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摄影入门基础知识讲解

数码相机摄影入门基础知识讲解

ID:2468442

大小:144.00 KB

页数:76页

时间:2017-11-16

上传者:U-3183
数码相机摄影入门基础知识讲解_第1页
数码相机摄影入门基础知识讲解_第2页
数码相机摄影入门基础知识讲解_第3页
数码相机摄影入门基础知识讲解_第4页
数码相机摄影入门基础知识讲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码相机摄影入门基础知识讲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数码相机摄影入门基础知识1-10数码相机光圈、快门解释及应用光圈:      光圈的大小是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参数。说得直白一些,光圈的大小将决定光线穿过镜头的强弱。因此大家可以很容易地想像到,光圈越大其透过镜头投影到数码相机CCD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反之则越弱。那么它的大小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拍摄出的数码照片的成像质量。比如在快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大则相片越亮,假如光圈过大的话,则会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无论对于传统相机还是数码相机,光圈都使用字母“f”来表示,而光圈中心孔径的大小则用相应的数值来表示,即“f+数值”。在使用中,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光圈的数值越小,代表光圈的孔径越大,进光量越多,反之则进光量越少。所以,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加大光圈”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将光孔加大的意思。比如从f5.6调大一级到f4、或更大一级的f2.8等。      光圈从关闭到打开的差异,以及使用不同光圈数值所对光圈大小产生的影响。从图左上至右下分别是光圈处于关闭、f11、f8及f4不同状态下的光圈大小。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光圈越大,投影到数码相机CCD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的道理。快门:       快门的速度也是拍摄照片时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参数。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也可以把快门说成是让相机保持当前设定光圈大小的控制时间。对于快门速度的表示方法,也是使用相应的数字来进行设定,比如1/4秒、1/60秒等。它们分别表示让当前设定的光圈孔径大小保持1/30秒、1/60秒的时间。因此,大家也从中不难看出,使用不同的快门参数来保持单位光圈孔径的时间长短,也同样可以控制拍摄时的进光量,即曝光度。而上面提到的1/30秒便是1/60秒的两倍时间,而此时它们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也是成两倍的关系,那么反过来1/30秒则是1/15秒的二分之一时间,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则将会缩减一半。      在实际拍摄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快门速度的调节来实现不同的效果,比如看起来流动的“车河”或凝固的水滴等,它们便分别是使用慢速快门和高(快)速快门来实现的。当然,在使用时还要注意快门与光圈的合理配合,这点我们以后将要向大家重点介绍的。      下面讲一下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更好地达到照片最佳的曝光效果.首先,这要取决于我们的创作思路。比如我们打算抓拍动作较快的瞬间,那么第一个要保证的因素便是快门,比如1/125 秒的快门速度便基本可以抓拍到行人的步行动作,而不会使人物变虚。在确定了快门的速度后,再根据当前的光线和想要达到的景深效果来选择光圈的大小。事实上,通过不同快门和光圈的组合,其所达到的曝光量是相同的,只是它们所适合的拍摄环境及拍摄出的效果不同而以。比如在充足的阳光下使用1/125秒快门和f11的光圈,其获得曝光量与快门和光圈分别为1/250秒、f8是相同的。      景深,在上面一段中我们提到了“景深”的概念,在拍摄中合理地利用景深的效果可以为我们拍摄的照片起到不可轻视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更加突出你所要拍摄的对象。景深是指在一次镜头聚焦调节中,所成影像最远部分和最近部分之间的距离,而这部分画面应该具有可以接受的清晰细节。在实际操作中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此外,景深还有两个重要的效应:1、微距拍摄时的景深比被摄体在较远的位置的时候要小;2、如果在光圈和景物距离都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的焦距越长,得到的景深越小。所以大家现在便可以得知,景深大小(也被称为深浅)的控制其实也就是对光圈大小的控制。操作:除去自动拍摄模式(AUTO)外(光圈、快门均由相机自动调配),对光圈和快门的使用共有三种操作方式:光圈优先(A)、快门优先(S)和手动模式(M)。光圈优先:顾名思义,光圈优先便是以我们自行手动设定的光圈数值为准,再由数码相机根据当时的环境及光线自动给出快门参数加以配合。当在同一环境内,光圈越小所进入的光线也越少,此时相机便会延长快门的曝光时间。光圈优先在数码相机上一般用“A”来表示。 快门优先:同光圈优先的类似,快门优先便是由我们手动来设定快门的速度,而光圈的大小则由相机自动加以配合。一般情况下,如果手持拍摄,快门的速度最好不要低于1/60秒,不然很容易出现握不稳相机,而使画面模糊的情况。当然,假如定力足够或使用脚架,便不用担心稳定的问题了。快门优先在数码相机上一般用“S”来表示。手动模式:相机的光圈、快门全交由我们自己来进行设定,这就是全手动模式。不过这对使用者的水平和要求就要相对较高了,但好在数码相机的拍摄照片不计成本,并且还能够即拍即现,所以有时也不妨用它来试试手。手动模式在数码相机上一般用“M”来表示。    当然,除了以上列举出来的几种模式之外,各款不同的相机也有一些其他的操作模式,比如最常见的有程序模式、场景模式等,这些就要根据不同的相机而有不同的操作。数码摄影入门必学的技巧首先是应该知道的是数码相机的一些特殊功能,数码相机有别于传统相机,所以在摄影的时候有些比较特殊的调节选项,而且这些选项对于数码摄影来说非常关键。比如“ISO调节”和“曝光补偿”就是非常特别而重要的。(一)关于ISO  首先说说ISO的调节,ISO 的设置调整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是光线不足的困扰,第二是快门速度过慢的问题,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有三脚架或者可以保证数码相机固定拍摄的话,可以通过增大光圈快门或者慢速快门来进行拍摄,但是在缺乏三脚架支持或者手持数码相机无法保证稳定拍摄的情况下,就只得选择较高的ISO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记住,如果要获得画面清爽的照片就尽量采用低ISO设置进行拍摄,例如,如果要拍摄阴天或者日落时候的运动对象,快门速度设定最好为1/125s。不过如果在ISO50或者ISO100的设置下,即使在最大光圈设定下数码相机也不会达到这个快门速度,而是更慢的快门进行拍摄,这时候只能够采用提高ISO设置来获得快速快门,这样才能够捕捉到快速运动的对象。  不过对于ISO的调节应该是一步一步的进行,先调高到最近的一挡,看看是否能够实现拍摄意图,如果还不理想就再提高一挡,这样就可以保证获得最佳的ISO设置进行拍摄,当然无论如何,ISO的升高都会导致噪点的增加,因此我们得了解ISO变化的优点和缺点。  简而言之,ISO的设置升高会带来噪点的增加,当然在光线条件不好的时候,ISO增加可以提高快门速度,实现拍摄的可靠性。  要记住,在照片的阴暗部分或者单色区域的表征会比较突出,噪点色斑现象会比较明显,低ISO下拍摄的画面干净利索,不过在低光照的时候最好能够使用三脚架进行辅助拍摄。(二)关于白平衡   在荧光灯的房间里拍摄的照片会显得发绿,而在日光阴影处拍摄到的照片则莫名其妙地偏蓝,我想刚玩数码相机的朋友大概碰到过这种情况吧,其原因就在于“白平衡”的设置上。能够对这一现象进行补偿的功能就是“白平衡”。你如果不想在拍摄的时候让皮肤变得怪里怪气,就跟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白平衡为何物?  白平衡控制就是通过图像调整,使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景物色彩完全相同。简单地说,白平衡就是无论环境光线如何,仍然把“白”定义为“白”的一种功能,这样可以保证色彩还原的准确性。一般而言,采用全自动方式时,我们的易用性数码相机也会采用自动白平衡,在特殊环境下很容易失误。此时,建议大家调用数码相机中的预设白平衡值,其中包括室内白炽灯、户外晴天、酒店等多种常见的环境。正确设置白平衡之后,色彩表现比右图更加自然。  不过白平衡还有很多另类的用法,比如不同的白平衡值会使得照片产生偏色,而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可以使作品产生一些特殊效果,这往往比使用滤色镜之类的小附件更加自然,而且十分方便。利用黄色的自定义白平衡产生蓝色光,淡蓝色自定义白平衡产生暖调的橙红色光,我们可以人为控制照片的偏色。为了令照片更加柔和,采用淡蓝色物体来自定义白平衡即可;为了令照片更加深邃,采用黄色来自定义白平衡即可。   在某些拍摄环境下,数码相机预设的白平衡值可能不够用,而白平衡又是十分抽象的概念,难以用简单的数值来描述。此外,我们可以利用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捕获功能,这也是最为准确的方式,不过使用时相对繁琐。首先找一张你认为最标准的白色物体,一般是白纸或者白色的石膏雕塑。随后打开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捕获功能,将镜头对准标准的白色物体,此时数码相机可以准确地捕获当时环境下的白平衡参数。  掌握了白平衡,拍摄出的照片就会有准确的色彩表现。(三)关于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EV)的概念:摄影其实就是摄影者运用自已掌握的摄影技术通过摄影器材对环境光线的计算、捕捉景物成像的过程。这个过程与设备的光圈值(控制单位时间进入相机的光通量)、快门速度(曝光时间)以及ISO(感光度,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有关。如今的传统设备以及DC都会通过自己的内部程序,对环境光线进行计算,自动调整光圈、快门甚至ISO值。但在复杂的光线及强对比高反差环境下,P(程序自动曝光)挡拍出的照片往往差强人意,效果不是最佳。这时就需要拍摄者手工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曝光参数调整,这就是曝光补偿EV(exposevalue)。  光的补偿、调整的手段很多,一般的有闪光灯、摄影灯、反光板的外源光线补偿;调整光圈值、曝光时间的光通量参数补偿。上面这几种补偿的方法,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分类到“光线补偿或曝光控制”的概念中去。还有就是数码相机特有的EV的调整补偿。  外源光线类的闪光灯光线补偿,在缺乏其他补光光源情况下补光偏硬,往往会在被摄对象的背景上留下明显的阴影,同时会使被摄主体高反射部分失去层次,失真严重,所以一般很少采用。   摄影灯可以营造出很好的拍摄效果,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局限于摄影棚之内。  补光效果柔和的反光板对于小场景人像类摄影应用广泛,常用于主体面部补光,其局限性不言而喻。  光圈以及快门的光通量参数调整,往往由于拍摄过程中需要考虑景深,以及运动物体因素影响,实际运用中会有捉襟见肘的感觉。  对于现在普及的数码相机来说,最常用到的手法是进行EV的调整,以期达到曝光补偿的目的。  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多具备±2.0EV调节范围,高档些的DC可达可达±3.0EV。考验一台DC的指标之一就是它的手动调节功能,而在EV调整中调整精度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一般的以0.3或0.5为级别。级差越小越能满足拍摄者的创作意图。  对于初学者来讲,曝光补偿一般用于静物、景物拍摄的场合。这个场合适合你从容进行参数调整,用不同的补偿值拍摄多张片子,从中选择最佳作品出来。  正确调整EV值:在典型欠曝场景(物体亮部的区域较多,如逆光、强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场景等)使用EV+,在典型过曝场景(物体暗部的区域较多,如密林、阴影中物体、黑色物体的特写等)使用EV-。简单通俗地说就是“白加黑减、亮加暗减”。  需要注意的是DC无论在P挡还是S/A挡下,当对EV值进行调整时,相机的光圈/快门参数也会有相应的变化:P挡下EV调整时,相机光圈、快门都会做出自动调整;A挡下光圈固定、EV调整会联动使快门的速度变化;S挡下快门固定、EV 调整会联动使光圈大小变化。