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中人体题材的双向审美效应

美术作品中人体题材的双向审美效应

ID:24767375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5

美术作品中人体题材的双向审美效应_第1页
美术作品中人体题材的双向审美效应_第2页
美术作品中人体题材的双向审美效应_第3页
美术作品中人体题材的双向审美效应_第4页
美术作品中人体题材的双向审美效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术作品中人体题材的双向审美效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美术作品中人体题材的双向审美效应  内容摘要:人体题材的美术作品,具有双向审美效应,既有人体的美,也有作品的美;既有瞬间的美,也有永恒的美。人体的美激发美术家的创作欲望,同时,人体艺术品又对人体的审美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体题材美术作品双向审美效应    我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常被一些人体美术作品打动,赞叹与遐想接踵而来:“裸体的维纳斯像一粒珍珠一样,从贝壳中站起,升上了海面……洋溢着青春生命的肉体,美丽娇艳的鲜花……这是被认为美术史上最优雅的裸体,并不像后来某些威尼斯画家所倾心的那种华丽丰艳、生命力过剩的少妇,相反,她却是那样纤长而略显柔弱

2、,身体虽是已经成熟的少妇,而面容却带有一种无邪的稚气。”①这就是人体美术作品的魅力,让人无法不产生美的震撼、美的愉悦、美的联想。人体的美与作品的美合二为一,使美术作品的造型达到了美的极致。  从美术产生的那一刻起,表现人体美的作品便应运而生,较早发现人体美并表现于艺术的是东方人,是两河流域的西亚人、尼罗河两岸的古代埃及人。更远一点,两万多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就产生过裸体雕刻。较早的裸体雕刻、岩画也许表达的是原始人对生殖的崇拜。人的身躯非常匀称、灵敏、稳定,可以从事各种复杂的劳动;人的形体肌肉,是那样的饱满和有韧性。人类在不可抗拒自身的美的面前,不能不去表

3、现它、赞美它。于是美术与人体很快形成了亲缘关系,人体便成了美术作品中常见的题材体现。  人体美借助美术得到了艺术的表现与永久的存留,美术作品由于人体的美而达到美的极致,绽放出迷人的风采。它们的结合,是对美深切的呼唤;它们的结合,具有可贵的双向审美优势,产生了强烈的双向审美效应。    一、完美的造型与绝妙的构图有机结合    在自然界里,人体结构是最完备、最美的,富有生机和力量。人是活的机体,有块有肢,有头、手、脚,有硬骨与软体,是极复杂又极微妙的完整结构,其间交织着形体结构的稳定感和运动感,这是造型美感的基础,它们是基于科学的生理结构。我们观察千变万化

4、的自然形态,比较各式各样的形象,有的看了感到舒服,有的不舒服,这些感觉的产生,都与人体本身的生理结构是分不开的。人们欣赏美,多半源于人体本身的美,凡是违反了人的生理机能和动作规律,违反了人的基本结构,就会感觉不舒服,就不美。造型美的基本因素,如均衡、对称、变化统一等等,都存于人体中。然而,人体的美如果没有美术作品为载体,由艺术家们对人体美进行再创作,人体的美便不会如此地打动人。古希腊的人体雕塑是举世公认取得辉煌成就的。然而“假使有人觉得今天的希腊人很少像古代雕像那么完美,那是因为他不了解,古典艺术根本不是真人的如实描写。”②这是由于艺术家对生活和真人作了

5、敏锐和深入的观察,综合了生活真实后创造和设计了一种提高和理想化的美。19世纪初古典主义画坛中安格尔创作的《泉》,是一个手托水罐成正面姿势站立着的少女形象,对这幅画稍加注意,就可以觉察出那栩栩如生、简单明快、美妙无比的特征,然而经细心的人体美学专家分析就会发现,少女的形象与真人有许多不相符的地方。“如果我们把这个姑娘想象成一个有血有肉的真人,就会觉察出她执掌水罐的手势显得那么费力和多么不自然。”③但是这种姿态却又显得十分的美丽,这是因为作者非常重视艺术的形式,姑娘、水罐以及倒水的行为都被完全地展示出来,它们被一个个地在画面之内合理排列开来,这完全合乎埃及人

6、的绘画方法。既显示了埃及绘画中所具有的清晰性,又消除了现实主义绘画中对姿态的过分强调。因此,这幅画所展示的体态形象的基本构造是合理的。在欣赏《泉》这幅名画时,我们会被这个创造出来的形象所感染,却对形象所展示出来的创造性、设计性完全意识不到,这就是美术作品的魅力所在。它在成为人体美的载体时,同时展示出美术在视觉美感方面的设计,激发了观众对理想美的追求。“安格尔所画的姑娘竟会让观赏者忘记了是在观赏一件艺术品。”④安格尔创造出来的形象使人觉得少女就应该如此,丝毫不觉得有何不妥的地方,这让人不能不惊叹完美的人体造型与绝妙的构图结合的审美价值,因为它全面地表现了生

7、活。    二、瞬间与永恒的魅力同时展现    马克思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中的人总是运动着的,人体美通过许多动作表达出来。古希腊那些让人赞叹不已的人体巨作是艺术家们捕捉到了优美造型的那一刹那,从而形成了永世不变的理想形态。米隆创作的《掷铁饼者》就是这样一件运动员优胜纪念碑。直到两千年以后的今天,它还被当作体育运动的最好标志。米隆选取了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前的一刹那,就是所谓“引而不发”的状态,处在矛盾的高潮中而显得更有吸引力。在这静止的雕塑中,作者把握了从一种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以达到在人们心理上的“运动感”。掷铁饼者张开的

8、双臂像拉满的弓,增加了人们对“发射”的联想。铁饼和头部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落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