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血热-气虚型月经先期的中医中药治疗

女性血热-气虚型月经先期的中医中药治疗

ID:24755340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4

女性血热-气虚型月经先期的中医中药治疗_第1页
女性血热-气虚型月经先期的中医中药治疗_第2页
女性血热-气虚型月经先期的中医中药治疗_第3页
女性血热-气虚型月经先期的中医中药治疗_第4页
女性血热-气虚型月经先期的中医中药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女性血热-气虚型月经先期的中医中药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女性血热气虚型月经先期的中医中药治疗女性血热气虚型月经先期的中医中药治疗  月经先期主要由血热致血海不因而致。经量多,色紫红,质稠者为实热;经量少,色红质淡为虚热;量或多或少,色红或紫,挟有淤血块者为郁热;量多,色淡质稀者为气虚。  1血热型  1.1实热型:多见于青壮年,素体阳盛者。  1.1.1临床表现:主症:月经先期,量多,质稠,色紫红或深红。兼症:心胸烦闷,面赤口干,欲冷饮,便干溲黄。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或洪数。  1.1.2辨证分析:邪热炽盛,迫血妄行,故月经先期量多。血受热灼,则质稠

2、色紫红或深红。邪热内扰则心胸烦闷。火性炎上则面赤。火灼津液则口干;欲冷饮且便干溲黄。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或洪数主体内热盛。  1.1.3治则治法:清热凉血,调经。选方用药:清经散。丹皮、地骨皮、青苗、黄柏、白芍、熟地、茯苓。方中丹皮、地骨皮、青蒿、黄柏清热解血;熟地,白芍养血敛阴;茯苓除烦安神,共同达到火不可任其有余,水断不可使之不足之目的。另外此病还可运用先期汤,苓连四物汤加减治疗。必要时可去茯苓,酌加茜草炭,焦芥穗等,一两味止血而不留淤血之品。  1.2虚热型:多见于育龄期妇女。  1.2.1临

3、床表现:主症:月经先期,量少,质稠,色红。兼症:手足心热且以夏日尤甚,颧红,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1.2.2辩证分析:阴虚火旺,虚火迫血,妄行则月经先期,量少。虚热灼血,则经血红而质稠。手足心热,颧红,潮热,舌红少苔本文由.L.收集整理,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1.2.3治则治法:养阴清热,调经。选方用药:两地汤。地骨皮、生地、麦冬、白芍、元参、阿胶。方中地青皮、生地养阴清热;麦冬、白芍、元参养阴敛阴;阿胶养血止血。方中五味滋阴养血,仅一味清虚热,目的在于水盛火自平也,此病还可选用地骨皮

4、饮加减治疗。  1.3郁热型:由肝疏泄太过,化火而致。  1.3.1临床表观:主症:月经先期,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挟淤血块,色红或紫。兼症: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经前胸胁、乳房、小腹胀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1.3.2辩证分析:肝郁化火,迫血妄行,月经先期而至。肝藏血、司血海功能失调,月经量或多或少。邪热灼血则经色红或紫。气滞血瘀,经行不畅,则挟淤血块。肝胆火旺,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肝郁经气运行不利,则经前经期胸胁、乳房、小腹胀胀。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郁化火之征。  1.3.3治则治法:疏肝

5、清热,凉血调经。选方用药:丹桅逍遥散。丹皮、焦山栀、柴胡、薄荷、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煨姜。去煨姜,加川楝子、炒蒲黄、五灵脂。方中丹皮、焦山栀、柴胡、薄荷疏肝清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取其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义;煨姜性热去之。如果胁胸乳房小腹胀痛甚,可加川楝子、炒蒲黄、五灵脂理气活血止痛。如果淤血块多而大,方中可加泽兰、焦山楂破淤血块。此病还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  2气虚月经先期  2.1脾气虚型:可见于久病、大病,素体虚弱者。病情可进行性发展,劳累则诸

6、症加重。  2.1.1临床表现:主症: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清稀。兼症:心悸气短,疲乏无力,纳少便溏,小腹空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2.1.2辨证分析:心脾气虚,摄血无权,月经先期量多。血源不足则经色淡,质清稀。血不养心则心悸,中气不足则气短。脾虚不能主肌肉四肢,则疲乏无力。脾虚运化无力则纳少便溏。脾虚下陷则小腹空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均为脾虚之征。  2.1.3治则治法:健脾益气,摄血调经。选方用药: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陈皮、当归、升麻、柴胡。方中以人参、黄

7、芪、白术、陈皮健脾益气;当归补血;升麻、柴胡升阳举陷;甘草和药。儿药配伍共凑健脾益气,摄血调经之效。此方人参可据病情轻重缓急选用,气虚重用人参,气虚轻用党参。本病还可选用归脾汤加减治疗。  2.2肾气虚型:以月经初潮者多见。  2.2.1临床表现:主症: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清稀。兼症:面色珖白,形寒肢冷,四肢乏力,腰困腰痛。舌质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2.2.2辨证分析:先天禀赋不足肾虚,肾虚固摄无权,月经先期量多。肾气虚致脾气虚,气血生成不足,经色淡,质清稀。脾肾气虚则

8、面色珖白,四肢乏力。气虚及阳则形寒肢冷。肾虚则腰痛。舌质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是肾脾气虚之征兆。  2.2.3治则治法:补肾健脾,益气调经。选方用药:归肾丸。菟丝子、杜仲、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山药、茯苓、当归。方中菟丝子、杜仲补益肾气;熟地、山茱萸、枸杞子滋补肾阴;山药、茯苓健脾和中;当归养血调经。全方治肾兼脾,达到了补肾健脾,益气调经的功故。临床运用时,酌加生黄芪,党参增加健脾益气之功效;酌加桂枝温通阳气为宜。此病还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  3讨论  月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