但是这些光圈、快门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最终成像后的曝光补偿效果。    如果掌握好了ISO调节和曝光补偿的调节,那么数码相机使用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了。玩熟了数码相机,接着我们就该来看看如果拍摄照片才会好看了。各种条件下的拍摄技巧一〉、摄影人的基本道德——永远别做一个让人讨厌的摄影人1、慎用闪光灯——永远不要在会议、舞台或者音乐会等这一类场合上使用闪光灯,原因是,你的闪光灯会影响到别人,你想拍照的时候,要想想别人也想看音乐剧,其次的原因,你的闪光灯肯定不够用,因为有闪光指数这东西可以参照!对应办法,大光圈、提高ISO!2、抓拍,当你突然发现一个很值得拍摄的情形的时候,不妨把这一刻记录下来,但当你的照片当中有人物的正面,或者以该人物作为主要构图对象的时候,应该得到当事人的许可,否则就就尽量不要发表,除非你是新闻记者。〈二〉、如何摄影一.怎样拍雨景雨天时拍的照片,因为雨水的反光,远处景物明亮而影像朦胧,画面的景物,色调浓淡有致,别有一番风味拍摄雨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雨天光线变化很大,有时雨景亮度很高,而乌云密布的倾盆大雨亮度又很低, 两者之间的曝光量可以相差很多倍.因此拍摄时,最好使用测光表测光.2.雨天拍摄,常常会出现曝光偏多的现象,而曝光过度对表现雨景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雨天景物反差小,曝光过度会使反差更小,照片看起来是灰蒙蒙一片.所以,一般多采用减少曝光,延长显影的办法,来改善反差的情况.可按正常曝光量减少一挡到一挡半,每减少一挡时,可增加20%-30%的显影时间,这样有助于提高画面反差.3.拍雨景时,不要以天空为背景,而应选择深色背景,这样才能把明亮的雨丝衬托出来.如果画面中有水,不论是河湖水面,或是街道上的积水,雨点落在水面上溅起的一层层涟漪,也有助于雨景的表现.4.雨水不会是垂直落到地面,一般以选择雨丝成45?方向时为合宜.使用的快门速度不可太高,因为高速度会把雨水凝住,形成一个个小点,而没有雨水的感觉.如果使用的快门速度太慢时,雨水会拉成长条,效果也不好.一般以使用1/30秒到1/60秒速度为好,这时快门速度不高,可以强调雨水降落时的动感.5.拍摄雨景时,要注意在镜头和雨点之间要拉开距离.雨滴离镜头过近时,一滴很小的雨点也会遮住远处的景物.当然,有时也会有意需要这种特殊效果.要注意相机不能淋雨,也不要使镜头溅上雨点.一般可用雨伞遮住或把相机装在塑料袋里,把镜头和取景部位露出.6.在室内,如想透过窗子表现室外雨景时,可在室外玻璃窗上涂上薄薄的一层油.这样,水珠容易挂在玻璃上,渲染雨天的气氛.7.用彩色片拍雨景时,由于阴雨天的光线色温高,使用日光片时,照片会出现明显的偏兰色调.这种偏色可不用校正, 因为兰调可渲染雨天寒冷的感觉.8.拍雨天的夜景时,因为灯光的反射以及地上水面的倒影,都会使画面显得很生动.尤其是,使用彩色片拍摄时,雨天夜景的色彩效果要比一般夜景更为丰富.二.怎样拍雾景雾是由许多细小的水点形成的因而它能反射大量的散射光.距离愈远,散射光越多,色调越明亮,远处景物越看不清.所以在薄雾笼罩下的景物,能明显地从色调上区分出前景中景远景,加强了空间的纵深感.薄雾能掩盖杂乱无章的背景,简练地勾划出画面中的主要形象,提高了表现力.拍摄时应注意:1.雾景的光亮度很高,应正确控制曝光量,以免感光过度.2.雾景反差小,拍摄时最好远用慢速与中速胶片.为使底片获得较大的反差,也可采用减少曝光,增加显影时间的办法来加以改善.3.安排画面构图时,应尽量选择有远景中景近景的景物,以表现景物的纵深感.前景中景应昼选取暗色调的景物.4.浓雾时一般不宜于拍摄,因为它的能见度太低,除较近前景外,中景和远景都看不到.这时,如果加用黄滤光镜或橙滤光镜,可减弱浓雾效果.因为黄橙滤光镜能吸收兰紫短波光,增强光线的透过能力.如想增强雾的效果时,可加用兰滤光镜或雾镜.雾镜分一号二号,可获得不同浓度的雾化效果.如果想加强雾化时,也可把一号二号雾镜加在一起使用. 三.怎样拍雪景雪景的特点是,白雪反光极强,亮度极高,它与暗处的景物相比,明暗反差对比强烈.这一反差级数是远远超过感光片的宽容度的.拍摄时,如果不充份估计到这一特点,画面的影纹和层次就要受到损失.拍出的照片或是白雪曝光过度,一片死白;或是暗处景物曝光不足,没有影纹.所以拍雪景时,既要反映出雪的特点,又要照顾到雪与其它景物的反差问题.拍摄时要注意:1.拍雪景不宜采用阴天的散漫光或顺光,因为这种光线不利于表现雪的质感.一般多采用侧光、逆光或侧逆光.使用侧光或逆光时,阴暗部分最好加用补助光,可用闪光灯、反光板,或利用周围环境中的白色反射物.2.拍摄时,可加用滤光镜.除兰色滤光镜外,其它颜色的滤光镜都可以吸收兰、紫短波光,从而减弱雪地的亮度.一般多加用U、V或黄滤光镜,橙、红色滤光镜会使天空的色调过暗.拍彩色片时,多加用偏振镜.因为它可以吸收雪地反射的偏振光,降低雪的亮度,调节了影调,而偏振镜又不影响原景物的颜色.加用偏振镜可以使兰天里的白云突出,还可提高色彩的饱和度.3.曝光时,应以主体作为曝光的依据.如果画面中以人物为主,应以人物的亮度作为曝光的标准,适当照顾雪景.如果以雪景为主,应按雪景亮度曝光.如需要人与雪景兼顾时,可考虑折衷数字.为了降低雪与暗处景物的反差,可采用增加曝光,减少显影的办法.增加了曝光量, 可照顾了暗处的影纹密度;而减少显影时间,又可抑制了亮处影纹密度的显现.这种办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雪景的反差.一般曝光量可增加一挡到两挡,显影时间最短不可短于正常显影时间的1/3.4.拍摄漫天飞雪的景致时,快门速度不要太高,一般要在1/60秒以下这样可使飞舞的雪花形成一道道线条,有雪花飘落的动感.要选用深暗的景物为背景,这样才可以把白色雪片衬托出来.5.利用带雪或挂满冰凌的树枝、树杆、建筑物等为前景,可以提高雪景的表现力.因为这些前景不仅能使画面产生变化,增加空间深度,而且能增强人们对雪景的感受.6.如果拍摄的画面只是单一的雪原、雪山时,雪的本身的反差又很小,这时要有意识地选择好衬景.要使雪景与周围灰白色调的景物区分出来.四.怎样拍月景月亮本身不发光,而只是反射太阳光,所以它的亮度很低.如果以中午时的日光与满月的明朗月光相比,日光要比月光亮六万倍.月光亮度极低,拍摄月景时必需要长时间曝光.但是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转动,长时间的曝光,会使月亮在画面中移动,而形成一条光带.所以一般拍摄月景,多使用两次曝光法.拍摄时要注意:1. 一般相机都设有多次曝光装置.两次曝光法就是在一张胶片上进行两次曝光.第一次先根据地面景物亮度曝光,拍摄了在月光照射下的景物,在画面上方留下月亮的位置.然后在这张底片上再进行第二次曝光,在原先留出的位置上再拍摄月亮.第二次拍摄月亮时,如果想使月亮的影像拍得大一些,可在此时换用长焦距镜头.另外,因为月亮比月光下的景物亮度高,所以拍月亮时要重新调节曝光时间.如拍月景用光圈2、30秒时,单独拍摄月亮可用光圈2、2-3秒.2.如果月亮的轮廓拍得过份清晰时,效果并不好.所以有时故意把月亮拍得有些模糊,有月晕效果.3.也可使用两张胶片,分别拍摄月亮与月光照射下的景物,然后把两张底片迭合在一起放大.月亮与月光下景物的位置要安排好.4.也可使用一张胶片,一次长时间曝光.如果天空有云,可等月亮被遮住时,先对景物进行曝光,待月亮出云后,月亮也可被拍入画面.也可以在根据地面景物的亮度进行长时间曝光时,用手把月亮遮住,待曝光到最后两秒钟时,再把手拿开,让月亮在底片上曝光.5.拍摄月景需要使用三脚架.另外,长时间曝光时,也要考虑到感光片倒易律失效的问题应当适当增加曝光量加以补偿.如使用彩色片时,应选用长时间曝光型的彩色片.曝光时,因为倒易律失效的问题,除了要增加曝光量加以补偿外,还需要加用滤光镜进行色彩补偿.6.用彩色片拍摄时,可选用灯光型彩色片,拍出的色调偏兰,可渲染月夜气氛.五.怎样拍夜景夜景主要是指在夜晚户外灯光或夜晚自然光下的景物,拍摄时以灯光、火光、月光等作为主要光源. 拍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夜晚气氛.夜晚光值比较低,而景物的反差又比较大,要适当控制曝光量.如果把天空拍得过亮,或灯光的亮度曝光过度时,都会把夜晚拍成白昼,而减弱了夜晚气氛.所以夜景的天空色调应是浅黑色,要有意识地使曝光略不足,一般按正常曝光时间减少1/3或1/2.2.保持灯光的真实效果.夜间摄影的光源主要来自灯光,所以用光时,要表现出灯光光线的照射效果.比如灯光近明远暗,它的光线的亮度随光源距离加长而递减,使用闪光灯辅助照明时,要保留这一特点.可用光圈控制闪光灯的亮度,用慢速度感受原灯光.闪光灯发光的方向要与灯光原照射方向一致.3.拍摄夜晚街景时,为了渲染车辆繁忙的景象,可以用长时间曝光的方法,让来往车辆的灯光在底片上多次感光.因车身较暗而又在行动,所以在胶片上不会感光,而汽车的车灯,就会在画面上划出光亮的线条.画面上白线条的数量和方向,可以根据构图的要求加以控制.一般拍摄时,多利用镜头盖,如车的行动方向符合要求时,可打开镜头盖曝光;如车的行动方向不符合要求时,可盖上镜头盖不感光.拍摄时,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盖上镜头盖,然后打开T门或B门(B门需要锁住)取下镜头盖进行曝光,用镜头盖的开关来控制曝光.4. 夜间摄影可使用一次曝光或多次曝光等方法.一次曝光法就是用三脚架把相机固定,使用长时间曝光,用快门线控制快门的开闭.多次曝光法是在一张底片上,进行两次以上的曝光,拍摄室外灯光夜景时,常采用这种方法.在天空还没有全黑时,进行第一次曝光,曝光量比正常曝光少.灯光点燃后,再进行第二次曝光.如果需要来往车灯时还可进行多次曝光.在进行多次曝光时要注意不要移动三脚架,以免影像重叠.5.画面有灯时,可加用十字滤光镜或星光镜,获得灯光闪烁、光芒四射的特殊效果.用彩色片拍摄时,也可加用虹镜或星女座镜,获得五彩缤纷的色彩效果.6.雨天的柏油马路或光滑的地面,可以表现出建筑和灯光的倒影.如果在画面里拍摄了海边、河流、湖泊旁的建筑,由于水的反光倒影,可以使岸上或周围的灯光增加亮度,衬出景物轮廓,用彩色片拍摄效果更好.7.夜晚使用彩色片拍摄时,一般应选用灯光片.但是如果使用日光片时,拍出的片子色调偏红橙,也能更好地表现了灯光辉煌的气氛.8.现在国外新出产了一种夜间摄影镜头,内部装有一个"影像增强管",它是一个能把微弱的光放大到几万倍的元件.因此,用这种镜头在夜间拍摄,可使用高的快门速度.如使用A、S、A400度片,在明亮月光下,可使用1/500;在淡淡月光下,可使用1/60秒;即使在星光下,也可以用1/4秒以上的快门速度.六.怎样拍焰火拍摄焰火照片时,事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了解燃放焰火的地点,周围环境的特点,便于选择拍摄的位置.拍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最好在第一次燃放焰火时,即开始拍摄.因为焰火燃放后,天空的烟雾不容易散开,这样会影响表现焰火. 2.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打开B门可以拍摄焰火的全部过程.但是,拍摄时还要考虑到焰火的造型效果,如果曝光时间太长,焰火散得太开,拍出来的影像反而不美.所以,要控制曝光时间,一般多在开花时打开快门,拍摄焰火形象最美的一刹那.3.可使用两次或多次曝光的方法.第一次曝光时,先拍摄地面景物和人物,尽量把它们安排在画面的下部,画面上部空出,根据地面灯光亮度曝光.第二次曝光时,可在焰火开放时进行,曝光时间可短些.如觉得焰火燃放得不够时,还可以进行三次或更多次曝光.但注意不要在一张底片的同一位置上将许多焰火重叠在一起.4.当空中焰火和地面的景物,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张画面时,也可使用两张胶片,分别拍摄.用一张胶片上半部拍焰火,用另一张胶片下半部拍地面景物或人物,两张胶片的曝光时间各不相同,然后把两张底片叠在一起放大.七.怎样拍闪电拍摄闪电前,一定要通过观察,摸清闪电的活动规律,以便作好准备工作.拍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闪电的光亮并不一样,有时很亮,有时又不够亮,而且是间隙性的.曝光时,要根据它的不同亮度控制曝光. 在有风的天气里,闪电是流动的,所以要摸清它的流动方向.根据事先观察到的闪电在天空中的位置,确定相机的拍摄位置与角度.相机要固定在三脚架上.2.拍闪电可使用一次曝光法.因闪电时间很短,按地面景物亮度进行长时间曝光时,即可把闪电拍摄在内.拍闪电也可使用两次曝光法.先拍摄地面景物,然后当闪电时,再进行第二次曝光.如果认为一次闪电不够时,还可多次曝光.多次拍闪电时,要注意避免闪电重叠.也可以在拍摄时使用两张胶片,分别拍摄地面景物与闪电,然后把两张底片相叠放大.3.为了防止闪电时相机颤动,应使用结实的三脚架,用快门线**纵.使用单镜头反光相机时,应把反光镜锁上,以减少振动.4.野外拍摄时,要注意不要把相机淋雨受潮,以免导电而发生危险.  八.怎样拍剪影剪影照片表现的只是物体的轮廓,而不要求描绘它的影纹层次.剪影照片分全剪影和半剪影两种.半剪影照片是在物体轮廓上加用光线勾划,但从总的来看,它与剪影照片的要求是一样的.拍摄时注意以下几点:1. 剪影照片可在室内拍也可在室外拍.室内拍剪影,可用自然光也可用灯光.用自然光时,相机要面向门窗.为了避免在背景上出现窗棱或室外的景物,应把门窗打开,并用白床单把门窗挡起来.被摄对象要侧向站在门窗与照相机之间,以白背景的亮度为准进行曝光.用灯光拍摄时,可把白床单挂在屋子中间,灯从床单背后射进来,人站在床单与相机之间,或者直接把背景灯打到白墙上.拍彩色片时,还可在灯光前加滤光片,使背景出现颜色。为了增强剪影的效果,被摄者最好着深色服装,以增强反差,达到主体突出、轮廓清晰的目的.2.在室外拍剪影照片时,最好在清晨和傍晚,这时太阳角度低,光线不太强烈.被摄景物可挡住太阳形成剪影.3.拍剪影照片,被摄物的轮廓线要清楚,拍人像时一般多选取侧面.4.画面背景要简洁,一般多以天空和水面作背景.背景如果有其它景物时,要注意不要与主体剪影重叠.5.曝光时要以背景的亮度为准,主体严重曝光不足,这时才会出现黑影.拍摄时,虽然主体上没有影纹层次,但镜头仍要聚焦在主体上,以保证轮廓的清晰九.怎样拍花卉拍摄花卉时,要求把各种不同花朵的千姿百态和艳丽多彩的丰姿,通过照片表现出来.拍摄时要求:1.因为花朵一般都比较小,所以拍摄时多在相机前加用近摄附件,以便获得较大的影像.相机近摄时,可以利用下面的几种办法:①使用加长皮腔.②加用近摄镜.