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84017
大小:60.5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5
《万水文地质测绘技术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8.3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是以地面调查为主,对地下水和与其相关的各种现象进行现场观察、描述、测量、编录和制图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并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用以判断调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为区域规划和专门性生产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8.3.1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任务8.3.1.1基本查明各类含水层的分布规律与埋藏条件,包括含水层的产状、层次、岩性、厚度、分布范围、埋藏深度、破碎情况及其变化、水位、富水性、水的化学成份,以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与地表水的转化关系和转化量。8.3.1.2基本查明泉的类型、流量、水化学成分、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
2、,初步确定其实际价值与开发前景。8.3.1.3基本查明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径流条件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动态的一般规律。8.3.1.4调查地貌、自然地理、地层构造等,分析含水层、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的富水性、分布和埋藏条件、边界条件等水文地质特征。8.3.1.5研究区域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及地下水的污染情况,对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前景做出初步评价。8.3.1.6掌握区内现有地下水供水或排水设施的工作情况和开采前后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基本查明区内存在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下水污染、咸水入侵等)、成因及演化趋势。8.3.2水文
3、地质测绘的一般要求118.3.2.1测绘工作的基础、比例尺要求1、新一轮1:25万区域水文地质测绘是在全国基本完成首轮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工作应在充分收集、分析研究了区内已有各类比例尺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找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展开。2、工作底图应采用1:10万或1:2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几图幅同时开展工作时,必须事先进行充分协商,采用相同的投影系统,以免接图发生困难。8.3.2.2水文地质测绘基本工作方法、技术手段、精度与技术要求、工作量定额。1、基本工作方法是路线穿越——地质点法,必要时辅以界线追索法。观测路线宜垂直岩层(岩体)和构造线
4、走向,或沿河谷、沟谷、地貌形态变化显著和地下水露头较多的方向布置,为追索含水层或地质构造,可沿含水层和构造线走向布置;水文地质点应布置在地层界线、断层线、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标志层、典型露头、岩性和岩相变化带、地貌分界线、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以及井、泉、钻孔、矿井、坎儿井、地表坍陷、岩溶水点(如暗河出人口、落水洞、地下湖)和地表水体等有地质、水文地质意义的地点,不应平均布置。2、技术手段应尽量采用GPS定位、热红外测温、数码摄影等。3、精度与技术要求(1)按1∶25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数据控建库要求采集数据。(2)测绘填图单位:前第四系地层宜划分组(层)
5、,无法划分至组(层)时应划分至群(统)11;第四系地层宜划分至统;含水岩组必须划分至组;对于宽度大于500m或面积大于2.5km2的地质体均应正确表示于图上,对于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体或水文地质体即使小于前述规定亦应夸大表示于图上。4、工作量定额可按表8.3.1。1∶25万水文地质测绘主要技术指标(单位:100km2)表8.3.1地区等级地面调查工作调查线路长(km)调查点(点)总数调查点中水点(点)水样(件)松散层区基岩区全分析特殊分析Ⅰ单一含水层为主,分布较稳定,水质条件较简单30—405—1010—158—153—50.3—0.60.05—0.2Ⅱ多层含水
6、层为主,部份有咸水和微咸水出现40—5010—2015—2515—255—100.6—1.00.2—0.5Ⅲ含水层变化复杂,咸淡水相间分布或咸水层很厚、淡水埋藏很深,如中部平原古河道带和滨海地区等50—6020—3025—3025—3010—151.0—1.50.5—1.08.3.2.3水文地质测绘工作程序包括准备工作、野外调查、资料整理和阶段性工作总结、原始资料验收四部分。1、准备工作:(1)收集与熟悉测绘区内现有的自然地理、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对取得水文地质条件有一初步认识,从而掌握本次调查中所要解决的具体水文地质问题。(2)针对当地条件确定工作量,
7、对测绘点、测绘路线做出合理安排。(3)对航、卫片进行解译,根据解译结果,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并对航、卫片的野外校测路线进行规划。(4)如需要现场踏勘,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路线进行,其主要任务通常以掌握区域地质条件为主,建立地层层序,确定标志层,同时观测踏勘路线上的构造和水文地质现象。(5)按照有关规范和定额制定规章制度。112、野外调查:(1)实测标准剖面,首先进行路线调查和实测控制剖面,以查明工作区各类岩层的层序、岩性、结构、构造及岩相特点,裂隙岩溶发育特征,厚度及接触关系,确定标志层和基本填图单位;其次研究各类岩石的含水性和其水文地质特征。(2)布置观测点、观
8、测线,仔细观察、认真描述、准确测量、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