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63480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5
《产学研合作制订教学计划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产学研合作制订教学计划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为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从制订、完善教学计划方面对于如何在高校的教学环节运行过程中有效地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对国内高校教学计划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 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基本组成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
2、育,应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各种考试的重压下,高等学校教育存在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实践能力差是我国高校工科毕业生的普遍缺点,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工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界和用人单位非常关注的问题。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提交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指出,2002年,我国研发总人数位居世界第二位,但合格工程师这一指标却排名第49位(最末位)[3]。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压力迅速增加,许多应届本科毕业生由于实践能
3、力差而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为提高学生的就业力,各高校必须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高等学校打破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走出象牙塔,积极走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道路。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4]。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于2001年
4、开始,从修订、完善教学计划入手,对于在教学环节运行过程中推行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尝试。 一、通过产学研协商,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分为整体性和专业性两个层次[5]。在《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中将整体性人才培养目标规定为:“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愿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和一定的生产劳动、实际工作的锻炼,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掌握
5、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尽可能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的新进展;具有健全的体魄。”而专业性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各专业所要达到的具体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的综合体现,它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培养模式的建立与运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等,无不依据培养目标而确定。因此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首要任务就是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准确定位。 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在产学研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将我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适应
6、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备农业生产性建筑、设施农业工程、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建筑与环境、工厂化设施农业系统、农村新能源开发与科学利用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装备开发与集成、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通过产学研协商,修订、完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本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让企业、科研、设计院所的专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我
7、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工作出谋划策。通过产学研有机的合作与协商,我院的教学计划得到逐步完善,更加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 1.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我们在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2003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通才与专才”培养的结合,将校级公共必修课、校级基础必修课、校级人文系列选修课、院级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搭建成宽口径的知识平台,构建了具有灵活弹性的课程结构体系。新构建的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2003级课程体系中选修课比例达到18.2%,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课
8、的机会,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 2.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是大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课程组合与设置构成了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课程是实施人才培养的知识载体,是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知识框架体系。大学课程设置既要体现出通识教育和专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