不同屈光度的镜片,数值越大,放大倍率越大.镜片可单独使用,也可两片合用.③使用近摄接圈.接圈装在镜头与机身之间,可以拍到花朵原大或比花朵还大的影像. ④有的相机加上倒接圈后,可以把镜头倒转使用,在固定的拍摄距离上,能起到微距镜头的作用.⑤也有的相机镜头带有微距装置.如使用微距变焦镜头,可在近距离内聚焦.加用近摄附件时,因景深短,需要很准确的对焦.2.为了使花朵突出,可选用简洁背景.利用自然光或灯光照射在花朵上,把背景处于阴暗处,可拍成黑背景.也可用黑色丝绒或无反光的黑布或黑纸作成黑色背景.如需白色或浅色背景时,也可以选用白墙、天空或白色背景布等.也可使用大光圈,使背景模糊,突出主体.用彩色片拍摄时,可加用偏振镜压低天空的色调,以兰天作背景.如用黑白片拍摄以天空为背景时,如需灰色背景,需加黄滤光镜;如需深灰背景时,可加橙色或红色滤光镜.3.为了表现出花朵的质感与纤细的花瓣影纹层次,拍摄时要注意用光与光比问题.一般可利用自然光或灯光造成侧光、侧逆或逆光效果.同时必须加用辅助灯光或反光板辅助暗处的亮度,缩小光比反差.如阴天时拍摄出的花朵反差小,也可用闪光灯增加反差.4.利用冲洗条件控制或调整底片反差.可以使用微粒显影液,也可以使用强力显影液.可以使用感光超过,显影不足的方法来降低反差;也可用感光不足,显影超过的办法来提高反差.十.怎样拍空中照片拍摄空中照片是指人在一定的空间高度, 拍摄空中景物或从高空俯摄大地.人在高空拍摄时,可以乘坐飞机,也可利用跳伞.但因后者不是一般人所能掌握,所以这里谈的主要是指怎样从飞机上拍摄照片.空中拍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从高空拍摄地面,由于空气中介质散射的原因,景物的实际亮度比曝光表测得的数值要高.所以拍摄时应按测得数值,缩小半级到一级光圈.拍摄高原白雪与海上目标时,因雪与海水反光很强,也要适当减少曝光量.2.在空中可隔着机舱玻璃拍摄,但是如果乘坐直升飞机或是打开机门拍摄时,最好系上安全腰带.拍摄时要握紧相机.3.从空中俯摄大地,距离越近,快门速度越高,距离越远,快门速度可低些.飞机航速越大,快门速度越高.4.拍摄机舱内的活动和地面上的室内摄影差不多.在空中拍摄其它飞机时,如果航速不同,快门速度要提高.5.从飞机上俯摄大地,山峰江河几乎都在一个平面上,景物缺乏变化.拍摄时,可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动体,使画面增添活力.6. 空中拍摄应避免使用顺光,因为这种光线平淡,景物表现得像是叠在一起.一般多用侧光或侧逆光,这种光线能使景物增加立体感和深度感.因为空中兰紫光很强,地面景物容易呈现一片兰色调,所以拍摄时,多加用深黄或桔红滤光镜,可提高照片层次.十一.怎样拍水下照片拍摄水下照片是指人在水中拍摄水下景物的照片.相机与附件都需加有特殊装置,以便适应水下活动.拍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水下拍摄时,相机必需带有配套的潜水摄影附件,或者有一个简易的水密罩,把相机装进去,然后才能入水拍照.2.水下的光线绝大部分是来自直射的太阳光,其余小部分是天空和大气反射的散射光.所以在太阳当空时,水中光线最强,而当清晨或傍晚,太阳位置很低时,水中光线很弱.阴天或云遮日时,此时太阳直射光少,天空反射光多,水中光线亮度很低.3.由于空气和水的密度不同,它们对光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等现象也不一样.因而人在水中所看到的景物与在空气中所看到的有所不同.拍摄时要注意到这一情况.①在水中看水下物体的距离,要比它的实际距离近.例如一个物体在水下实际距离是4尺远,而眼睛看起来却只有三尺.拍摄时,要以眼睛所看到的距离聚焦.②水中看到的物体的体积比实际物体要大1/3倍.③相机镜头在水中的视角要比在空气中减小些.④在水中,镜头的像差加大了.4. 光线在水中被折射时,会产生色散现象,从而会影响胶片的曝光与照片的颜色.水深色光被吸收多,水浅色光被吸收少.另外,水对光谱诸色的吸收情况也不相同,它吸收红光的比例最大,兰光最小,其它色光随光谱而递减.在更深的水中,光线全被吸收,所以看起来是一片黑暗.随着水深的增加,人眼睛在水下看到的色彩与物体的实际色彩不同.当人距离被摄体越远时,鲜艳的颜色成灰兰色,兰色调显得很深.拍摄时要尽量*近被摄物.拍彩色片时还需加用彩色补偿滤光镜.5.水下拍摄时,要紧握相机,将它尽量*近面罩.在水下活动动作要轻,按快门时最好屏住气,按快门时动作要慢.拍摄时,最好把手臂支在身体或别的牢固物体上,以保持稳定.6.水下拍摄时,一般不要从上而下拍摄,因为海底杂乱,很容易与被摄物混为一体.所以拍摄时,通常要游到被摄物的下面,从较低角度拍摄.7.水中光线不足时,可使用电子闪光灯或特殊水下散光灯.以闪光灯指数计算曝光时,要把光圈开大一级. 十二.怎样拍高调照片高调照片画面上的基调绝大部分是以白和浅灰影调为主,黑灰色影调极少,整个画面的色调比较简洁明朗.高调照片分为软高调和硬高调两种:软高调画面上的影调差距很小,可以细致地表现被摄对象的层次结构;硬高调的画面影调很少,几乎只是用线条勾划出轮廓.拍摄时要求:1.光线要柔和、匀称,一般多使用顺光,这样可获得反差平淡的效果.拍摄人像时除头发外,脸上光比不要超过1:2.2.拍摄人像时,被摄者要穿白色或浅色衣服.拍摄自然景物时也要选取浅色调的景物.主体和陪体的色调应尽量接近.3.背景要选取白色调或浅灰色调.4.曝光时,要比正确曝光略增加一点.5.显影不宜过深,应选择缓慢性显影液.十三.怎样拍低调照片 调照片画面的基调,绝大部分是以深灰、浅黑、黑色影调为主,浅色调占的位置很小.整个画面的色调比较浓重深沉.低调分软低调和硬低调两种:软低调是以差距较小的暗影调,表现出被摄对象的丰富的层次和质感.硬低调则是以较大的光比,突出表现对象的轮廓.拍摄时应注意:1.软低调的画面影调低,但影调之间对比不大,它是以接近的影调和细致的影纹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层次和质感.软低调的光比多控制在1:4之间.硬低调的明暗对比强烈,光比多控制在1:8之间.2.拍摄低调照片多使用测光或半逆光,要选择暗背景.3.拍摄低调人像时,人物服装的色调要比较深.拍摄低调的自然景物时,也需要选择深色调的景物.陪体的色调也要比较深,并且与主体的低调相协调.4.感光要充足,以保证阴影部分有足够的层次.显影时应采用慢性显影液,可把D76显影液加二、三倍水冲淡,再把显影时间适当延长一些.5.低调照片的整个画面影调浓重深沉,但其中最好要有白影调.这个白调即使面积很小,但能使整个画面具有生气.十四.怎样拍电视影象拍摄电视影像就是从电视机的屏幕上,直接把正在放映的画面影像拍摄下来.因为国外的电视新闻的影像是通过卫星转播的,它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在报纸上很多国外的重大新闻照片是从电视上拍摄下来的.从电视上拍摄照片要注意以下几点:1. 因为电视屏幕上的影像是由电子束扫描来完成的.为了产生一幅完整的图象,这束电子要在1/25秒内将此图象扫描两次,这就说明了为了纪录一个全部图象,不出现快门条纹,相机拍摄时的快门速度要慢于1/25秒.如果快门速度过慢时,画面会发生变化.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焦点平面快门多使用1/8秒速度,镜中快门多使用1/15秒速度.2.拍摄时,要将电视上的影像调整到最大的光亮度和合适的反差.室内要保持黑暗,以免荧光屏表面产生反光.3.根据荧光屏的明亮度来决定正确的曝光量.4.彩色电视的色温大约是9300K.在使用日光型彩色片拍摄时,因电视色温高,拍摄时要加用琥珀色滤光片,以雷登85或85B比较适宜.如没有滤光片时,也可转动电视的调色旋钮,使画面偏红,以达到降低色温的效果.十五.怎样拍玻璃器皿玻璃器皿不但透明,而且本身还会反射出明亮的耀光.拍摄时要表现出玻璃器皿的这一特点.拍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由于玻璃器皿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的性质,以及表面光滑容易反光的特点,因此用光时,一般不采用直接照明,而是采用间接照明的方法.可将灯光照射到一些明亮的反光面上,然后再由反光面反向到被摄物体上.也可以把玻璃器皿放在一平面的背景前面,灯光照射背景,以背景柔和的反射光作为照亮玻璃器皿的唯一光源.在这种光线条件下,玻璃没有反光,玻璃器皿的深暗的轮廓线条和它的透明质感可以表现出来.2.可任意选用明亮或深色背景.比如用平滑无光泽的黑纸或硬纸板作为深色背景.或者用白色或浅色的无光泽纸作为明亮的背景. 3.拍摄时,不要使相机的影子反映在玻璃器皿上.可以用一块50厘米见方的黑纸,中间开出像镜头大小的一个洞孔,放在相机前,就可以消除影子.4.拍彩色片时,可用大张颜色纸作背景.纸的上端钉在墙上,纸的下端要在台子前垂下一尺左右,玻璃器皿放在纸上.光源可放在背景的后面,打出逆光效果.5.拍摄橱窗里的玻璃器皿时,应从室内向窗外拍,利用从室外射入的逆光表现出玻璃器皿透明的质感.十六.怎样使用追随法拍摄动体时,可以用追随摄影法.追随摄影的特点是,拍摄者要随着动体的运动方向转动相机,在行进中按动快门.拍摄的结果是,动体清晰,而背景移动模糊,给人以快速运动之感.采用追随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把相机紧*脸部,相机与头部作为一个整体来转动.拍摄时,先从取景框里看好被摄对象的位置,然后,按动体行进的方向,相应转动相机,待到适当时机时,及时按动快门.2.按快门时,相机不能停止,必须在转动中按快门.3.不要使用太高的快门速度,一般多用1/60秒,有时也可用1/125秒或1/30秒.如使用快门速度过高时,动感不强,追随效果不明显;如使用快门速度太慢时,技术上不易掌握,主体容易模糊.4. 使用追随法拍摄时,一般以选用测光或逆光为好.应选择深暗色的背景,而且背景最好是有树、山、房屋或人群等景物.这样在转动相机时,背景才能出现模糊的线条.如果背景没有景物,或是暗黑一片,拍摄时即使转动相机,也不会出现模糊效果.5.追随摄影主要用于表现动体的"动态"和"速度"有下面几种追随法:①平行追随.相机与动体的行进方向成90°.拍摄时,相机平行追随动体.②纵向追随.当动体纵向运动时,相机随之纵向追随.如小孩向上荡秋千,相机向上转动.③弧形追随.当动体弧形运动时,相机随动体运动,弧形追随.④圆形追随.当动体圆形转动时,相机圆形追随.⑤斜向追随.当动体由高处下降时,相机可斜向追随.⑥变焦追随.拍摄者在面对迎面而来的动体时,利用变焦镜头,在变焦中追随拍摄.这时动体的四周会出现放射线条,有迸出的效果,动感很强.拍摄的要领是:当把动体对焦清楚后,随动体向前移动的方向,从远向近拉镜头,即从短焦距往长焦距拉动.如动体向后移动时,也可从近向远拉镜头,也即从长焦往短焦拉.变焦追随时,用左手拉动焦距,右手按动快门,在拉动焦距中按快门.背景要选择有景物的地方,这样才能在变焦时,出现迸发式的线条.拍摄时,因动体迎面而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拍摄前要选择安全拍摄点,以免被动体撞伤.拍摄远距离快速动体时,需要用望远变焦镜头,可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用慢速度在长时间曝光过程中进行变焦拍摄.如何构图   摄影构图就是指一幅照片画面的布局和结构安排。尽管最摄影构图含义的具体认识不同,但有一条结论是相同的,这就是构图好的PP比构图差的PP更具有形象的吸引力,更令人爱看、耐看,也更能传达摄影者的表现意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构图的效果。1、摄点的画面效果  摄影构图就是相机镜头的构图。相机镜头对准被摄体的方位就是拍摄点。拍摄点不同,同一景物在画面上的效果就大不一样。选好拍摄点往往能成为一幅好照片的关键所在。    A、不同摄距的画面效果。      拍摄距离的不同,会带来画面的不同效果,不同的景别具有不同擅长的表现效果。一般分以下几种:      远景:被摄景物范围广阔深远,擅长于表现景物的气势,主要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强调景物的整体结构而忽略其的表现。      全景:被摄景物范围小于远景,擅长于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极其所处的环境特点。相对来说,全景比远景有更明显的立体效果。      中景:被摄景物范围介于远景和全景中间,擅长于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情节取胜。      近景:突出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主要面貌,擅长于对人物神态或景物的主要形状做细腻的刻画。      特写:是对被摄人物或景物的某一局部进行更为集中突出的再现。它比近景的刻画更细腻、更具体。    B、不同方向的画面效果。      “方向” 是指拍摄点位于被摄体的正面、背面还是侧面。拍摄点的方向变化既会使主题的形象发生显著变化,又会使背景的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      正面方向:即相机正对被摄主体的正面。擅长于表现对称美,能产生庄重、威严、静穆之感。但是画面缺乏透视感。      斜侧方向:能使被摄体本身的水平线在画面上变成一种能产生强烈透视效果的汇聚线,因而有助于表现出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画面显得生动,有利于突出主体。      正侧方向:即与被摄主体正面成90度的侧方向。常用于拍人物,其特点能生动表现人物脸部,尤其是鼻子的轮廓线条。但不宜拍建筑物,因其会削弱建筑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背面方向:是从被摄主体的背面拍摄,用背面方向拍摄人物时,若注意姿势的运用,能产生一种含蓄美,让人引起更多的联想。    C、不同高度的画面效果。      “高度”是指相机高于、低于还是同于主体的水平高度。      平拍:相机位置与被摄主体处于类同的高度,特征是镜头朝水平方向拍摄。      仰拍:相机位置低于被摄主体的水平高度,特征是镜头朝着向上的方向仰起拍摄。仰拍有助与强调和夸张被摄对象的高度,但镜头不能过仰,否则会产生人物或景物的严重变形。      