了。几天后,习近平到公社请了假,自费跑到四川绵阳地区实地考察沼气池建造技术。那时,延安还没有通火车,他要坐两天汽车到西安,然后再坐火车到四川。回到村里后,习近平给社员们讲述沼气的好处,从未接触过化学、不知道沼气为何物的大多数乡亲们听得云里雾里。习近平知道这是一件新生事物,他决定先建好第一口沼气池,用事实来说服社员。(1)一心为百姓服务几个月后,当社员用第一口沼气池的沼气做饭照明的时候,乡亲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年轻的习支书“有知识、点
7、子多”。据梁玉明讲,到1975年,全村在习近平的带领下一共建成几十口沼气池,基本上解决了社员做饭、照明的问题。今天的梁家河村口立有一块碑,碑文是这样写:“(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的号召,在时任村支书习近平同志的带领下,建沼气(池)60口,这口沼气(池)是保留的其中之一。1975年8月,全省沼气现场会在这里召开,村上做了经验介绍。2007年10月,按照沼气建设新技术,此井在原先的基础上改造维修为旋流布料自动循环高效沼气池,继续为老百姓服务。”(1)一心为百姓服务1975年秋天,习近平被
8、推荐读清华大学,这时他已经在梁家河干了将近7年时间。由一个涉世不深的少年,历练成一位业绩突出的村支书。听说习近平要回北京上学了,村里家家户户都要请他吃饭。1975年10月7日那天,全村人都没上山干活,他们排了很长的队送习近平支书,足足送了十多里。有十几个人硬是步行60华里送他到县城,晚上一同挤在国营旅馆的一间平房里打地铺睡。第二天,他们一同到照相馆照了纪念照——那是他们第一次照相,花了5元5角钱。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