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治理方略思辨

黄河下游治理方略思辨

ID:24734086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6

黄河下游治理方略思辨_第1页
黄河下游治理方略思辨_第2页
黄河下游治理方略思辨_第3页
黄河下游治理方略思辨_第4页
黄河下游治理方略思辨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河下游治理方略思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黄河下游治理方略思辨

2、第1 一、从历史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解析黄河下游治理方略对河流、土地等资源的需求及其供给关系决定了人类对其进行治理的目标和内容,而治理目标、内容与人类治理手段、治理能力的结合则产生了现实的黄河下游治理方略。1、原始文明时期的黄河下游治理方略。黄河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在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的广大区域内游荡、沉积,将50000多亿吨的黄土泥沙搬移堆积在整个下游的广大区域内,华北大平原就是最大的古黄河三角洲。华夏文明的萌芽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也没有与自然抗争的能力,所以他们主要居住在黄河中游支流河谷地区和下

3、游冲积扇的顶部,以躲避洪水,在方法上主要依靠简单的围堰保护家园,通过疏导自然河道来减少洪水的灾害。因此原始文明时期的黄河下游还保持着游荡的特性。2、农耕文明时期的黄河下游治理方略。农耕文明时代,人类对下游可耕作土地的需求和黄河淤积游荡的特性的矛盾,使下游防洪成为主要的治理目标。几千年的治黄史实质上也是一部黄河下游的防洪史。这其中固然有认识问题,也与黄河下游地区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分不开。铁器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人口的增加,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堤防出现并在下游防洪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改变了黄河的空间形态。春秋时期黄河

4、下游已经开始修筑堤防,至战国时,两岸堤防上下多连贯在一起,以后历朝历代都进行了黄河堤防的修筑。堤防的出现使黄河自此被约束在容量有限的河槽内,改变了原来自由游荡的自然特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黄河下游治理方略的主旋律是以堤防为主要手段,宽河、窄河治水为主要内容。纵观黄河下游河道发育过程与人类治理活动的互动关系,黄河下游总是处于地下河-淤积-地上河-洪水-决口-改道这样一个历史过程,历史上的下游治理方略也存在着从宽河到窄河的循环交替。当地下河时,人类首先选择的是宽河以削滞洪水能量,随着不断淤积,河流成为地上河,泥沙问题逐渐突出,人

5、类又试图通过窄河束水攻沙,延缓河槽淤积速度。在两汉和明清时期这两种方略都分别取得过成功。东汉王景采取宽河策略,堤距相当宽,堤距间有足够的面积可容纳洪水和沉积泥沙,河床淤积抬高极慢,因此河道稳定了很长一段时期。这是一种给洪水让出空间,通过提高河道蓄洪能力防洪的办法。明清时期,建都在北京,经济重心在南方,京杭大运河水运成为国家经济大动脉,防止黄河泛滥和淤积影响大运河,保护漕运,成为治黄的主要目的。潘季驯提出“束水攻沙”方案,通过集中水能,提高河道输沙入海的能力,从而减少了淤积,延长了河道、堤防寿命。窄河治黄同样取得了成功。这种方

6、略的核心,则是减少河道泥沙的淤积,提高河道过洪能力。但窄河在集中水能输沙的同时,也需要更高的堤防建设能力以抵御强度增加的洪水。3、工业文明时期的黄河下游治理方略。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黄河下游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黄河下游大堤一旦失事、改道,南决乱淮(河)、北决乱海(河),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水退沙存、河渠淤塞、良田沙化,对生态环境将造成长期的难以恢复的不良影响。确保黄河不改道、堤防不决口已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治理目标。工业文明时代,随着电力、机械的发明,钢筋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大库大坝迅速成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利器,

7、实现了人类对黄河水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再分配的意愿。水利枢纽具有蓄水防洪、发电、灌溉等综合功能,在河流的治理与开发两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堤防仍然是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治理黄河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四次全面加高加固了黄河下游长达1400多km的堤防,并修建了河道整治工程,在取得50多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辉煌成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近现代,随着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传入,黄河的治理思想已经开始发生变化。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取得了历史上从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王化云及老一辈治河专家结合黄河实际,使治黄逐步由下

8、游防洪走向全河治理,对黄河的治理产生了重大影响。治黄工提出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拦、排、放、调、挖,综合处理和利用泥沙。通过多种措施,上中下游综合治理。新中国的治黄方略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人类治黄进入上中下游、多手段综合治理的新阶段,依靠宽河固堤、大库大坝防治洪水泥沙成为下游治理方略的核心内容。二、在人与自然的大系统中分析新时期黄河下游治理形势黄河下游治理的形势取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关系,是河流的自然特性在人类治理开发的综合作用下呈现出的特征,是一个基于人类社会环境中的黄河。这是制定治黄对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参

9、照系。1、依靠堤防和库坝,人类具备了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改变黄河自然形态的力量,模型和信息技术进一步促进了人类治理手段的变革与创新,使今天的下游黄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人工黄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