俯拍:相机位置高于被摄主体的水平高度,特征是镜头朝下拍摄。其最大特点是能使前后景物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发展,有助于画面产生丰富的景层和深远的空间感。 2、光线的造型效果  光线对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与角度,对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光位下会产生不同的明暗造型效果。其中分:  A、正面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面,随角度高低分为平射光、顺光和高位顺光。正面光照射的主体会使人感觉很明亮,但立体感差。  B、前侧光。指45度方位的正面侧光。被摄体与人物有生气和立体感。  C、侧光。又称90度侧光,侧光下的被摄体呈阴阳效果,能突出名暗的强烈对比。  D、后侧光。又称侧逆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侧后方,能使被摄体的一侧产生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加强画面的立体感与空间感。  E、逆光。又称背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后方。能使被摄体产生生动的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加强画面的立体感与空间感。  F、顶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上方,如中午的阳光。  G、脚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下方,自然界常见于水面的反光。3、主体的视觉效果  构图,最重要的是拍摄主角(即主体)应放在什么位置,这就是主体的定位。在一幅好PP中,一般来说,应该用一个最吸引人视觉注意力的中心点,即“视觉中心”。  我们常见的画面中视觉中心的位置,可采用九宫格的“三等法” ,构成井字形状。即在一幅画面上用纵横各两条线组成井字,那么井字中的四个交叉点,就是排布摄影主体位置的最佳点。  为了达到画面的视觉效果,还要注意前景与背景的运用。前景是指处于主体前面靠近镜头的景物,它是帮助主体反映季节特征、地方特征,促使观众产生联想、产生意境的效果。背景是画面上主体后面的景物。它是画面的组成部分,用以衬托主体。注意背景要简洁,要与主体有鲜明的对比,它有提高主体视觉效果的作用。4、线条的形式效果    自然界的很多物体一旦进入我们的镜头,很明显的形成了线条结构。常见的构图有以下几种:    A、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在画面上有多种多样,如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正三角形,倒三角形,还有斜三角形,侧三角形等。正三角形有稳重、均衡、安定的特点,而倒三角形给人以不稳定感,但极有动感,视觉的刺激比较激烈。另外,“V”字型构图也属于三角形构图。    B、S形构图    S形实际上是条曲线,属于规律的定型曲线,具有曲线的优点,优美而有活力和韵味,而且画面显得生动活泼,可有力的表现其场面的空间感与深度感。    C、十字形图     十字形是一条竖线与一条水平横线的垂直交叉。这种构图给人以平稳,庄重,严肃感。可表现成熟而神秘,健康而向上,但不易使横竖等长,一般竖长横短为好,如果两线长短一致,且交点等分,给人以对称感,缺少活力和动感,会减弱其表现力。    D、斜线交叉形构图    十字型的变形即为斜线交叉的构图。将原来十字形的横竖两条线的交叉点为轴心,歪过来便成了两条斜线,以斜线交叉形式构成的画面与前者相比减少了对称的呆板,而更具有动感,更为活泼,舒展。    E、米字形构图    米字形构图不仅是“米”字形,而且是以一个交点为轴心的多线交叉图形,他有团结向内聚力的感觉。其线条是交点内聚,有向心力的象征,如蝴蝶的两个翅膀,所以又称做“蝶形”构图。    F、框架形构图    框架形构图是把要表现的主体,用离镜头最近的树丛、花草等围在中心,使前景形成一个“框”,使观众透过框架欣赏主体,这种PP要注意框架与主体间要有强烈的明暗或虚实反差。    G、布满形构图    它不仅是指用一个单独的被摄体把画面占满,来突出主体,而且还指以较多数量的被摄体把画面布满,不留任何空白。由于被摄体的影象挤的满满当当的,所以不会出现不均衡不稳重的问题,会给人以想象,把视线引到画面外。    H、对角线形构图    对角线构图一是指画面的4个角之间的关系和对角线的作用,二是指物体在画面中营造对角线,使画面活起来的构图形式。     对角线可引导人的视线而形成动感,让画面增加活力,使固定的影象有变化。除了利用画面的对角线外,还可用景物在画面中营造对角线。营造对角线的方式很多,常用的有倾斜画面,选择拍摄角度,利用透视等,使主体形成对角状态。    I、造向角形构图    造向角即在画面中有意营造角度,与对角线构图不同的是它是在画面中营造一个或几个角,以角来表示运动的方向。角度越小,冲击力越大;角度越锐,动感越强。这种构图可以营造气氛,增强艺术表现力。造向角形式构图不仅可以利用建筑物,还可用其他人物群像、场面场景,均可造出角度来。    J、中心汇聚形式构图    中心会聚,就是画幅中的所有线条向中心会聚而来,形成一种交集状,将观众的视线引到会聚的中心点上。这种构图除了要反映深向远方的线条外,要把主体景物安排在会聚点的位置上,不要形成会聚无主的局面。    K、对称形构图    对称形构图是指景物中相同或相似的形式因素,在中轴线两侧以对应关系展开或组合而构成一体。对称,  它要求画面的左右两侧或上下两端有互相对应的相同的物体,或者物体不完全相同,但其大小相称,位置对应。5、影调的情感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因光线照射的情况不同,物体吸收和反射光的特征不同,都有不同的颜色和亮度。在画面上会显示出景物的明暗变化,从而使我们认识景物的形状、体积和质感。如在最亮到最暗的影调中,不同深浅的影调层次多,过度趋势缓慢,这样的称为“柔调”,反之,称为“硬调”,处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调”。黑白色调占画面的比例不同,又会构成不同的感觉。有的呈“高调”,有的呈“低调”。彩色照片分:暖调、冷调、对比色调、和谐色调等等。    在这五彩缤纷的色彩基调中,它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情绪性、象征性、功能性的感觉效果。如:在不同色别中,暖色使人感到距离近,给人以温暖感;冷色则使人感到距离远,给人以凉爽感。6、综合的艺术效果    综合以上几点,根据摄点、光线、主体、线条、影调的综合配置,PP在画面造型、视觉、形式、情感上产生了丰富的艺术效果。当然,不可能全部很完美,但只要拍摄时注意这几方面的构图,定比随意拍出的PP来的完美与耐看。摄影之风景篇一、名山大川拍摄名山大川时须注意以下原则:1、抓住季节变化。因为自然景象都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掌握季节的变化是拍摄成败的关键。2、抓住时间的变化。凡是要拍名山大川,都应该注意时间的变化所导致的景象变化。比如,日出前后时间的变化, 对光线尤其是色彩的变化影响极大。因此,必须在日出之前赶到现场,以便充分观察和利用景象的变化,从中抓住最佳时机。另外,夏季中午时分,对于通常的摄影来说光线不好,但若在山谷里,利用中午的顶光拍摄,山会变成灰兰色,以此为背景,表现深谷里的树林、村庄,更富有韵味。而傍晚,往往会出现微妙的光线和艳丽的云彩。因此日落比拍日出有更多的优点和特点。3、抓住气象变化。拍摄山水风貌,对于气象的利用也十分重要。比如说云就是自然风光的一景,它对风景可以起到修饰画面,增强气氛、加深意境的作用;同样,雾山风景也是山水风貌难得的特殊景象,因为雾能改变景物的自然面貌,如改变景物的空间层次、形态和色调等等。4、抓住角度的变化。拍摄山水风貌,选择拍摄位置也得讲究,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方向、角度产生的画面效果也不同。一般来说,拍摄点宜选择高一点,并且以站在此山拍那山为好。因为若在山底下或在山腰中拍山峰,山顶往往会看不到,或由于透视变形的结果,原来峻峭的山峰会显得既不陡也不高。山麓边如有湖泊,站在湖边将高山与它在水中的倒影齐摄入画面,常能有效的渲染,夸大山峰的高耸和气氛。在构图上,拍山景倒影的画面时,景不妨撑足一点,从而造成山势雄美的景象。二、峡谷瀑布 拍峡谷瀑布的pp 都有共同点,即是山水相依的奇峰峻岭的陡壁,一泻千里的气势。由于水位的高低不同从而也产生了各不相同的气氛与效果,因此拍摄方法也各不相同了。1、拍摄峡谷求其“曲”拍摄峡谷要忌“平”“直”。“平”即是两岸景色贫乏,单调平庸;最好的“不平”是选择有依山而立的峻岭,两岸景色神采横溢而绚丽多彩。“直”即是江河的河床过直,呆板而少变化。最好的“不直”是选取曲折蜿蜒的江河。因“曲”能将众多的景物错落有致的会聚在一定的空间里。使画面十分优美,达到完整的构图目的。由于“曲”使景物远近,大小,高低的透视变化显得十分强烈,是画面结构宽广、纵深大、层次多。2、拍摄瀑布抓其“势”不同的瀑布有不同的拍摄手法。如果瀑布宽大而曲折,可采用较低的角度取景,由下而上进行仰拍,即可真实记录其宏大跌宕的气势。如果瀑布水势潺缓,貌不惊人,可采用更慢的速度,让流水完全呈动态。不同的光照角度,也可导致瀑布水流的色彩变化,如在清晨旭日或傍晚夕阳的辉映下,瀑布流水的受光面会呈现出一片金黄色。拍摄时往往用眼观察白色的流水,只能感到明暗深浅的影调差异,看上去很平淡,但由于光照不同,效果也不同。比如,正面光使瀑布流水表现为耀眼的白色,因缺乏光彩对比,显得较平淡;侧光和顶逆光使瀑布流水的受光部分表现为白色,阴影部分表现为浅兰色与兰色,相互映衬,流水质感晶莹闪耀;逆光拍摄,流水往往受不到阳光直射而处于悬崖等景物的阴影中,瀑布流水呈深兰色。另外,拍摄点的远近,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近景反映其动势,全景表现其气势。 三、草原牧场1、拍摄草原风光草原风光是最有代表性的照片,在无垠的草原上点缀牛马羊等,会给画面增加生气。在拍摄大群牛羊时,要选择高角度,取景时最好把地平线放到画面1/5处,甚至放到画面的边缘处,切莫天空草地各占一半。为避免牧场给人以空旷感,可将弯曲的河流安排到画面中,这样不仅能美化构图,丰富影调,还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但在牛羊不多时,用高角度拍摄,会显得零散。这时可改用低角度拍摄,能使羊群与空中的白云连成一体,相映生辉。草原取景用光的特点是蓝天白云,层次丰富,质感强,若加上偏振镜,可使深蓝的天空更深沉,草原立体感更强。2、草原人物拍草原人物要突出他们的典型性那饱经沧桑的老人,其脸部刀刻斧凿般的皱纹、性格刚强的青壮年、各族艳丽多彩的服饰,都是好的题材。四、海滨滩涂1、熟悉海上的规律在岸滩拍摄,要注意潮汐变化。潮汐潮落,一个场景的变化很大。应事先了解涨潮落潮的时间,以便于出好pp。2、突出海滨特色海滨许多景物都与大陆迥然不同。海浪拍岸就极具特色。用逆光拍摄浪花,能产生生动的光斑效果。为了拍蓝蓝的海水,光滑的卵石来反应平静的海岸,那么用慢快门能反应出宽广而博大的海面。另外,在海边选取景点,尽量选择如蓝天白云、大海、礁石等作为背景。因海上景物明亮,一般用小光圈为宜。3、发挥滤镜的作用在海边拍pp ,用滤镜可增加反差,减少雾气或突出色彩,改善海滨风景的照片效果。如用偏振镜可以使天空加蓝并消除反光现象,还可以用星光镜来使海面产生亮光闪烁的效果。五、农村田园1、拍田园景色风光拍摄农村景色,选择画面时,应很好的理应田坎、道路林木以及农作物的行距所形成的线条和影调,来突出主题,加强气氛,美化形象。拍田园景色,一定要选择较高的拍摄点,因为这类pp要求图象深远,线条和影调分明。在光线处理上,一般宜采用侧光。这种光线立体感强,层次丰富,景物的轮廓明朗,线条有力。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利用前景,它有助于增加农村景物的画面层次、纵深感。为了使pp的前景、远景的细节尽可能清晰,必须用小光圈拍摄。前景还可以反映环境及季节,或者优美倒影,达到情与景的完美结合。2、拍农业生产活动拍农村田园风光还应结合春耕、夏锄、秋收和冬藏。如能巧妙的根据农事内容,结合地区特点,往往能拍到别出心裁的pp,特别在拍农事活动时,不能缺少人的活动场面,要抓取人物的情绪动态,充分反映农民的真实情感,劳动的气氛、姿态和有节奏的动作等等六、戈壁沙漠1、特殊的用光沙漠的色彩单调,阴天时缺乏明暗反差,没有生机,只有在阳光下,沙漠才有明有暗,沙浪起伏,气势磅礴。但并非晴天任 何时候都可以出好片。比如中午太阳过高,沙漠受光后又互相反射,强烈的反光会使整个沙漠如一片白板,看起来生硬刺眼,唯有日出后一小时和日落前一小时,才是拍摄的最佳时机。此时的沙漠明暗效果好,能显出沙漠的美丽与神奇。2、浩瀚的环境沙浪的形成是有条理的,主体在画面中的表现也必须疏密有序,否则会给人以不协调感。在沙漠中,沙浪与沙浪间前后左右的距离较大,若采取纵线构图,就很难反映出沙海的辽阔景象,因此,横线构图易于奏效。为了对较多的横线构图加以突破,可以利用驼队或沙脊的斜线走向,来取得生动而匀称的布局结构。七、森林树木1、利用树木表现气候,反应季节。自然景色随季节的变化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主要是依靠树木表现出来的。固然给人欢愉舒畅之情,但在风雨雪雾等气候中所拍摄的风景片,树木常在表现不同气候时发挥作用,昌盛特殊的艺术魅力。比如:以柳丝轻扬表现风和日丽,以大树摇曳描绘山雨欲来,也成为常见的表现手法;层次分明的树丛,近深远淡的影调,把雾天的特色尽情表达出来。虽然在风景片中,不同气候的不同意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但不可低估树木所起的重要作用。2 、树木有助于构图树木在画面上的位置处理,关系画面构图甚大。比如远近的关系、疏密的布局、俯仰的取决、大小的安置、色调的对比等,都必须在取景时慎重斟酌。另外,垂帘式的枝叶可以美化画面。它将树木置于前景,它那优美的姿态,疏密相宜,既平衡了画面,又起到了装饰美的作用。