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51637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登快哉亭-城与清江曲-陈师道-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登快哉亭
2、城与清江曲
3、陈师道
4、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登快哉亭陈师道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1)第二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前人评价“‘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之句,有无穷之味”,请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参考答案(1)“隐”“依”。“隐”“依”二字在这里运用的是拟人(或“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落日刚刚隐没于地平线下,暮霭便依傍着山峦升起的景象,富有情趣。(2)“度鸟”两句写空中景物:山间时有飞鸟掠过,匆匆地不知投向何处
5、;奔腾的云雾舒卷自如,姿态悠闲。同时融情于景:那横空而过的飞鸟,岂不是人生匆遽的象征?(或答“飞鸟茫然地飞着象征人生没有目标的奔忙”)而自由自在的白云,因无心于争逐,所以永远悠闲自得,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淡泊宁静。【赏析】这首诗作于元符元年(1098),时陈师道居徐州。诗直写登临所见。首联写近景,描绘城下,见到一条盘旋曲折的江水绕城而流,泉水冲激乱石,发出哗哗的响声。这联是景句,有意创造幽寂静阒的环境,起句与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境地相仿,密合徐州城依汴水、泗水而筑的特点。又以流动的江、泉,在静止的城、石中流淌,加以诗人的视线是从高向下,既
6、有大境,又有小景,突出了江水的曲折与泉水飞溅的美感。次联远望,写山。他登临是在黄昏,因此在写山时便通过夕阳来衬托,说夕阳已渐渐下山隐没,沉沉暮霭笼罩了远处的群山。这两句写黄昏山峦如画,诗用流水对,上下呼应,词意流动;动词“隐”、“依”二字也用得很切,使客观景物带有主动性。两句所写,实际上是一个场面,这样分写密合的手法,是江西诗派看家本领之一,后来的曾幾专学此种,为人称道。第三联是传颂的名联。诗由黄昏景色,远山暮霭,又捕捉到远处的飞鸟与云朵,说鸟儿急急飞翔,云儿自在飘浮。陈师道学杜甫诗炼字,在虚词上极费工夫。这两句中的“欲”字及“亦”字,极得神韵
7、。“欲何向”以问语出之,给人以想象;“亦自闲”用肯定句,说云闲,也说自己闲,语意双#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关,表达诗人悠闲自乐的胸襟与意趣。诗取境高远,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容与淡泊的境地相同,也与杜甫《江亭》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相仿佛,被元方回评为“有无穷之味”,清纪昀也称赞说:“五、六挺拔,此后山神力大处,晚唐人到此,平平拖下矣。”前三联都写亭上所见,分别描绘水、山、天,次序由低及高,层层展开,见得诗人观察得很仔细,领略得很完美。到结尾,诗才点出“登临”,以“兴不尽”概括前面三
8、联,而以家中稚子等自己回去,自己不得不走,表示兴犹未尽,依依不舍。这样写,打破了历来登临诗的布局;最后以情收煞,也反照景的可爱,以不是自己要回去,是因为稚子等着自己才回去,特地加重离开时的情感,被方回称赞说:“尾句尤幽邃,此其所以逼老杜也。”这种结法,正是宋诗有意加重尾句分量,为情造境的写法,方回对宋诗极其推崇,自己作诗也步趋江西诗派,所以这样称赞;对此,纪昀就持不同意见,说:“尾句却有做作态,是宋派,绝非老杜。”陈师道的许多写景诗,写得孤拔遒劲,情致深远,在推敲词句的同时,更注意表现自己对景色的悟性,苦思冥想以发掘自然界独特的美,所以常常能把
9、自己的情感深沉地注入景物中,领略体味出别人没有领略体味到的真趣。这首写景诗,前三联景句就全方位地描摹出野外黄昏的景色,意味无穷,被纪昀赞为“刻意陶洗,气格老健”。补充资料昔日的快哉亭,建筑在古城墙的角上,北成为奎楼,为徐州古城的五楼之一,与彭祖楼、霸王楼、黄楼、燕子楼、布于古城周围。奎楼祀奎星,为文人崇祀之神。古时每年五月十六日有庙会,香火甚盛。因楼建在古城东南处,有成拐角楼。徐州的古城墙在历史上享有盛名,1928年被当时的驻军扒砖卖钱拆除。今快哉亭下的城墙已修复,游人在快哉亭举目眺望,古城内外景色尽收眼底,为古今登临观赏胜地。北宋诗人陈师道在
10、《登快哉亭》诗中写道: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注意,此快哉亭非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中的快哉亭,而系苏轼《快哉此风赋》中的快哉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