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21373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试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是一个信息社会化的时代,知识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加快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外语人才则是这种信息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媒介。因此,提高初中英语创新教学至关重要。 关键词:英语教学;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一、影响和阻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 1.填鸭式。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黑板写得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带来很多弊病。 2.应试式。中考和高考只有笔试,不考核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了适应学生答卷的要求,很多教师不注重听说训练,学生满脑
2、子装的全是语法、句型和条条框框,听说能力很差。 3.厌学式。学生学习死记硬背,有些学生甚至不识音标,不会拼读单词,往往按照单词的字母顺序,像读电话号码那样反复背诵、书写生词。 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英语教学的正常发展,妨碍了任务型交际化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方法下教育出来的学生不具备或很少具备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任务型交际化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设法改进英语教学。 二、原因分析4 1.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采用填鸭式和落后的教学手段,因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省事,不用多动脑筋和使用先
3、进的教学设备,就可以进行教学了。 2.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虽然学生考试分数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但是为了单纯考试,导致教师在教学上和学生在学习上,只注重猜题和笔试练习,忽视了英语的听说教学、全面的基础知识教学和综合能力训练。有的只注重抓毕业班、抓重点班和抓尖子学生,结果大面积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成为一句空话。 3.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被调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目的不够明确。在刚开始学习英语时,感到新鲜并下了一定功夫,但学习时间长了,便感到枯燥无味。加上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引导,致使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没有被充
4、分调动起来。 三、对策分析 1.提出疑问、启发智力,营造创新氛围。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设计适量、灵活的思考题,以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从同一材料中探求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4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创新型教学手段。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形象性等特点,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视功能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自己创造性地制
5、作英语教学课件时,尤其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 3.培养自立探究能力,巧设创新探索机会。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探
6、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和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4.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写上出几个重点词汇让学生自己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4 5.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创新能力。英语课外活动是培养
7、和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活动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富于启发的活动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用英语进行创造的愉悦。 总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迎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坚持独立见解,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因素,通过提出疑问、创设
8、情境,给予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