3、正确运用光线为了表现好风景片中的树木,运用光线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采用侧光拍春天花树的风景片,可使树干与花朵形成黑白分明的爽朗影调,既有欣欣向荣的感觉。用逆光拍树木的姿体,可以树木为主题,将浓黑色的枯树或刚健枝叶拍成美丽的剪影。运用顺光或散射光拍摄雾中树林,可以得到异常丰富的影调层次,用以表现雾中的远景树木风景,也可获得影调柔和而典雅的高调片。可见,对不同条件和环境采用不同的光线,就能把风景中的树木表现的恰到好处。八、高楼大厦首先,要找出最能表现高楼大厦的拍摄角度,充分或典型的体现它的建筑风格与造型。有的需拍全景,有的只拍局部,同时也要照顾周围环境是否有必要呼应。其次,对天空、时间与光线的运用,也是拍摄好建筑物的一个要点。如白天拍摄时,最好采用45度的前侧光最理想,能产生良好的光影效果;若要表现反差效果,可用侧光;而顺光与顶光应少用,表现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多云天气与薄云遮日时的光线较柔和,是最理想的光线。摄影之人像篇以人物为题材的照片无疑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领域,从精心设计的人物肖像到新闻人物摄影,从肌肤娇嫩的婴儿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从人体裸影拍摄到抽象摄影,我们都可以根据自己心中的构图选择相应的拍摄题材,以着力刻画人的相貌和精神状态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达到“形神兼备” 的目的。 一、以环境或眼神突出人物性格的人像  性格是一个人的气度、修养、品格的综合反映,往往只可意会,难以言状。摄影只能记录人的外表,无法像小说和诗歌那样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人物性格。因此,如何将被拍摄者的性格表现出来是人像摄影中既简单又复杂的课题。  1、以环境突出人像  拍这类pp,不仅要能看到人物,而且能够看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背景环境可以说明本人的身份、职业、性格和爱好,并能传达出更多的其他信息。所以,不仅人物的头或肩膀是pp的组成部分,同时其周围的环境也是pp的一部分。  为了使pp能够讲述一个人的故事,首先拍摄场景的范围要尽量宽广,然后有选择的把浓缩出的精华纳入pp中,使得pp中的人物能看清楚,包括人物个性化的服饰及周围的环境。其次,完美的光线也能够产生完美pp,可以直接按情景本身的光线进行拍摄,但对在取经构图时要小心,周围环境表现太多,会使主题显得太小而失去其重要性,反之,就有可能失去与主题相关的重要信息。2、以眼神突出人像性格一个人的气质、品格、修养,往往会在眼神中流露出来。我们在绝妙的眼神出现时,不失时机的作出决定而进行抢拍。从摄影角度讲,模特该不该看镜头恐怕与摄影者个人的感觉相关。当你着手拍摄一张肖像时,选择用什么样的形态,营造何种气氛以及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力,这些问题都要基于很多综合考虑,才能确定下来。拍摄时,要抓住“决定性瞬间” ,因为人的神情是瞬息万变的,真情的流露也是瞬息即逝的,因此要非常注意被摄人物的情绪、心态变化,当他的感情从眼神流露出来时就抢拍。二、以光影为主体的艺术人像    艺术人像的用光比较自由,但选择哪种光线较好,应从模特的姿态、造型出发,其目的是营造气氛与情调。有创意的布光,能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顺光位质感细腻、光线均匀,影调明快、线条丰富。拍摄时,室外可以在晴天的背阳阴荫下,薄云晴天里,或较明亮的多云天气等。在室内灯光下,选用一盏灯即可,而且可在灯(包括闪光灯、白炽灯)前蒙上一层磨砂纸或涤纶纱,使光位柔和,便能得到层次丰富,温柔细腻的效果。  侧光位明媚柔嫩,立体感强,是较理想的光位。无论是前侧光还是后侧光,都能得到较满意的效果。侧光位的主光能明亮的烘托人物的表情,使被摄者的容颜更加甜美,凝视前方的眼神发出闪亮诱人的光芒,神态自若而温馨。  逆光位情深味浓,形态逼真。光源从被摄者身后射出,它能勾画出人像的轮廓,线条十分清晰,皮肤的质感细腻艳美。如果在强逆光下,又能拍摄出有剪影效果的人像照片。  在室外拍摄逆光位的最佳时刻是早晨和傍晚,太阳偏斜的时候最为理想.顶光反差生硬,阴影浓重.因为光线从顶部照射,人物的投影几乎靠近脚下.头顶、鼻子等凸出部分很亮,而眼窝、鼻子下边会形成浓重的阴影,起不到美化人物形象的作用。所以平时很少用此光线拍摄人物。但作为艺术pp,却利用其特定的“缺陷”同样可拍出佳丽的pp。比如用被摄者的姿势和拍摄者的摄影角度变化,可以从中找出其他光线所不能达到的特殊效果三、生活中的抓拍触目惊心的事情往往在不经意的偶然间发生,而且就在片刻间。从婚礼上的深情相吻到婴儿第一次的笑脸,从考试过关那一刻的欣慰到马拉松冠军冲过终点那一刻的兴奋,无论是谁抓拍了这些精彩的幸福瞬间,他都是幸福的。拍摄他人的快乐可谓是摄影者本人的一大乐趣。抓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pp 本身不仅要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且还向人们传递着另一种信息,成功与失败,欢喜与忧愁等等。所以拍摄时必须及时抓住精彩瞬间,抓住高潮点,这就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但话又说回来,经验也是一步步积累的,重要一点是要能抓住任何机会积累经验,随时注意周围发生的一切,尽快学会如何用你的相机把出乎意料的事件记录下来,也就是抓住镜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生活重点pp都是好作品,其关键问题是看你如何拍摄,能够熟练掌握相机并且具有灵敏的观察力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我们可以试着做个练习,比如以一场聚会为练习,可以抓拍聚会中的各类人物。首要前提是有反应迅速的机器。如果直到需要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才打开相机,那无会错过最佳时机,保持机器处于开机状态,这样在看到合适情景时可立即就位,在决定性时刻“咔嚓”一下,从而在最短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拍摄。  如你所见,以下两件事特别重要:其一,摄影者必须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其二,摄影者必须能够熟练操作相机。具备了这两点,你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菜鸟启蒙进阶——轻轻松松玩转你的相机 :数码相机现在是越来越便宜,使用数码相机的朋友越来越多,不过很多人都反应数码相机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好,为什么呢?因为有时候数码相机拍出的照片并不让人满意,偏色啦,照片模糊啦等等,当然,这里面肯定有相机自身的不足,如果相机造得非常好用,我们怎么用怎么满意,我们哪儿还来这些牢骚呢,对不对?不过,更多的原因恐怕还是我们拍摄者自己的问题。一句话,就是我们还不太会用数码相机,不能完全发挥它的作用,有时连基本的拍摄常识都掌握不了,还怎么去苛求相机拍出好东西来呢?所以呀,先从自己身上找差距嘛,那,有关摄影的书籍浩如烟海,怎么看得过来呀,该从哪儿学起啊,别着急,先来看看这篇“如何玩转你的数码DC”吧,希望能给你补充点知识。像素篇:设定合适的图片规格虽然说数码相机是即拍即得,想拍什么就拍什么,想拍多大就拍多大,但是事先确定存储照片的格式和大小也是要慎重的,纵然是相机像素很高,也没必要每次都出全勤,否则不但会增加存储卡的负担,也会使图片的处理和存储时间加长,拍摄过程中就多了许多无奈的等待,如果你想把照片都冲印出来,那么300万像素以最大分辨率拍摄出来的数码照片,要冲印成常见的6寸照片应该是毫无问题,如果用500万以上像素拍摄,冲印出来后就可以做海报了。说到现在的数码图片格式,主要有JPEG、TIFF和RAW三种,前两种主要应用于家用数码相机,JPEG(JointPhotographicExpertsGroup)压缩格式,可以用不同的压缩比对图象文件进行压缩,其技术十分先进,对图像质量影响不大,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网络上。对于那些要求高质量图像处理的用户来说,TIFF格式是首选格式,采用无损压缩方式进行存储。RAW格式是直接读取传感器(CCD或者CMOS)上的原始记录数据,也就是说这些数据尚未经过曝光补偿、色彩平衡等处理,因此深受专业人士的青睐,而在非压缩和非破坏性格式中,它的存储容量要小于TIFF 格式,并且能提高拍摄效率(存储时间、单张拍摄间隔时间等)。对比以上几种主要图片输出格式后,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只是将照片放在网上,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完全能够满足要求;如果是冲印6寸以内的照片或者是A4幅面以内的打印,那么300万像素也足以完成任务;如果还有更高更专业的要求,就视具体需要而定啦。拍摄之前的准备利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的大致步骤是:检查电池和存储卡是否装好:安装存储卡时一定要分清存储卡的正反面,将卡全部推入插槽,然后关闭卡门。取出存储卡时请注意,在相机显示图片还在存储时,千万不能拔存储卡。设定拍摄模式:一般菜鸟只要选择程序自动模式就OK啦。选定照片存储格式:检查相机的分辨率设置和图像质量的设定。一般从低到高有HQ、SHQ、TIFF等5(SHQ标准有3种)种,前四种均为JPEG压缩格式,最后一种为非压缩格式。根据需要设置好拍摄模式:P模式拍摄—一般来说,P模式都是程序控制自动拍摄模式,相机自动设置光圈快门等参数,先半按下快门,等机器进行对焦,对焦完毕后完全按下快门,OK,拍照完成。请注意,一定要先半按快门,等相机自动对焦完成后再全按快门,否则一口气按下去,就多半是雾里看花吧!        A/S/M模式拍摄—这些模式就相当于专业的传统相机的拍摄模式了,可以自己设置光圈快门等参数,A代表光圈优先,S代表快门优先,M代表手动设置。闪光灯的使用:闪光灯通常是4种模式— 自动闪光、强制闪光、禁止闪光和防止红眼闪光,反复地按机身后背面板上的闪光灯键,液晶上会显示闪光灯的当前状态,选择拍摄需要的模式即可。拍摄篇:请先端好你的相机初学摄影的朋友,因为手持拍摄时晃动而造成拍摄失败是比较常见的,如果不是使用很高的快门速度拍摄,任何轻微的抖动都会影响照片的素质,所以,相机一定要端好!手持单反式数码相机的基本姿势是:右手紧握相机手柄,右手大拇指紧贴机背,用右手食指轻轻搭在快门按钮上,随时可以按动快门。左手手掌托住相机的镜头,用食指和大拇指调节焦距或对焦。为了增加相机的稳定性,您也可以把相机背带紧紧缠在右手手腕上。横构图时两手上臂紧贴身体,竖构图时左手上臂紧贴身体,支持镜头。数码相机的取景器一般都制作考究,有一个舒服的取景装置,所以在拍摄时可以将眼眶和额头紧贴取景器,鼻子紧靠机背,但是要注意,这在传统相机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不过数码相机后背一般都有LCD取景屏,鼻子顶在上面会将其弄得油腻腻的,影响显示效果,建议将头稍向右偏,鼻子不要顶着LCD 即可。如果是竖构图拍摄,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同样可以将额头和眼眶紧贴相机以增加稳定性。便携式数码相机大多数都是旁轴式的设计,这类相机都使用镜间快门,震动比较轻微,但这并不代表就可以随便拿着相机拍摄了,想得到更加锐利的照片,只有持稳相机别无他法。同样要用双手上臂夹紧身体,右手紧握相机,左手手掌托在相机底部,食指和拇指轻轻扶住镜头。无论是光学取景器还是LCD显示屏,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持稳相机,竖构图也同样适用。还有,要善于利用一些稳固的物体作为依靠,这样能将拍摄时的晃动降低到最低程度。在户外拍摄可以借助栏杆、树干甚至是一块石头、一堵墙壁来稳定相机;在室内可以靠在桌子、椅子上。有些数码相机的LCD或是镜头可以旋转,这样就可从较高或较低的角度进行拍摄,此时持稳相机会变得困难一些,但只要合理地利用周围一切可依托之物,就能有效降低相机晃动的程度,如用低视角拍摄时,就可以采用蹲姿或坐姿,将手靠在膝盖或腿上,使整个身体构成一个稳固的“三脚架”。拍摄篇:光圈、光圈优先和景深光圈的大小用来控制单位时间内镜头中的光通量,说得直白一些,光圈的大小将决定光线穿过镜头的强弱,它的大小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拍摄出的数码照片的成像质量。比如在快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大则相片越亮,但是假如光圈过大的话,也会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无论是传统相机还是数码相机,光圈值都使用字母“f”来表示,光圈的数值越小,代表光圈的孔径越大,进光量越多,反之则进光量越少,所以,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加大光圈”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将光孔加大的意思。比如从f5.6调大一级到f4、或更大一级的f2.8 等,请大家千万不要记错。顾名思义,光圈优先就是以我们自行手动设定的光圈数值为准,再由数码相机根据当时的环境及光线自动给出快门参数加以配合,当在同一环境内,光圈越小所进入的光线也越少,此时相机便会自动延长快门的曝光时间,光圈优先在数码相机上一般用“A”来表示。景深是指在一次镜头聚焦调节中,所成影像最远部分和最近部分之间的距离,而这部分画面应该具有可以接受的清晰细节,在实际操作中,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近景十分清晰,这对于获得高画质的特写相片有着决定性作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前后景中的物体都相对清楚,不过这对于拍摄运动物体就不大理想。