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古镇建筑特色分析

木渎古镇建筑特色分析

ID:2472138

大小:85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1-16

木渎古镇建筑特色分析_第1页
木渎古镇建筑特色分析_第2页
木渎古镇建筑特色分析_第3页
木渎古镇建筑特色分析_第4页
木渎古镇建筑特色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木渎古镇建筑特色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通大学古建筑调研报告·木渎木渎古镇建筑特色分析张菊平(南通大学建筑学,江苏南通0814032017)【论文摘要】木渎古镇,历史上就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素有“江南四大名镇之一”之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章从古镇的历史沿革、空间格局、建筑特色、古镇人文、古镇典型建筑等方面,介绍了木渎古镇的特点,分析了木渎古镇作为千年古镇的独到之处,归纳了古镇的建筑特色和空间组织方式。这种千年传承的建筑是江南传统民居的一个缩影,它代表着一种精神。【关键词】木渎古镇空间格局建筑特色空间体验【Abstract】Mudutown,

2、historyisahumanandculturalresources,knownas"oneoffourtownssouth,"said,hasarichculturalheritage.Articlesfromtownhistory,spatialpattern,architecturalfeatures,ancientculture,ancientarchitecture,typically,theintroductionoftheMudutown,analyzestheMudutownastheto

3、wn'suniqueMillenniumsummarizedthetown'sarchitecturalfeaturesandspatialorganization.TheMillenniumisthesouthernheritageoftraditionalresidentialbuilding,amicrocosm,itrepresentsaspirit.【Keywords】MudutownSpatialpatternArchitecturalFeaturesSpatialexperience1.1木渎

4、镇概况图1-1木渎镇位于苏州城西,地处太湖之滨,灵岩山鄢,是一个具有25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镇。(图1-1)木,乃木材,渎,为河流。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各地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史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以致“积木塞渎”。古镇木渎由此得名。12南通大学古建筑调研报告·木渎木渎,发轫于吴越,三国时沿胥江两岸形成集镇。至北宋时,已设木渎镇。明清期问,木渎是苏州至太湖黄金水道上最大的商埠。据载,鼎盛时期镇内居民稠密,商贾云集,中市、下塘、山

5、塘、东街等渐成市肆。其时形成的镇区格局一直保留至今。1.1.1自然环境木渎古镇区水道纵横,街水相连,河道总长近6000m,大小桥梁共18座。河街平行,河路相问,自然巧妙地把水、路、桥、房连成一体,使得临河店铺或住宅分享有生活和交通之便利。其中永安桥、西津桥,均为明代石拱桥,市级文保单位;吉利桥、太平桥分别为元代和清代旧构,廊桥为清末建筑,保存完好;还有近年修复的斜桥、邾巷桥、虹桥、西安桥、小口晖桥、鹭飞桥等,古风犹存。它们和延绵7000多米的石驳岸,50多处河埠头,组成了木渎古镇苍古的水上风景。1.1.2人

6、文环境木渎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名闻朝野。康熙三次南巡、乾隆六下江南,每次经过木渎都要弃舟登岸,留下接驾亭、古御道和御码头等众多遗迹。乾隆宫廷画师徐扬绘有一幅描绘姑苏繁华风貌的长卷《盛世滋生图》,其中近半篇幅描画了术渎,一些街景、衙署、寺观、河道至今仍可一一比照。木渎幽雅的居住环境使之成为官宦退隐、文人雅居之地,同时也造就了古镇文化兴盛,人文荟萃。自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至清末,共出进士25人,举人30余人。著名人物有范仲淹、杨基、吴宽、徐枋,近代的沈寿、严家等,他们给古老的木渎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历

7、代迁客骚人纷至游历,在木渎留下了无数佳话轶事和歌咏诗文。1.1.3古镇空间格局木渎古镇的总体空间格局遵循了江南古镇“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因水成镇”12南通大学古建筑调研报告·木渎的空间组织原则。两条主要河流胥江与香溪构成人字形骨架,街道、建筑沿河流展开,构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古镇区内河街平行,河路相间,自然巧妙地把水、路、桥、房连成一体。其中永安桥、西津桥等众多古桥和延绵7000多米的石驳岸,50多处河埠头,组成了木渎古镇苍古的水上风景。(图1-2)保护范围规划图图1—22002年《木渎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8、》图纸1.1.1建筑遗存据统计,明清两代木渎境内有宅第园林30余处,其中仅古镇就多达14处。临街近河的幽弄古宅众多,五进七进纵深的大宅尚存10余处,如南街的冯秋农故居、雷家旧宅,西街的王宅和严宅,山塘街的严家花园、沈寿故居,蔡少渔旧宅以及郑宅、陈宅、王宅,下塘街的冯桂芬故居与邱宅,下沙塘的囊宅、陈宅等,布局结构保存完整,一般均为前厅后堂,石库门楼,封火山墙,幽深各弄,不同凡响。12南通大学古建筑调研报告·木渎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