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波动变化探析

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波动变化探析

ID:24676932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5

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波动变化探析_第1页
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波动变化探析_第2页
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波动变化探析_第3页
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波动变化探析_第4页
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波动变化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波动变化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波动变化探析

2、第1  在熊彼特研究的基础上,德国经济学家G·门旅在他的1979年出版的《技术停滞一革新克服衰退》一书中认为,基本技术革新能创造出新产品和新劳务,并能开辟新市场和新兴工业部门来提供这些产品和劳务,并认为大约在1825年、1886年、1935年产生了新技术创新群,并产生出全新的产业部门。新的巨大市场使这些部门得以快速增长并改进产品和生产过程。竞争使需求饱和,出现新的技术僵局。只有基础技术创新,产生新的产业部门,才能打破这种“技术僵局”。  目前发生的技术创新即信息革命受到

3、一些经济学家的特别关注。如法国学者卜勒富里埃也支持技术革新长周期说,但认为同康氏长周期相结合的巨大改革浪潮分别发生在纺织工业(使用蒸汽机),铁路与钢铁工业,汽车、电力、化学工业,石油、飞机和电子工业。正在酝酿中的技术革新浪潮同以往四次长周期革新浪潮不同,它不仅加强了人的物质力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人的智力,它的基础是信息和信息技术。  50年代以来的技术革新浪潮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群的产生为特征的。以往的技术革新都是以扩大物质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物质生产的能力为特征的,是大机器工业制造能力的提高,是人

4、的体力劳动的节约,是物化劳动和劳动物化的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在技术特点、功能作用和产生的结果,以及产生结果的运行方式和周期规模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如果说,以往的技术革新主要是以革新成果来替代和增强人的体能的话,那么,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则是用其成果替代和增强人的智能。它使人直接操纵机器的劳动方式变成在人的控制下的智能机器间接操纵机器的劳动联结方式,使工业制造业等行业的生产自动化与过去产业革命形成的自动化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它产生了庞大的信息产业。历史上经济学家的判断所依据的周期波动规律和产业基础已经发

5、生了巨大变化。    第一,传统的物质生产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渐缩小,信息产业尤其是以知识、智能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业在大幅度增长,使得传统产业的衰退与高涨时整个国民经济的周期波动的影响力减弱。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只占整个国民经济的20%左右,比起工业革命时期的50%以上,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然是大大下降了。传统的、由工业的兴衰决定的经济周期波动必然要发生重大变化。  第二,迅速发展起来的、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第三次产业的周期波动将会对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特点产生决定性影响。第三产业的周期波动

6、将不取决于固定资本的更新,而取决于新技术、新知识以及新技术、新知识的获取方式。在当今的信息网络化时代,新技术、新知识,及其获取方式的创新速度,要远远快于传统工业技术革新的速度。如、电报、纸版图书、校园教育,计算机、电视、录像机,计算机与通信综合的信息处理与传输网络,光纤通信、多媒体计算机、卫星通信、信息高速公路,全球通信和数据传输网等新技术的更新与进步,导致新行业、新市场、新需求不断涌现,成为决定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第三,高新技术融入传统工业领域,如计算机集成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使物

7、质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更新方式和周期发生变化。传统的大机器生产线适应大批量、少品种的生产。当生产规模扩大到市场所不能容纳的地步时,就必须更新技术,更新设备,生产新产品以适应新的需要。因此,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更新就成为经济由危机、萧条走向复苏、高涨的起点。在计算机控制下的集成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一种“柔性”系统,或称“弹性”系统。它在满足市场需求变化时具有及时适应性,可以进行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制造。它的寿命长短主要由计算机软件决定。设备的改造更新,往往是新的计算机软件程序的设计和改进所致。这样,机器设备的更新,更大

8、程度上将取决于其自然寿命,而不是社会寿命。这就是说,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更新,将使固定资产的寿命延长,从而减缓由于固定资产更新所引发的周期波动。  第四,高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科学—技术—生产—体化的发展使从科学发现到相关技术的创新,再到新产品生产的周期发生变化。有资料表明,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到投产所需时间在逐渐缩短,至今已出现一体化趋势。正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中的因素即所谓职能。每一项发现都成了新的发明或生产方法的新的改进的基础。1885—1919年间,一项发

9、明从设想、研制到试产的平均时间是30年,从生产上掌握它到投入市场的平均时间是7年,整个周期为37年。1920-1994年间,上述指标相应地缩短为16年及8年,整个周期为24年;1945-1964年间又相继缩短为9年和5年,整个周期为14年;而现在,整个周期缩短到10年以内,甚至不到1年。这种巨大的进步,除了源于高技术本身的“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之外,也与现代企业组织特征有关,即:企业中科技人员比重不断增加,企业成为集中科技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