除此之外,景深还有两个重要的效应:一是微距拍摄时的景深比被摄体在较远的位置的时候要小;二是如果在光圈和景物距离都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的焦距越长,得到的景深越小,由此,大家可以得知,景深大小(也被称为深浅)的控制其实也就是对光圈大小的控制。拍摄篇:快门和快门优先快门的速度就是拍摄照片时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参数,对于快门速度的表示方法,也是使用相应的数字来进行设定,比如1/4秒、1/60秒等,它们分别表示让当前设定的光圈孔径大小保持1/30秒、1/60秒的时间,因此,大家不难看出,使用不同的快门参数来保持单位光圈孔径的时间长短,也同样可以控制拍摄时的进光量,即曝光量,如上面提到的1/30秒便是1/60秒的两倍时间,而此时它们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也是成两倍的关系,那么反过来1/30秒则是1/15 秒的二分之一时间,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则将会缩减一半。在实际拍摄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快门速度的调节来实现不同的效果,比如看起来流动的“车河”或凝固的水滴等,它们便分别是使用慢速快门和高(快)速快门来实现的。当然,在使用时还要注意快门与光圈的合理配合。首先,这要取决于我们的创作思路。比如我们打算抓拍动作较快的瞬间,那么第一个要保证的因素便是快门,比如1/125秒的快门速度便基本可以抓拍到行人的步行动作,而不会使人物变虚。在确定了快门的速度后,再根据当前的光线和想要达到的景深效果来选择光圈的大小。事实上,通过不同快门和光圈的组合,其所达到的曝光量是相同的,只是它们所适合的拍摄环境及拍摄出的效果不同而以。比如在充足的阳光下使用1/125秒快门和f11的光圈,其获得曝光量与快门和光圈分别为1/250秒、f8是相同的。快门优先同光圈优先类似,是由我们手动来设定快门的速度,而光圈的大小则由相机自动加以配合。一般情况下,如果是手持拍摄,快门的速度最好不要低于1/60秒,不然很容易出现握不稳相机,而使画面模糊的情况。当然,假如定力足够或使用脚架,便不用担心稳定的问题了,在数码相机上,快门优先一般用“S”来表示。快门的主要应用范围是拍摄运动中的物体及场合,而想拍摄的恰当则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比如,在拍摄行走或者快速移动时,快门速度设置在1/250秒左右合适,这样可以得到相对清晰并没有抖动的画面;要拍摄更快的自由落体或飞驰的物体,则需要将快门速度提高到1/400秒左右;而要拍摄极快速飞行,则要1/800 秒以上了。相反,如果你想拍摄些刀光剑影等相对模糊且另有意境的照片时,相对降低快门会得到更佳的效果,比如使用1秒,1/2秒等。拍摄篇:连拍连续拍摄相片与拍摄普通相片操作相似,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拍摄连续相片的目的是为了抢拍精彩的瞬间,错过了就很难有补拍的可能,因此,要成功地利用“连拍”功能抢拍到精彩瞬间,除了事先做好基本设置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最大限度地缩短快门延迟时间。很多人总是在看到需要的镜头时才去按下快门,这时相机是需要自动对焦、测光、计算曝光量、选择合适曝光组合的,容易造成快门延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半按快门,让相机先完成自动对焦、自动曝光等准备工作,拍摄时机一到,马上把快门按到底,这样快门延迟就会大大缩短。选择合适的照片尺寸。照片尺寸越大,数据量就越大,存储时间也就越长。过长的时间间隔,就会严重影响下一次相片的拍摄,导致一些精彩瞬间的流失,因此,无特殊情况,相机连拍中使用小尺寸为佳,如1280×960或者640×480 ,这样可以减少相机处理时间,缩短拍摄间隔。要有一定的提前量。拍摄者必须时刻保持精力集中,密切关注拍摄对象,在预感到精彩瞬间即将出现的前一刻,迅速按下快门,否则会由于数码相机的快门延迟而丧失难得的机会。在连拍模式下,数码相机的内置闪光灯一般被强制禁止使用,所以对光线的要求较高,如果环境光线较暗,应该采用手动功能拍摄,如快门、光圈优先模式或全手动模式等,手动调整快门速度、光圈大小、曝光补偿等;同时,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使用三脚架或手动闪光灯等辅助器材,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拍摄效果。拍摄篇:微距 一般的数码相机都具有10cm以内的微距拍摄功能,最强的理光甚至能达到1cm超微距拍摄,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光学变焦+微距功能时,绝大多数相机需要三脚架的帮助,这样拍摄出来的照片才会没有抖动和模糊的情况出现。不要忘了相机调整到微距模式:在具备微距功能的数码相机上,都会有一个微距模式的按钮(开关),在拍摄近距离的物体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所写的方法切换到微距模式,此时液晶屏上会显示出黄颜色的花朵图标,表明现在已经在微距模式下了,否则,拍出来就是“月朦胧,鸟朦胧”。尽量采用三脚架和自拍:无论你的手持功夫如何过硬,建议在拍摄微距照片时还是要一个三脚架,尤其是在室内的环境下,采用小光圈时,快门速度通常会低至1/4秒以下,手持无论如何也难免抖动。另外,微距模式下成像景深很浅,手持时前后稍有晃动,焦点就会偏离你所需要的位置。闪光灯的使用:对于微距拍摄来说,如果使用内置的闪光灯,则很容易曝光过度,所以,在微距拍摄时需要使用的是专用环形微距闪光灯,不过绝大多数用户都没必要使用它,我们用自然光和一些简单的灯光已经可以满足拍摄的基本要求。使用液晶屏取景并观察对焦情况:在微距拍摄时,具备旁轴光学取景窗的数码相机,通过光学取景窗获得的视野与相机拍摄到的视野存在严重偏离现象,这时候必须使用液晶屏来取景。如果相机具备手动对焦功能,你也可以一边观察液晶屏上被拍摄物体的清晰程度、清晰范围,一边手动调节焦点。拍摄篇:白平衡的控制 数码相机上CCD的感光能力无法和传统相机的底片一样,拍摄出和人类眼睛所看见一样的颜色,也就是会产生所谓的——色偏,要消除色偏,就要调整光线的平衡,也就是所谓的——白平衡,数码相机一般都有自动的白平衡模式,通常有自动、日光、日光灯、室内,虽然可以将白平衡开启成自动模式,但是不见得在任何光线下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平时就应该多尝试不同光线下各种模式的运用,以积累经验。在超出自动白平衡调节范围的光线条件下,需要使用手动白平衡调节方式。进行手动调节前需要找一个白色参照物,如纯白的白纸—类的东西,有些相机备有白色镜头盖,这样只要盖上白色镜头盖就可以进行白平衡的调整了。操作过程大致如下:把相机变焦镜头调到最广角(短焦位置);将白色镜头盖(或白纸)盖在镜头上,盖严;白平衡调到手动位置;把镜头对准晴朗的天空,注意不要直接对着太阳,拉近镜头直到整个屏幕变成白色;按一下白平衡调整按钮,直到寻像器中手动白平衡标志停止闪烁,这时白平衡手动调整完成。另外,通过手动调节白平衡还可以获得某些特殊效果,比如:在拍摄红红的夕阳时,对着蓝色的参照物手动调节白平衡,可以拍摄出充满温暖气氛的画面;以红色的参照物手动调节白平衡,可以拍摄出的蓝色的冷色调画面。保养、配件篇 镜头保养工具:对于整部相机来说,镜头是最容易损坏的部件。要保护镜头,一片UV镜头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镜头纸、镜头刷、吹气筒和镜头清洁液是清洁镜头的常用工具。机身维护工具在整个机身的维护和保养方面,一个摄影包也是不可少的。除了放相机外还可以放电池、各种镜片、存储卡、镜头纸等物品。三脚架:三脚架号称“世界上最实用的防震系统”,确实,在光线环境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三脚架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对于拥有一部较为高端的消费级数码相机的用户来说,三脚架在不少场合都需要使用,比如拍摄夜景、微距以及光线环境较差、容易手震等情况。增距镜和广角镜:不少用户在使用了自己的数码相机以后,往往感觉不是广角不够大就是长焦不够长,如果你经常为自己相机镜头的局限性而感到苦恼,那么建议你还是尽早选购一片合适的增距镜或者广角镜,但是不要盲目地买,如果你是经常使用长焦的,并不介意较小的广角端,那么选购一款合适倍数的增距镜就可以了,反之就只购买广角镜。当然如果两端都需要扩展的就只好购买两个了。数码摄影入门九法数码摄影入门之一首先要清晰  什么叫清晰,这是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因为我们的要求不同,我们对清晰的概念也是不一样的。这里联系到3个概念,即对焦精度、景深选择和抖动。对焦精度,现在的dc都AF了没有什么可以说的,除非你要拍的主体不在相机的对焦范围里,或者现场极度昏暗,AF还是可以保证质量的。除非你有更高的要求,比如获得超焦距等等,这些是高级手法,应该在无忌里讨论这里不讨论。  其次是景深,说道景深就需要给出另一个概念:弥散圆,名词解释:弥散圆:弥散圆.在焦点前后,光线不能汇聚到一个点,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扩大的圆形光斑,这个光斑的外圈就叫做弥散圆。显然,当弥散圆的尺寸小到一定程度后,人眼将认为其是一个不可分辩的一个点。这时我们就会觉得在焦段前后一段距离里所有的像都是清晰的。这就产生了“景深”。景深内的弥散圆称为就称为容许弥散圆可见容许弥散圆的概念是一个随着人观察分辩力的变化变化的,景深是随弥散圆的可接受程度在变化。  最后是抖动,说一个故事,15年前我初学摄影是在高中的兴趣小组,老师是印尼的归国华侨。那时的我根本没有兴趣听老师的理论课,仗着家境不错,就只会浪费胶片。在一段时间的拍摄后,一次少年宫有一个摄影比赛(俺那年代惨啊,这种机会是已经极难得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了)黑白片子被要求必须放大到8 寸以上才可以参加。在老师的放大机下,我的片子里的对焦不实和抖动被无情的放大到足够让我沮丧的的程度!这时我才知道老师说的那些“清规戒律”有多重要。  对持稳相机,我现在可以达到:相对135的50mm焦距下,手持1/4秒可能在LCD上看不出抖,手持1/30放大到7寸内看不出抖,手持1/125秒放大到A3幅面肯定看不出抖。正确的手持方法是用相机的眼平取景器,这时你的左手托住相机左肘紧紧的支撑在肋部形成一个3角,右手持握把手,右肘也紧紧的支撑在肋部也是一个3角,同时2支手臂也自然形成一个3角,有点物理知识的人应该已经感受到它的稳定了。手部动作:拇指控制多功能拨盘,食指轻轻放在快门上,调匀呼吸,就像扣动枪机,做到“有意瞄准,无意击发”此时高手已经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十步一击,一击必杀!当然,绝对不抖是不可能,即使使用捷信,至少它还有按固有频率出现的震动吧,就看大家的要求了。数码摄影入门之二准确的曝光  曝光的定义,如果予以科学的解释的话,即是:光线的强度乘以光线所作用的时间。定义中的“光线的强度”,是指CCD受光线照射的强度,即照度(以I代表照度,单位是勒克司)。定义中的“光线所作用的时间”,是指感光片受爱线照射的时间,即曝光时间(以T代表曝光时间,单位是秒)。曝光量的计算单位是勒克司·秒。以E代表曝光量,即可得到曝光公式如下:E(曝光量)=I(照度)×T(曝光时间)   依据这一公式,若要取得一定量的曝光量,则光强度愈大,曝光时间愈短;光强度愈小,曝光时间愈长。如果光的强度增加一倍,曝光时间就需减少一半,假如光强度为2,时间为4,曝光量则为8;如果光强度为4,时间为2,曝光量仍为8。  等量曝光  我们清楚地了解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开戾得较大的光圈要比收缩得较小的光圈能让较多的光线通过镜头到达胶片上,较低的快门速度要比较高的快门速度能让光线较长时间地停留在CCD上。由此可以演变为以下情况:光圈f/1.8与快门速度1/500秒相组合,和光圈f/4与快门速度1/100秒相组合,所获得的曝光效果是一样的。它们又和中级光圈f/8与中等快门速度1/25秒相组合所获得的曝光效果是一致的。这就叫作"等量曝光"。  上述三组曝光组合的曝光量是相等的,体现在底片上的密度是一致的,体现在CCD上的影调层次、色调还原与再现是一致的。但是它们三者之间在画面效果上存在着两个重要差别:一是由于光圈的大小形成了不同的景深;二是由于快门速度的高低构成动体影像的不同清晰程度。  由等量曝光的原理使我们知道,不同曝光组合的等量曝光,可以获得底片密度相同的曝光效果。然而,以摄影实践中,应该根据拍摄题材和被摄对象的不同,在可以产生相同密度的若干曝光组合中,选择最佳的一组曝光组合,来表现所拍摄的主题。这就是选择曝光的概念。   那些富有经验的摄影家,从摄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得知,尽管每组快门和光圈均能产生等量的曝光效果,而画面中景深与动体清晰程度却大不相同。具体采用哪一种曝光组合,必须认真考虑。是用较小的光圈去获取较深远的景物清晰范围呢?还是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去抓取被摄动体的“凝固影像”?或是用极短的景深使背景虚化以突出主体?还是以较慢的快门速度增强动体的动感?等等。这一切都需要摄影者动脑筋来思考并加以选择,这决不是那些“自动相机”所能解决的,因为“自动相机”并无思维能力。具有形象思维能力的人可以得心应手地操作照相机去完成自己的构思,这或许就是相机的“自动曝光”与人的主动“选择曝光”的区别所在。  什么叫准确曝光。正确曝光的含义简单说来应该是:在适当的时间里让CCD受到适当的光量照射。  说到曝光不得不先说说亚当斯的区域曝光。风光摄影的泰斗美国摄影家A.Adams对摄影界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创立了“区域曝光”的概念。不说了其实我自己也没有全部理解,里面的理论足可以写一本书了。但现在我的拍摄都是建立在这部分的理解上。  我们为什么可以看到多变的图像几何结构?学过素描的朋友会很容易理解。图片无非是从白亮的高光到色彩饱和的中灰到全黑的暗部的连续的过渡。这种过渡让我们分辨出物体的轮廓。   最传统的拍摄手法在数码领域依然是最有效的。当你看到一个画面你想要表现什么,也就说你想要它体现最饱和的色彩和最丰富的细节,就对准它点测,然后按照测试值曝光,出来的片子一般就不会让你失望。当然你如果希望其他部分也体现出一点细节,你就必须使用反光板、吸光板来使这些地方控制到你的CCD的宽容度的范围内,或者变换角度和等待光线的变化来减小光比。反之也一样,你如果希望某部位出现纯黑、纯白,那就让这些部位偏离曝光值5档以上,就可以看到你想看到的东西。明白点测和手动对一台相机的重要了吧。  当然实际的拍摄没有这么简单。特别使纪实类的片子。你要限制光线,同时光线也在限制你,除非室内静物,完美的光线可遇不可求。但机会往往稍纵即逝。这时,经验变得很关键。包围曝光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但不是万能,至少包围测光不能改变客观光比。布勒松语“你得不停的改变角度”角度的改变不单单是为了改变构图,往往更多的是在改善光线对你的限制。可以利用的东西太多,比如水面的反光,白色的墙壁等等包括许多不可预见的情况,比如薄云可以使阳光变柔。数码摄影入门之三黄金分割  构图一词是英语COMPOSITION的译音,为造型艺术的术语。在《辞海》中,谈到“构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  首先说构图里的分布和造型,这里不得不提到2个名词:九宫格和趣味中心  说九宫格前先说著名的黄金分割   自从古希腊人发现黄金分割以来这种比例就被认为是美学的最佳比例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实黄金分割是造型艺术中的一种分割法则。亦称黄金分割率,简称黄金率。它的分割方法为,将某直线段分为两部分,使一部分的平方等于另一部分与全体之积,或使一部分对全体之比等于另一部分对这一部分之比。即:在直线段AB上以点C分割,使(AC)2=CB×AB,或使AC∶AB=CB∶AC。  实践证明,它的比值约为1.618∶1或1∶0.618,被称为黄金比。黄金比最早是由古代希腊人发现的,直到19世纪被欧洲人认为是最美、最谐调的比例。黄金比广泛用于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价值,尤其在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的长和宽的比例(如书籍开本)设计中容易引起美感,故称为黄金分割。20世纪中,法国建筑师Le科布西埃发现黄金比具有数列的性质。他将其与人体尺寸相结合,提出黄金基准尺方案,并视之为现代建筑美的尺度。法国还产生了冠名为黄金分割画派的立体主义画家集团,专注于形体的比例。  在实际运用中,黄金比多只采用近似值。最简单的方法是按照数列2、3、5、8、13、21……得出2:3、3∶5、5∶8、8∶13、13∶21等比值作为近似值。这种分割方法亦用于优选法。  再说说九宫格,九宫格的源头可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构图模式,但巧的是它与黄金分割有着惊人的理论联系!大家们把画面的上下左右用黄金分割来做出4 条线,我们惊奇的发现这就是我国古人所说的九宫格!  人们发现在九宫格的4条线交汇的4个点是人们的视觉最敏感的地方,在国外的摄影理论里把这4个点称为“趣味中心”。顾名思义,被反复证明的是当被摄主体处于或发布在这4个点附近最容易得到“眼球”:)数码摄影入门之四对称平衡呼应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把构图结构称为“章法”或“布局”,“展纸作画章法第一”。位置经营如同围棋,下子格格皆可落,切勿乱迷。素纸也可处下落墨,切记不可胡乱抒笔。棋有棋路,画有画理,一笔走失如棋败局。古人将章法(构图)比作下棋,摄影变如此,也要有一定的章法与布局,置阵布势。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过,“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及地方部位”。1、水平位置,这样拍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你可以以建筑物、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物,尽量让画面在观景器内保持平衡。2、色彩平衡性良好,画面要有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全部背景中突显出来。如补色平衡(下图),所谓红花绿叶配就是这个道理。同色平衡,穿黑色衣服的人一般不安排在深色背景下拍摄。3、前景有均衡画面的作用。有时我们在画面上发现空缺不均衡的时候,比如天空无云显得单调时,用下垂的枝叶置于上方,弥补画面不足之处;有时画面下方压不住,上重下轻的时候,可用山石、栏杆做前景,色调深使画面压住阵脚,达到稳定、均衡的作用。前景运用虚焦点的表现手法,给人们一种朦胧美的感觉。4、空白。它是沟通画面上各对象之间的联系,组织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空白在画面上的作用,如同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作用一样,能帮助作者表达感情色彩。  画面上留有一定的空白是突出主体的需要。要使具有视觉的冲击力,就要在它的周围留有一定的空白。这可以说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规律。人们对物体的欣赏是需要空间的。精美的艺术品,如果将它置于一堆杂乱的物体中很难欣赏到它的美,只有在它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间,它才会放出它的艺术光芒。一幅画面如被实体塞满,就会给人压抑的感觉,画面上空白留得恰当,才会使人的视觉有回旋的余地。“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就是这个道理。   现实生活中,一切稳定的物体都有均衡的形式:桌子四条腿是稳固的;盖房子如下面小上面大,就给人一种不稳固的感觉;挑担子一头重一头轻,使人走路不便;劳动中人们的姿态显然是求得身体均衡以合乎这一劳动特点的姿态……。许许多多的生活现象培养了人们要求均衡的心理,并且在人们的审美过程中起作用。画面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均衡,安定的,使人感到稳定,和谐,完整。利用人们要求均衡的心理因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强调画面的表现力:a、对称式构图,对称一直是我们民族强调的东西,历来的皇宫。都城都是对称布局的。它强调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四平八稳”的对称均衡中显示出一种古朴的庄重的关系。b、虚实呼应式布局,就像江南园林。在一些强调幽雅、恬静、柔媚的抒情性风光画面中,要求的是变化中的均衡画面上可以有疏有密,有虚有实,但整体要求是均衡的。一幅田园风光里比如左下角有一头耕牛,右上角的天空里最好应该有一片云。  对比和反差也是常用的平衡手法,记得有一幅名作是一只白胖的白人的手握着一个非洲饥民小孩的手(在网上我找不到这副pp,只能让大家想象了)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大小对比的效果,为了充分表现pp的内容,使观众对主体形象有鲜明印象,往往需要采用大与小,长与短等对比手法来加以表现。  数码摄影入门之五线条与三角  人们在构图中还经常采用一种“定向线簇”,它常常能收到“光芒四射”的效果。在大多数情形下,它把观众的视线引向主体,其完整的效果形成了一种从主体沿着直线向外放射的气氛。这是一种达到形象化效果的简易方法。摄影构图的另一基本技巧,是运用能将观众带入画面的“内引线条”。虽然内引线条有许多复杂的形式,但最易于识别和最易于获得成功的是C形、S形及富于透视感的斜线。  “C形线条也是一种有效的内引线条,但拍摄时须注意透视线条不得从任何一个底角弓I入。一般而论,内引线条不得从任何一角开始,而要从底边中心略偏一处的某测开始。”   至于S形线条,也有人称之为“形体线条”。这是霍加思最先作为一种优美的构图线条提出的。因为它来自妇女的优美身段:一种稍稍拉长的“S”形。作为——种常用的构图线条,它确实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S形线条的魅力,在利用线条进行构图时,有一点须引起注意,即画面中的直线,特别是和边框平行的直线,不能毫不间断地从画面的一边伸向另一边。否则,很容易出现下列的情形:原来的意图是只想拍一张照片,而结果却好像是两张互不相关的底片印到了一张相纸上。这个问题在拍摄自然景物时,例如在地平线居中,天空和地面各占一半画面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如仍纠正这种毛病?在美国摄影家B·克莱门茨和D.罗森、菲尔德合著的《摄影构图学》一书中指出,只要使“这种直线的延续性中断,而且使某一部分画面的图形伸进另一部分画面,照片的整体感就会牢固地建立起来”。  对角线的构图是一种导向性很强的画面,使用这种构图往往是作者希望把读者的目光明显的导向某事物,或表现线条本身的魅力,因为大家都知道矩形画面里最长的线条就是对角线。还有一个常用情况就是当2个趣味中心不明显但需要产生某种联系的时候,作者也需要一种形式来关联他们。看图,是体现桥梁宏伟的名片,闪光的桥梁主体横跨2个角似乎要跨出画面的外面。  前文里提到的留空白,常见的留空白往往是一个几何体,而几何体里最简单,最善于表达情感的非3角形莫属,正3角形往往表达一种稳定的情绪,多用在建筑,成年男子,成功人士等场合。这里如果有年纪大一点的人可能还记得当年的课本里有一幅描写大庆劳模王进喜的图片就是使用里正三角的构图,表现主体的刚毅和力量。   非稳定的三角构图,可以活泼画面,多用在多变的女人身上,下图就是一个范例。当然也有用这种构图来渲染一种不稳定的、烦躁的情绪,但我没有找到合适的图片示范。  谁都知道,作曲家和钢琴几乎是二而一、一而二的关系。把主人公安排在琴房这个环境,应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关键是人物在画面上占据的面积大小问题。纽曼的这种处理包含了某种艺术的辩证关系在内。我们知道,有的物象在画面上占据面积大,可能是画面主体,也可能不是主体,有的虽然看来显得小,倒可能是主体,这就看作者如何处理作品题材内涵和动工构成因素了。一般说来,有生命的、起主导作用的、运动着的、富有变化的,总是更重要、更突出些,相反的情况总是显得重要性不如前者。而在艺术表现上,形体虽大,如果只是属于陪衬物体,又能起着引导视线、突出主体的作用,那么,大的看似为大,实际在观赏者心目中显得小,而小的表面看似小,实际上在观赏者心目中觉得很大。纽曼正是这样理解和处理这幅作品的人和物的关系的。作者为什么只取钢琴的上部而不取下部,人物置于一角而不居中?"我们认为,这出于以下考虑,一是琴面、琴盖、支柱有概括意义,已足以交待主人公的职业和身份;另一方面,从艺术上考虑,为了运用形式美的规律构成画面,人物、琴盖、支柱和琴面构成的三角构图,能够吸引人的视线,引导人们的视觉运动,形成以人物为中心,由人至支柱再到琴盖,两个三角形构图关系,这样既突出了主体,又为读者广泛联系和回味提供时空条件。这是符合观众的欣赏心理的巧妙的艺术处理。 摄影入门之六名家名言  有些人或许对构图有天赋。不过,根据美国摄影家维利·奎克的看法,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够通过应用一些基本法则,达到具有相当水平的摄影构图能力。为此,他提出了一些简单的方法。他认为,依据这些方法,任何人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拍出较好的照片。  维利·奎克指出,摄影者最易犯的错误是拍摄点取得过高,与被摄体离得太远,致使画面出现各种各样与拍摄目的毫无关系的东西。  他说:“请记住,画家是把东西画进画面,而摄影者则是从画面去掉一些东西。”他说:“一张照片应该只有一个趣味中心,画面上不能有无用的东西。如果你对某个物体是否有助于画面抱有怀疑,你就应尽可能地把它放弃掉。”这里就是人们常说的摄影是“减法的艺术”  奎克认为:“这并不是说,趣味中心非得准确地置于交叉点上不可。正因为如此,实际上趣味中心常出现在交叉点附近。”  奎克指出:“每一幅照片都应保持一定的平衡。这就是说,对主要被摄体的安排,不能使画、面出现向分量大的一边倾倒。但平衡并不意味着将两个同样大小和同等形状的东西置于对称的位置。这里的关系,只要你看一下在玩跷跷板的孩子就知道了。跷跷板两边的孩子,小些的一个必定坐在离中央远些的地方,而大的孩子肯定坐在靠近中央的地方。”   奎克认为:“把突出的线条安排,指向趣味中心,是拍摄一幅悦目照片的另一个要素。这些线条被称为主导线,有效地利用主导线,可以创造出惊人的照片。把主导线安排成对角线,会产生有力的动感。  “线条常常在照片中提供一个边框。这可以通过选择视点来进行,例如在树下通过树枝框住画面上的被摄主体。此时通常使用小光圈,以使整幅照片清晰。这样做,也有可能使边框过于突出,但安排适当,会得到好照片。  “在一幅照片中,地平线的位置会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拍摄时,地平线要尽量避免处在照片的等比线上,因为这样做会把照片均分为两半,给人以呆板的感觉。  地平线处在画面下方,会给人以宁静的感觉,而处于上方,给人的感觉则是活泼、有力的。“此外,横幅画面可以产生安宁、平静的感觉,而竖直画面则会产生动态效果。”  奎克认为,以上方法如果运用得好,你的照片将会出现明显的改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很快就会学会鉴赏构图,从而为你增添摄影的乐趣。达柯认为,有时“如果线条与视觉产生了共鸣,一簇线条本身就能成为一个主体”。美国摄影家L.小雅各希斯认为:“构图是从摄影者的心灵的眼睛做起的。构图的过程也被称为‘预见’,就是在未拍摄某一物体之前或正在拍摄的时候,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图像或印象。通过经常析自己和别人的作品的构图,就会使自己的这种预见本领更加娴熟,变成一种本能。”这就是我常说的用脑子拍照。   奥地利摄影家伊涅斯特·哈斯对此也有同感,对于构图,他己达到手中无剑,剑在心中的境界,他认为、“构图在于平衡,每个人对平衡的处理都各有不同。”正如同武功达到最高境界时,已没有招式名称,只凭自己的功力去化解。他认为:“你越能忘记你的器材,就越能集中你的题材和构图,这时相机只是你眼睛的延续,再没有其他意义。”小雅各布斯还认为:“构图的最基本的因素是线条、形式、质感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空间。当然色彩同样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会聚的线条一般能说明透视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的照片都非要表现出透视的深度不可。许多杰出的作品都是平面图案。在取景器中的某个景物或人物的肖像,都是根据摄影者个人的感受进行安排的。就是所谓摄影里所有的控制是服务于你想表达的情绪。  “在大多数情况下,每幅照片中都有一个或一组形状或形式起主导作用,而照片中的色彩、体积、位置和其他形状等,都是为主导因素服务的。……构图中的对比,是指大与小、明与暗、近与远、主动与被动、平滑与粗糙、色彩的浓艳与轻淡等等的对比。要多利用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通过它门使主体影响整个构图。例如,恰当地利用对比法则,照片就会具有强大的魅力。”  摄影家瓦尔特·德·格鲁伊特对摄影构图作阐述。他认为:“每一种构图都是以排列次序为基础的,就像我们从哥士达心理学和信息学原理中所了解到的那样,构图可以用多种方法获得。它产生于相似事物的组合以及对相反事物的强调。排列次序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形态和色彩的疏密和对比也会产生排列次序。排列次序是以一种美学上的均衡为基础的,而均衡则从复杂、矛盾和动态之中造就和谐。”   他说:“任何人,只要懂得把照片分成单个的构图成分,借以得出它在美学上的一致性和合理性来审查照片的具体效果,就都会成功地创作出好的作品。""要获得令人满意的照片构图,须经常分析照片。”  数码摄影入门之七用光的艺术  说白了,玩摄影就是在玩光线。就如同素描,光线的表现力就是一幅好pp的“魂”下面先讨论几个概念:任何一种光线都存在着三个要素,即强度、方向和色调。  光的强度  强度描述的是光线的强弱程度,各种光源所发出的光线都有一定的强度。强而直接的光会造成明显的阴影,并且清楚呈现出物体的轮廓,所以常用来勾勒物体轮廓;强光也可增加被拍摄主体的明暗、色彩对比。弱而散的光可以减弱被拍摄主体的明暗对比,使物体表面看来平滑细致。  对于摄像的照明,在影室内,强光源常常要作为主光来使用,是拍摄照明的主要来源。而弱光源要作为辅助光来使用,它可以减弱主光所造成的强烈阴影,同时不至于投射出多余的影子。但是光线过强,往往收不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强光下形成的阴影会过于夸张,光影效果不自然。   拍摄时,如果光线过强,可以通过加装漫射屏或反射板等方法,来削弱光线的强度。和强光相比,散光的光影效果较为柔和自然。可以使主体受光面均匀,反差适中,受光源的方向性局限小。另外还有一种光线就是所谓“漫射光”阴天里的那种没有明显方向性的光线就是所谓漫射光。漫射光不像前面提到的那2种光源,它几乎是没有阴影的,著名摄影家布列松就是驾驭漫射光的高手。数码摄影入门之八光照度强弱  光照度,即通常所说得勒克司度(lux),表示被摄主体表面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光通量。1勒克司相当于1流明/平方米,即被摄主体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距离一米、发光强度为1烛光的光源,垂直照射的光通量。光照度是衡量拍摄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  夏天中午阳光最强的时候,室外光照度可达到100000lux以上,很容易形成明显的阴影,这并不一定是一个很理想的拍摄环境。而大多数室内照度都在300lux以下。照度不但同光源的发光强度有关,而且和光源到被摄主体的距离也有关。一般情况下,当被摄主体到光源的距离不变时,被摄主体的照度与光源的发光强度成正比;相反,当光源的发光强度不变,但与被摄主体距离发生变化时,被摄体上的照度大致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使用闪灯时的光圈变化就是根据这个原则来的。还有一个法则就是:当一个光源照射于前后两个主体上时,光源越近,那么这两个主体获得的照度差异越大;光源越远,这两个主体接受到的照度越接近。这样的变化在上期的“构图”里得到了运用不同的反差,会造成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  说到这里我希望大家不要和上期说的概念做混淆,上期说的是光的方向性,照度是指强度。2者有相当的联系,但,是不同的。强光更加容易得到方向性,可是如果假如满屋这个方向都是5w lux的强光拍出来的pp也是没有方向的用光。又比如在微距的环闪下所有的影子都被“消灭”此时又何来的方向?相反,窗边的肖像,不要看室内的照度相当弱,但是方向性极强,常常用于刻画成年人的稳重和矜持等。  所有的光都具有方向性,这个概念容易理解。根据光源与被摄主体和摄像机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可以将光线分为顺光、逆光、侧光三种基本的类型;而根据三者纵向的相对位置,又可分为顶光、俯射光、平射光及仰射光四种光线……数码摄影入门之九光的方向  现在就光的方向做具体的分类。所有的光都具有方向性,这个概念容易理解。根据光源与被摄主体和摄像机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可以将光线分为顺光、逆光、侧光三种基本的类型;而根据三者纵向的相对位置,又可分为顶光、俯射光、平射光及仰射光四种光线。1、顺光  相机与光源在同一方向上,正对着被摄主体,使其朝向镜头的面容易得到足够的光线,可以使拍摄物体更加清晰。根据光线的角度不同,顺光又可分为正顺光和侧顺光两种。   正顺光就是顺着镜头的方向直接照射到被摄主体上的光线。如果光源与相机处在相同的高度,那么,面向摄像机镜头的部分全部能接受到光线,使其没有一点阴影。使用这样的光线拍摄出来的影像,主体对比度会降低,像平面图一样缺乏立体感。在这样的光线下拍摄,其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会使被摄主体失去原有的明暗层次。这里就不给图了,绝大多数的机载闪灯照明下的照片就是这种光线。  而侧顺光就是光线从相机的左边或右边侧面射向被摄主体。在进行拍摄时,侧顺光是使用单光源摄像较理想的光线。多数情况下一般用25°~45°侧顺光来进行照明,即相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连线,和光源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连线形成的夹角为25°~45°。此时面对相机的被摄主体部分受光,出现了部分投影。这样能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皮肤质感。既保证了被摄主体的亮度,又可以使其明暗对比得当,有了立体感。台湾影楼那种很“靓”的照片大多是这种光线。2、侧光  侧光的光源是在相机与被摄主体形成的直线的侧面,从侧方照射向到被摄主体上的光线。此时被摄主体正面一半受光线的照射,影子修长,投影明显,立体感很强,对建筑物的雄伟高大很有表现力。但由于明暗对比强烈,不适合表现主体细腻质感的一面。不过许多情况下这种测光可以很好的表现粗糙表面的质感。3、顶光、俯射光、仰射光  顶光通常是要描出人或物上半部的轮廓,和背景隔离开来。但光线从上方照射在主体的顶部,会使景物平面化,缺乏层次,色彩还效果也差,这种光线很少运用。尤其是在那些“到此一游”的人像片里,正午的照射光线往往会使人物的鼻子下方和眼袋下面出现极重的阴影,非常难看,所以需要表面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然特殊情况下顶光运用的好也有成功的范例。   俯射光是这三种光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一般的照明在处理主光时,通常是把光源安排在稍微高于主体、和地面成30°~45°角的位置。这样的光线,不但可以使主体正面得到足够的光照,也有了立体感,而形成的阴影也不会过于明显。不过这种光线很少单独使用,大多是在影棚里与其他辅助光混合使用,如与侧顺光位配合等,会产生很好的效果。还是不给图,大家把自己的婚纱拿出来里面就有不少是广泛使用的,我的图片就不贴了,避免麻烦。  仰射光又叫底光、脚光,也是一种不多见的打光法。将光源置于主体之下向上照射,会制造一种阴森恐怖的效果。一般电影中使用较多,为了刻画反面人物的阴险可憎,往往会使用很硬的底光。这就不给图了,想要看效果的朋友可以在晚上面对镜子用手电从自己的下巴向上照看看效果。不要用这种方法来吓mm哟!不道德的。  摄影中的逆光我个人认为是最俱表现力的一种光线,但使用上最复杂,难度也最高。数码相片后期处理有句话说拍得好不如PS的好!作为一个真正想提高摄影技术的人,坚决不能为了炫耀而去PS出一些让人惊叹的相片来,只有自己拍的才有实际意义,也才能帮助你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摄影师.不要漠视后期处理,相片刚拍出来的总会有些遗憾,这时就需要你用相关软件(photoshop等)处理下,不过超过底限喔!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发现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回答完的,如果你真的想做好相片的后期处理,建议你去买本或借本有关相片后期处理的书来看下,会有蛮大的帮助的. DC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我有一个劝告:相机不要轻易借给别人!特别是那些不把东西当东西的人!请千万以及一定不要拿纸巾,眼镜布等纤维制作的东西去擦拭镜头!(很多人竟然都不懂这个,暴汗!)请用专业的镜头纸或打磨的专用布,并且还不要太用力,要必须轻轻地拭去镜头上的灰尘及油污!镜头是脆弱的,不管你多么小心,擦多了都会损坏它,所以少量的灰尘可以暂时不去理它,切记!认真呵护你的相机牢记相机的保养要则:大多数数码相机用户都忽略了说明书上注明的“数码相机是一种精巧、易损坏的光学装置” 。几乎没有人会阅读说明书后面的使用说明,警告用户不要在雨天、烟雾、结冻的天气里或爆炸空气中使用相机。数码相机厂商都非常希望用户能在一种理想环境下使用数码相机,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冷,更不能掉落在坚硬表面上。本文要讲述的就是如何在拍摄精彩照片的同时保护好你的相机。在你外出度假或出门散步之前,带好备用电池和数码储存卡,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会碰到一个绝好的拍摄机会。把备用电池放在家里或锁在汽车里是很不好的习惯。许多摄影师都买了钥匙链夹子,把储存卡放进去,然后系到相机带上。数码相机装上胶片和充足电的电池就能进行拍照,但除此之外,它还需要保养,保养的形式多种多样。把相机放在包里首先,你需要一个结实、好用的摄影包来装相机、数码存储卡、电池套件,再奢侈一些还需要辅助镜头或小型便携式三角架。摄影包的领先厂商如Tamrac、Lowepro和Domke 使用高质量的原材料,更好的防震保护和极佳的背带和金属硬件。这些装置都已减小了尺寸,更适合于放置数码相机。如果你想购买新款摄影包,最好找稍大一点的。如果你买的摄影包在每次取东西的时候,都要把里面的东西全部拿出来,那你肯定不会喜欢,因为这样的话会错过许多很好的拍摄机会,而且也烦人。要买摄影包的时候最好把相机和附件带上,看一看哪种摄影包最适合你。如何背挎包也非常讲究。调整好摄影包上的带子,不要使相机离你的身体太远,否则它会从你的身上弹起,碰到别人或撞到其他物体。最理想的办法是,摄影包挂得稍高一些,这样你手臂可以防止它受碰撞,而且还可以防小偷。保持相机干净镜头上的污渍会严重降低图像质量,出现斑点或减弱图像对比度。而手指碰到镜头,这是不可避免的,灰尘和沙砾也会落到光学装置上。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对相机进行清洗的原因。清洗工具非常简单:镜头纸或是带有纤维布的精细工具、镜头刷和清洗套装。千万别用硬纸、纸巾或餐巾纸来清洗镜头。这些产品都包含有剐擦性的木质纸浆,会严重损害相机镜头上的易碎涂层。清洗纸不使用时,把微纤维清洗布放在原容器里,以保持干净。微纤维布非常耐洗,可定期与衣服一起洗。尽量不要使用棉织T恤衫或其他纤维,因为粗砾可能会渗进去。清除镜头上尘土的另外一个办法就是经常使用镜头。如果你的相机有一个镜头盖,可以用一根带子、橡皮带或“镜头固定”装置将它固定在相机机身上。冷热天气也会影响相机。如果相机原来在空调房间,而后马上放在一个较热、潮湿的环境下,镜头和取景器上都会有雾点出现。这时需要用合适的薄纸或布来清洗。如果你带着相机从寒冷、干燥的室外进入室内,最好先把相机放在包里面预热一下,然后再拿出放在屋子里。并且要小心镜头,看它是不是“出汗”了,如果出汗了要立即擦干净。专业摄影人士的一条建议非常简便,也许你会不相信:随身带一个塑料拉链锁袋子。在非常潮湿或尘土的气候里,你可以在侧面挖一个小洞刚好放得下相机镜头然后把相机放在袋子里,不让雾气、湿气和尘土进入,会延长它的寿命。最后,不要把相机放进湿度较高的汽车后坐,汽车内部就像火炉一样,会使塑料变形,电线受损。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